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同事们都非常关心木子再婚的事,非常热心地替木子介绍女朋友。那天朋友大李告诉木子,北京电视台要专门为单身男女举办《今晚你相识》联谊会,他极力撺掇木子去报名参加,兴许这回能交上个好运,结识上女朋友。
这是一个星期天,木子倒起了个大早,给儿子布置了足够他一整天的作业后,木子骑自行车赶到联谊会报名处。
嗬,报名处人头攒动,昔日门庭冷落的一家剧院售票处,今日好热闹。大男大女们在窗口排成长队等着报名。一旁的人见有人领了登记表走出长队四处张望时,便立刻有异性主动上前热情地递上笔给对方,然后便借口站在一旁,瞧着对方填写。填表者便也不回避,或许是有意让对方看个明白,借此介绍自己吧。填完表格,一个连声称谢,一个说不用不用。如果双方感觉尚好,便以此开始交谈起来。
大多数报完名的人并不急于离开,而是站立一旁,仿佛在等待,也确实在等待着。既然电视“红娘”给独身者提供了这么一个相识的机会,大家都来了,为何不充分这段时间?在这里,谁也不用不着遮遮掩掩、羞羞答答,大家都坦坦荡荡地把心中的渴望、追求和憧憬写在脸上,一个个昂首挺胸,格外地显出男士的英俊潇洒,女子的俏丽妩媚来。
于是,填完了表格,木子也加入到一旁等待着的人群中来。在离木子不远的地方,有一男一女立刻向木子这边注视。一个说:“个头还可以吧?木子看准有
一米八。”
另一个边看木子边点头,说:“五官也还算端正。”
前一个接着说:“年龄也相差不多。有三十岁出头吧?”
听到他们关于木子的对话,对木子品头论足,木子忽然莫名地烦恼起来,这种情景好象是在郊区农贸市场上的两个老农正挑剔地品评一头骡马的牙口怎样、膘也还肥等等。
木子正要离开一些,躲开他们对木子的窥测,那位男士却已经走到木子的面前,连珠炮似地问木子:“请问这位先生您有多大?在哪个单位工作?”
不等木子回答,他接着问:“你工资多少?奖金高吗?住房多大?公有还是私有?”
另一位也跟着问木子:“您是未婚,还是离婚?”
他们象是查户口的,但木子还是坦白而礼貌地回答道:“我是离婚,还带着一个10岁的儿子。”
对方顿时不言语了,连头都没再跟木子点一下,就匆匆地离开又去追寻下一个他们看中的目标。
他们的离开,再次让木子感到一种被抛弃的感觉。木子突然怀疑我是干什么来了?是来寻找真诚的感情,还是来这里出卖自己,自己把自己牵来参与一种交易?怎么做人的价值在这里似乎都可以拆零了拿来公开拍卖?双方似乎都急不可待,不想经过漫长的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想从对等的交换中,去寻找爱的满足----并非情爱的满足。眼前的许多人在这里都在挑选别人,也都被人挑选,交换的却多是本不能用来交换的东西。
这时,木子才发现,由于离婚者特殊的婚姻经历,已经成为他们再次选择爱情的过程中一个严重障碍。大多数未婚男女,甚至连那些离过婚的人都不愿意与离过婚的人去交朋友、谈恋爱。在英国,连教会至今都还反对同离过婚的人结婚。的确,同离过婚的人结婚,会在今后的生活中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那样将意味着在你的新家庭里始终存在着一个合法的“第三者”----离婚者的前夫或前妻。他们还定期地与他们的孩子见面,同时也就与他们的前夫或前妻见面,为孩子的抚养、教育、就业、婚姻等问题进行商谈、交涉。逢年过节、孩子过生日,他们都要经常地为孩子购买衣物或赠送礼品,有时还将孩子接回到他们的家中来住几天……总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总也完不了的许多纠葛。这是令新婚的丈夫或妻子很讨厌的事。
除此之外,离婚者的心理状态也与正常人恋爱心理大不相同。对离婚者来说,由于他们的追求、他们的择偶标准、他们对于未来重建家庭的模式,都非常地理想化了。但在他们恋爱追求过程中,他们却很容易带着对于前夫或前妻的婚姻失败的心理障碍来对付新的选择。于是,这种重新选择便不再象初恋那么轻松、那么浪漫、那么令人心旷神怡的了。他们的选择由于心理障碍太多、心理负担太重而也变得艰难而沉重起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