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胡言乱语 |
当下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社会大众实在无法继续忍受房地产价格联盟的无度勒索,已经在一些地方自发地引起一场群众性的“不买房运动”,并得到更多地方群众的热烈响应。群众这种抵触对立情绪发展下去,大有一种将经济问题演变为社会政治问题的趋势。这一情况已经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日前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针对今后房地产宏观调控提出了六点意见,被业内专家称之为新一轮宏观调控的风向标“国六条”。北京市建委也表态,将出台政策处罚囤积居奇、哄抬房价的开发商。
其实政府出面宏观调控房价,从2004年就开始了。去年国家有关部门又联合出台一个“八条”,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双管齐下。结果呢,房价还是不歇气地往上涨。这回“国六条”出台,老百姓又能抱多大希望呢?
凭心而论,房价太高也不全是开发商的责任。房子的建筑成本是明摆着的,不就是钢筋、砂石、水泥再加上人工费,撑破天每平方米建筑成本也就2000多元人民币。二三环建房是这么多,四五环建房也差不离。如此看来,二三环与四五环的房子的巨大差价,说到底还是地价之差。君不见,一块块可建房之地挂牌出售,被天价拍走。前不久地处三环边的一块土地,每平方米仅拍卖地价就高于现有的经济适用房价,你让房地产开发商如何在天价土地上建造廉价房?
其实,解铃还须系铃人。占房价构成最主要部分的土地资源价格一直是由政府控制着。要让虚高的房价降下来,首先要求政府先把地价降下来,房价再高也高不到哪儿去。政府既然要求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那就有必要由政府提供优惠的廉价建设用地来建造这样的住房。尤其是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配置这个杠杆来合理规划城市功能与发展。从土地源头抓起,这一条其实比多少条都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