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唐五代越窑瓷器说开去

(2011-09-01 19:06:58)
标签:

越窑

杂谈

分类: 中国五代之前的瓷器

由唐五代越窑瓷器说开去

文/西风



唐人陆龟蒙有关于越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形容越窑颜色的青翠漂亮。越窑瓷青瓷与唐代的饮茶风尚关系十分密切,其瓷质造型,釉色之美,追求自然之美,深受饮茶者的喜爱和推崇。越窑作为当时南北瓷器之中的佼佼者,饮茶风尚又影响了越窑青瓷的型制。

五代的越窑更是透着一种俊秀和雅气,在中国陶瓷历史上达到极致。这与唐晚社会文人经历磨难和战乱之后,对时局极度失望,从而把思想和艺术审美情趣提升到一定高度,所以绘画、诗歌,尤其填词、陶瓷艺术等成为士大夫文人最后的精神盛宴。这种大的文化背景之下,越窑瓷器作为榜样,在南北辐射开来,根据《中国通史》记载:形成五代越窑秘色、五代北秘(耀州窑青瓷、天水窑青瓷、河南青瓷)、闽秘(福建青瓷)、赣秘(景德镇青瓷)、蜀秘(四川青瓷)等。当然还有传说中的柴窑,柴窑的形成与越窑的成熟有着密切的联系。

五代的陶瓷技术和陶瓷艺术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这也为宋代的陶瓷审美思想奠定坚实的基础,陶瓷如此,诗词更是如此。总之,纵观历朝历代,陶瓷如果离开文化,陶瓷艺术的感染力就无从谈起。远的不说,就说唐代、五代、宋代(北宋和南宋)、元代(青花瓷、枢府瓷、釉里红)等都与文化的侵染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元之后,文化对陶瓷的侵染越来越有限,陶瓷艺术逐步陷入匠气和繁缛工艺装饰。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文人和艺术家自明代就彻底失去了几千年以来的尊严,自此文化已经不是国家主流价值观,文化成为附属,文人和艺术家成为奴才,昨天已是,今天也是,明天仍然还是。

当我们严谨的看待和思考历史的时候,那些国家、那些帝王权贵、那些建筑、那些文人和艺术家,谁是一个民族真正的灵魂?其他都是过眼烟云,唯一的民族灵魂是传承遗留下来的文化(道德文化、诗歌诗词、书画艺术、文物艺术品)才是真正的民族灵魂。陶瓷作为文物艺术品中最古老、最活跃、延续不断的一个文化载体,自然是民族灵魂中最重要物质。

所以一个国家,一个帝王,一个社会,如果轻视了文化学者和艺术家,如果凌驾于他们之上,就是一个民族彻头彻尾的愚昧之徒。他们不知道谁是一个民族真正的灵魂。如果作为一个文化学者和艺术家,没有深刻的认识这一点,那他们是无知之徒。天天面对历史,天天传承文化,但还要出卖灵魂和尊严,成为权力和权贵的哈巴狗,为他们制造垃圾来粉饰太平,浪费自然资源,践踏民族灵魂。这不是自甘堕落的是什么?

觉醒吧,审视那些不朽的艺术品,去找回作为文化学者和艺术家应该有的民族尊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