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夏利
只有妻在家休息不用车的时候,我才有机会开开妻的车。这让如今也相继步入有车一族的朋友们看见,用一种不屑一顾的眼神看着我的夏利,笑问,为什么你开得还是夏利?呵呵,现在好车那么多,是不是也该换车了吧!
为什么是夏利?为什么就不能是夏利?当初你们羡慕我的夏利的那种发亮的眼神都散光到哪里去了?没告诉过你吗,因为当初只能是夏利!
那是六年前汽车还没有开始大量进入家庭的时候,记得当时我们刚买了房,妻就得寸进尺,又想要买车了!妻在生活消费这方面从来都比较前卫,有房又有自家的汽车,那可真算得提前进入小康了。
既然妻已提出计划,当然就要由我来落实了。妻迫不及待地要随我一起去车市看车选车,我却按兵不动地在网上作了一番细致周密的汽车市场调研之后,提出了我的一套买车的科学理论,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前提、三条原则”。
于是,我问妻,一个前提,你是选择等待,还是过渡?妻要我解释解释,我说,如果选择等待,那么,现在十五、六万的车,等待五年之后必定降至六、七万,可为我们节省一半多白花花的银子。(果然现在六、七万的捷达、富康、桑塔纳,五、六年前都要十五、六万呢)
妻一听就急了,你不知道我上下班路远,我不能等待,就是急着用车。
我说,那好,如果不选择等待,那就选择过渡,买车就一定要遵循“三条原则”。五年过渡期之后,你用现在少花的钱,可以买到更好更便宜的车。
妻忙问,哪三条原则,说说看?于是,我用“三条原则”开始给妻“选车”。
第一条原则,买最便宜的车。因为是过渡,五年之后一定是要淘汰换好车的,因此不必买太贵的,免得浪费。因此,当时市场上最便宜的车就是夏利、奥托、英格尔三款,都在六万以下。
第二条原则,买最成熟的车。因为汽车毕竟是高速运动着的交通工具,安全、可靠是最重要的。这样,刚刚上市不久的民营车英格尔就落选了。
第三条原则,买最适用的车。因为我们一家人个儿高,车太小坐着别扭。这样,4座0.8升的奥托又落选了。
如此看来,只有夏利,只能夏利,最好也是夏利!见妻终于完全接受了我的买车科学理论的灌输之后,我趁她所谓“格调生活”思潮侵蚀头脑之前,赶快陪妻到车市,把一款两厢加长的银灰色夏利车开回家来。
六年来,小夏利安全、可靠、忠实、诚信地与妻一道风里来、雨里去,寒冬送温暖,酷暑享清凉,一路平平安安地奔驰在上下班的路上。看着一路飙升的油价,小夏利还非常善解人意地为妻节省着将用来等待换车的每一块铜板。还别说,妻与小夏利还真有感情,过渡期满,至今也未提休了夏利的话。
就这样,在我“一个前提、三条原则”的买车科学理论指引下,妻的小夏利还在继续过渡、过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