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尤其是春天,经常能听到有人说“又刮风了,4、5级大风呢!”

我总是报以微微一笑。4、5级大风对在海滨长大的我来说实在不算什么“大风”。在我的老家,夏天的台风通常都是8到10级,伴着台风雨。而我们照常骑着车上学放学,因为我们习惯了,觉得这是很正常的。现在到了夏天偶尔还会有人跟我说“嘿,我从电视上开到你们家乡在发大水呢!”
“是吧?”我也没有什么反应,在我的概念中,老家的夏天不发大水才不正常呢。
望着明晃晃的天空,我想起多年前看过的一本书,忘了是唐师增还是龙应台还是别的什么人写的,是关于中东地区人们的生活。那里的孩子在枪声中出生在仇杀中长大,他们的神经仿佛比别人的粗,也仿佛没有别人那么敏感。我们可能觉得他们很不幸,没能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中。可是也许他们不觉得。这是我当时的想法。
直到我今天无意中看到Jinyan的共享空间。我对他们的情况有一些了解,知道他们无法像常人一样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从来没有想象到是被禁锢到了什么程度,也无法想象Jinyan的痛苦。我很喜欢她,一个外表柔弱,意志坚强的年轻女孩,她的身躯和年龄承载了太多与之不相称的责任和重负。我最佩服她的是:她选择了如此。
作为一个同样弱小和卑微的公民,我无法帮助她更多,只能赠与一句我很喜欢的女作家简桢的话:
不祈求前路无风无灾,但求有多大风雨来袭,就有多大的力气撑过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