分类: 速记 |
Google落地
落地有两个含义:
一是落地生根;
二是跌落尘埃。
沉淀下来回头再去想Google在12日的表现,以及折射出来的一些事情,我的结论就是“落地”两个字。
第一层意思不必过多解释,Google 对中国市场显然是极其重视的。“谷歌”时Google拥有的第一个外文名字,而此次来华,更是倾巢出动。也有消息报道说Google年内要在中国进一步扩大招聘,成立一个研发中心。显而易见他们是计划在中国生根落地。
第二层意思可能会遭到googler们的批判,但是只有大家对Google知道得更多,才会距离它越近。以下是我对google的失望或者说是疑问,或者说是担心。
1、“谷歌”这个名字本身。土啊、洋啊什么的就不说了,现场对这个名字进行解释的flash也显得极其没有创意;
2、善后工作没有做好,这一点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中说过了。当然,我们也可以借此看出,Google 的搜索结果真的是自动检索的结果,估计百度在后台有人手去调。但是,Google的动作也太慢了,你总不能说因为我们很公正,请三天后来我们这儿看机器检索的结果吧?
3、此次发布会是对Google来说很重要,但是在我看来办得挺俗的。地点选择在北京饭店的金色大厅,有点挥金如土的感觉;成群的公关公司的人员穿梭其中,和其他的新闻发布会无二。
4、在下午的分论坛上,我参加了由Google工程部副总裁Alan Eustace主持的section。我挺喜欢Eustace先生的,他加入Google之前曾任职于DEC、康柏和惠普等公司,语速比较缓慢。在会议正式开始之前我跟他聊了几分钟,他对我的鸡毛蒜皮的问题每一句都给予积极和真诚的回应。
但是论坛中谈的内容实质性的较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有三“不”:不谈未来产品,不肯透露Google有多少台服务器,不知道Google有多少工程师。
5、关于80/20的工作时间原则,绝对是被神化了。
我问Eustace先生,他的20%自由时间都用来干什么,他说这一原则对他不适用,因为他是经理,而不是工程师,而即便是工程师也不是每个人都会每周拿出一个工作日来随心所欲的。我的理解是,Google公司有这个规定,但是很少人会这样做。以前我在某外企的时候,公司也规定员工可以选择弹性工作时间,每人每个月有一个半天可以去参加公益活动,等等。但是很少有人这样做,我们照常朝九晚五,每周工作五天。
只不过,关键是在于,这个制度确实在那里,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事情。而且,据Eustace先生介绍,Google确实有这不多的一套自下而上创新的制度和氛围。
最后谈谈12日活动中我比较欣赏的部分:
一是采用了七巧板这一形象,把两位创始人的嗜好和中国传统文化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二是Google 的ceo执著地把印有“谷歌”二字的七巧板拼了出来,独立完成,没有要李开复的帮助。
前一篇:Google搜索谷歌=恶人谷之歌
后一篇:敬业,一定要有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