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邱昭良
邱昭良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300
  • 关注人气:3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Pad混战与迷失

(2011-12-24 12:51:20)
标签:

平板电脑

ipad

苹果

android

it产业

联想

亚马逊

kindle

google

谷歌

it

分类: 杂谈
    10月5日,一生具有传奇色彩的乔布斯辞世,让全世界惋惜“天妒英才”,而在乔布斯众多传奇故事中,iPhone和iPad无疑是最为精彩的一笔。正好前一段时间,家里想选购一台平板电脑(以下简称pad),所以对pad的动态就多加了一些留心。这一留心却发现pad“战国混战”,让人生出了好多烦恼:如果选择iPad,产品设计精良、时尚,应用丰富,但价格昂贵,可选择余地很小,并且操作系统封闭,未来命运将捆绑在苹果公司身上,国内用户可能还要想办法“越狱”;而选择开源的Android系统,可选择的机型较多,价格低廉,内容与应用的扩展性好,但很多产品却比iPad逊色不少,而且目前内容与应用不如iPad丰富。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要想在这眼花缭乱的产品中选择自己中意、可以长期使用的一款,确实不容易。如果没有一双慧眼,多少有些赌的成分在里面。赌对了,皆大欢喜;赌错了,买到手的可能就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1. 操作系统:独立还是开放?

    苹果为iPad营造了一个封闭但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凭借着产品设计精良、时尚和巧妙的营销,ipad吸引了大量用户,于是带动了很多开发商为其开发内容和应用程序——对开发商而言,用户数量就意味着金钱,一些热门应用开发商“一夜暴富”的神话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前仆后继;这一系统如此兴旺,以至于很多开发商要等上数周至几个月才能通过苹果在线商店(App Store)的审核。截至到今年5月,苹果在线商店的应用数量已经超过50万个。与此同时,大量高品质的内容和应用程序更增加了对用户的吸引力,导致更多的销售(如图1所示)。这是一个增强回路,如同滚雪球一样,使得苹果这一封闭系统充满生机。这和当年Wintel架构PC走过的道路几乎一模一样。拿PC的操作系统来说,截止到现在,尽管从技术、操作易用性、应用程序方面已臻成熟,但Linux却始终只占一个很小的市场份额,其背后的原因就在这里。用系统思考的语言来说,这是一个很常见的基本模型,被称为“富者愈富”,也有人称之为“马太效应”。

图1 iPad的增长引擎

    但是,操作系统的封闭对于用户来言,也蕴藏着一定风险。以我的亲身经历来讲,许多年以前,我曾买过一款palm的产品,这在当时很流行,应用也顺手、别致,但由于系统封闭,缺乏可扩展性,现在这款产品已经被我丢在抽屉深处,几乎完全忘记了,而palm公司也已被并购,奄奄一息;目前,我在用黑莓手机,产品不错,但也是因为操作系统封闭,应用很少,中国本地化的支持也不够,用起来颇有一些遗憾。有类似感觉的绝不只是我个人,近期福布斯的一篇报道称:很多政府和企业员工宁愿右手一个自费的iPhone,左手一个公司派发的黑莓;从全球发展趋势看,黑莓的颓势已显露无遗。这样下去,黑莓会不会成为palm第二,并被彻底抛弃呢?很难说。

    说完了iPad,再看一下开源的Android系统,凭着开源和Google等厂商的推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吸引了众多硬件厂商的加盟,包括三星、联想、摩托罗拉、HTC等,成为具备和苹果叫板实力的另外一个阵营。和苹果一样,这个生态系统也在快速蓬勃地发展。到今年3月,Android应用的数量已与苹果在线商店相差不大,而且Android应用的增长速度高于App Store。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数月后,两者的应用数量将“等量齐观”。开源、众多选择、快速增长的大量应用等,也吸引了众多用户,导致Android阵营的快速扩大。根据尼尔森今年7月公布的调查,Android系统在美国智能手机人群中的持有量已经达到40%,超过了苹果。

    当然,无论是Android,还是苹果的生态,前景都不会是高枕无忧,而是充满变数:离开了乔布斯的苹果,未来还能继续带给人们一个又一个惊喜吗?收购了摩托罗拉手机业务的Google,还会继续保持Android的开源和对所有厂商一视同仁吗?

    此外,我们也不能忘了微软的存在,也不能排除“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的可能性。

    所以,移动终端设备的竞争大幕可能才刚刚拉开,未来阴晴难定,一切皆有可能,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其实也是ICT行业一个恒古不变的定律。

2. 功能定位:通用还是细分?

    除了产品、操作系统和应用之外,平板电脑作为一个新秀,也面临着功能细分和市场定位的考验。

    今年9月,3G版iPad 2在国内的发布并未受到之前所预期的热烈追捧,倒是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国庆节前杀入平板电脑行业,引发了普遍的关注。在我看来,这反映了平板电脑的功能和定位也存在一定变数,未来除了通用型平板电脑之外,功能细分化和明确的市场定位可能是平板电脑厂商制胜的关键。

    确实,虽然苹果在线商店号称拥有数十万应用,但主要热门应用的类别不外乎游戏、电子阅读和教育等少数几类,而在现实生活中,iPad不过是一个大号的手持游戏机或者上网本、电子书而已。前一段时间,我女儿生病住院,隔壁病床上的小朋友和陪护她的妈妈,都把iPad当成游戏机在玩。虽然功能集成、微型化也是一个ICT产品的一个趋势,但面临上网本、智能手机、电纸书、MP3/MP4、数码相机、游戏机等众多细分子行业产品的竞争、分化、融合,平板电脑能否脱颖而出,仍是未知数。

    在众多厂商上,我特别关注亚马逊。在iPad之前,亚马逊的电纸书Kindle取得了显著成功,其销量甚至超出了实体书。由于亚马逊已经构建了一个内容-用户良性循环的业务模式,即内容越多,对用户的吸引力越大;用户越多,收入和利润越多,从而获得更多内容……因此,它的平板电脑在功能上具有独特的定位,在内容(图书、影视等)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即使其产品在娱乐、视频等方面稍显不足,其吸引力仍不容小觑。此外,凭借电子商务、电纸书以及内容优势等复合生态,亚马逊还可能使出低价的杀手锏,从而快速撬动市场。

    同样,联想的乐pad也开始出现了功能细分化的倾向,例如入门级的A系列、功能强劲的K系列、轻松易用的S系列,以及即将上市的ThinkPad平板电脑在商务功能方面的优势等等。当然,联想和其他厂商一样,能否找到恰当的定位,设计出能打动用户需求的产品,并营造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生态系统,将是未来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