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推荐:强盗要不到钱就要你命,女人呢两样都要
(2008-11-11 10:00:14)
标签:
余光中翻译的艺术强盗要钱女人要命杂谈 |
余光中说幽默
简洁、风趣、武断,该是妙语警句的要求。所谓「武断」,就是干脆,不得拖泥带水,一再修正;也是呼应「简洁」。谚语格言,必须一口咬定,一锤定音。人必自信,而后人信之:哲人、先知、革命家,莫不如此。简讯的高手们,不妨一试。
有不少聪明人认为词典是拿来查的,不是拿来读的。此言未必尽然。词典当然是拿来查的,但是查词典毕竟跟查火车表、电话簿不一样,不是一瞥之后就可以放开,因为本来并不想查的字会纷然杂陈,闪进眼界里来,不知不觉你就会一路扫视下去。字是静的,句却是动的,那许多例句都是语言活生生的样品。普通人和天才都查词典,只是普通人是为了确定常态,以便守法,而天才是为了寻找常态之外如何变法,如何变通。
英文越好的人,读词典越有趣味。而诸多词典之中,最有趣味的该是谚语、格言、警句、名句的词典。这一类书英文里很多,编得也很好,索引更是条列分明,非常方便。至于被引的作家、名人,只要看他们名下的页码多寡,便可知他们的锦心绣口有多流传。照例培根、蒙田、爱默森、歌德、尼采、叔本华、萧伯纳、王尔德等名家项下,被引率最高。他们一开绣口,全世界都侧耳倾听。也有一些例外,像夏沙(Malcolm de Chazal),杜克维耶(Alex de Tocqueville),桑塔耶纳(George Santayana)等人,在奥登与柯能伯格(Louis Kronenberger)合编的「费伯警句词典」(The Faber Book of Aphorisms)之中频频被引,但到了葛若斯编的「牛津警句词典」里,不是缺席,便是少人问津。足见品味一事,难有定论。
作家与哲人的著作等身,难以遍览,就算是挑剩经典的代表作,也非一般人所能精读。但时间另有折衷的安排,那就是其中的名言警句,不但当时流行,而且后世传诵,历久不衰,成了成语、格言。而无论是格言或成语,都必然是短小精悍,言近指远,言简意赅,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带这么一部丰富而隽永的名言词典去旅行,无论在车上,船上,机上,每读一则辄能令人深思熟味,像心灵在嚼口香糖,甚至含了一枚橄榄。
其实这一句句的名言妙语。隔着茫茫的时空,正是古来伟人奇士发给我们的简讯。
去年简讯征文的得奖之作似乎情胜于理,偏于抒情。其实过于抒情便成了滥情。在情与理之间,应该还有个平衡点,便是趣。这趣,该是静观自得的妙悟,妙趣,与现实人生保持适度美感距离的一点谐趣,亦即幽默感。这种妙悟,倾向感性的可称情趣,而接近知性的可称理趣。放眼现代作家,梁实秋、潘琦君、张晓风似乎较富情趣;钱钟书、吴鲁芹、王鼎钧似乎较富理趣,林语堂、董桥则游于其间。不过情趣与理趣也往往交流,难于抽刀断水。
理趣的佳例很多,其中常有普遍的真理,故具哲意。情趣的佳例则常见生动的描述,故具诗意。例如威尔斯之言:「言词尖刻是幽默生病」(Cynicism is humor in ill health.)该是理趣。巴特勒(Samuel Butler, 1835-1902)之言:「如果巴哈只是蠕动,则华格纳就是打滚了」(If Bach wriggles,Wagner writhes.)就是十分的情趣了。同样地,英谚所谓「幽默乃浪漫之死敌,正如解释乃幽默之败笔」(As humor is deadly to romance, so is explanation to humor.)意为人有幽默就不会滥情,而笑话出口无人领会,竟需一再解释,就等于自讨没趣了。这句话大有道理,但无关生动,所以属于理趣。相反地,斯威夫特之言:「老人和彗星受人崇敬,出于同理:都有长胡子,而且自命能预见世变」(Old men and comets have been reverenced for the same reason; their long beards and pretenses to foretell events.),因为形象生动,应该归于情趣。
以下再举数例,让看官们自行归纳吧:
1.一部艺术史,无非复兴史。
(The history of art is the history of revivals.─Samuel Butler)
2.幽默乃紊乱之情绪,在心平气和时追忆而得。
(Humor is emotional chaos remembered in tranquility─James Thurber)
3.强盗要不到钱就要你命,女人呢两样都要。
(Brigands demand money or your life, whereas women require both.─Samuel Butler)
4.我的语言是人人都可招的娼妓,必须把她还原成处女。
(My language is a universal whore whom I have to make into a virgin. Karl Kraus)
5.我喜欢干幽默。卓别林太淋漓了。
(I like humor dry.Charles's splashes. C.P.Snow)
6.那女人会说十八种语言,可是不会用任何一种说「不」。
(That woman speaks eighteen languages, and can't say No in any of them. Dorothy Parker)
英国作家麦格瑞吉(Malcolm Muggeridge)曾说:「幽默几乎是英国人唯一认真的东西。」这句话本身就是矛盾的调和。英国小品文最讲究的就是wit。此字含义颇广,可以解为一般的聪明才智,也可解为风趣、幽默、急智,更可引申为三寸不烂之舌,妙思无穷之笔,亦可径指才子雅人。从培根到约翰生到王尔德,英国作家的唇枪舌剑,斗智逞能,大半都在搏得wit一字。在伊丽莎白时代与浪漫时代之间,文坛的主流几乎尽在于此。但是要能享受英式幽默,英文的修养必须够高,因为不少妙趣乃是成语或名言转化而来,所以如果不知所本何自,只看字面,就领略不到那种累积或衍生的机心。在这方面,现代美国才女作家,诗文兼擅的派克女士(Dorothy Parker, 1893-1967)能提供不少佳例:
You can't teach an old dogma new trick.这句话可译成「老教条学不会新招」,但是其妙处来自古谚:You can’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老狗学不会新把戏)Dog长尾巴变成dogma,简直妙不可译。
Salary is no object. I only want to keep body and soul apart.
可以译成「薪水不在乎。只求灵肉相安」或者「……只求灵肉不混」,「……只求灵肉分明」。意思是不要穷得苦了肉体,拖累了灵魂。原来的成语是keep body and soul together(灵肉合一,也就是勉维温饱)。
One drink more and I'd have been under the host.
事缘派克女士参加鸡尾酒会,人家问她其乐何如,她说「再喝一杯我就会滑到男主人下面去了。」原来 under the table(滑到桌下)是喝得烂醉之意。把table换成host,不但更醉,而且可能「乱性」了,由女人说来,加倍敏感。
不过派克女士最有名的双行小诗却是:
Men seldom make passes
At girls who wear glasses.
钱钟书在「围城」里也曾引用。两行写得流畅而又自然,可以译成「男人不常来勾搭/戴了眼镜的女娃」,或是「女孩子戴了眼镜,/少有男人来调情」。下面的七绝〈履历〉(Resume)也是她的名作:
Guns aren't lawful;
Nooses give;
Gas smells awful;
You might as well live.
显然,这是在调侃要寻短见的人,俏皮之中含了悲哀无奈。可以译成:
用枪只怕是犯法,
上吊担心会松掉,
瓦斯闻起来可怕;
你还是活下去好。
派克女士死要俏皮,曾自拟墓志铭两条,其一是Excuse my dust.另一是This is on me.都短小绝妙:前一条可译「原谅我的骨灰」,可笑又可恼。后一条语带双关,一解是「此墓由我自费」,另一解却是「碑下躺的是我」。
简洁、风趣、武断,该是妙语警句的要求。所谓「武断」,就是干脆,不得拖泥带水,一再修正;也是呼应「简洁」。谚语格言,必须一口咬定,一锤定音。人必自信,而后人信之:哲人、先知、革命家,莫不如此。简讯的高手们,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