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墨竹西风
墨竹西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627
  • 关注人气:1,8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仿佛走进景德镇.....

(2011-06-18 19:47:49)
标签:

国宝帮

风云人物

收藏

赝品

杂谈

分类: 杂文随想
那些美丽的故事,离奇的经历,丰富的文物收藏,光鲜亮丽的包装和社会名头,央视的吹嘘,民众是相信还是怀疑呢?如果不是真正知道真相,如果不是真正懂得文物鉴别(实战鉴别能力),的确是很难怀疑的。因为这些看似美丽而传奇的“收藏名家”,比如:什么“中国十大文化影响力风云人物”;什么“世界杰出华人奖”;什么“中国收藏领军人物”等等,其实都是炒作,“文物收藏”对于这些善于钻营的人来说只不过都是一个看似很厉害的“媒介”和“杠杆”。文物的真假其实对于他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光鲜的外衣,去获取更大的资源。我是最熟悉这些所谓风云人物的,有些话不得不说,说了当然要受到攻击。但我还是要说,毕竟我知道他们收藏的是什么玩意。比如下面这位“收藏风云人物”收藏的元青花,在我看来,仿佛走进景德镇樊家井,或者景德镇一些地下高仿基地。确实没有一件到代的元青花瓷器,哪怕有一件,我也能容忍。哪怕自赏自玩,我也不会多嘴一句。可是他们太无耻,今天捐献,明天评奖,后天上电视胡说八道,烦了。奉劝这些超级国宝帮们,历史会记住你们,真的就是真的,假的你再怎么忽悠,它最终还是假的。无知的人们即便为你辩护,为你们摇旗呐喊,国家一些伪专家怎样乐于为你站台,知道真相和真正懂得鉴别藏品的人,永远鄙视你们。要知道文物收藏的精髓是收藏真品,把赝品当做真品收藏,并满世界编瞎话,编故事,来漂白赝品,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是另一种情况了。
 
官方媒体介绍资料:
赵泰来, 1954年出生于广东东莞一个名门望族之家,旅英华侨,著名文物与艺术收藏家。为近代著名外交家、民国司法总长、外交总长伍廷芳的曾外孙。其叔公赵聿修是太平绅士、元朗富豪。赵泰来祖籍新加坡,祖父和父亲在香港挂牌行医。新中国成立后,父亲携家眷老小回到东莞,在虎门镇医院当起了普通医生。1969年,在“文革”中失去双亲的赵泰来投奔香港的大姨妈,15岁的赵泰来得以成为赵少昂的入室弟子。 赵泰来从事古今中外各种文物与艺术品收藏活动30多年,积累了大批中国书画、唐卡、陶瓷及外国工艺品等文物。
 
文物收藏经历  年近40之际,赵泰来移民英国伦敦,加入了英国国籍。1979年,赵泰来继承了姨妈的遗产,一夜之间拥有了豪宅、金钱和数不尽的古董。两年之后,英国方面向他发出通知,要他接受另一笔财产。赵泰来得知,还有更多举世罕见的文物在位于英国郊区的一栋老房子里。几经周折,他终于在庄园的一隅找到了宝藏入口。走进房子的一刻,赵泰来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堆满稻草和棉花的屋子里横七竖八地躺着一个个大箱子,毫无顺序可言;有的箱子上还有无数的小虫子在蠕动。在昏暗的光线下,他打开了靠近门口的几个箱子,发现里面竟然装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玉器、价值连城的古字画,还有青铜器。

广州宝墨园赵泰来艺术馆


http://u.cangcn.com/attachment/200909/7/26564_12523422450bmO.jpg

 http://u.cangcn.com/attachment/200909/7/26564_1252342250uPRM.jpg

 http://u.cangcn.com/attachment/200909/7/26564_1252342375xv9X.jpg

http://u.cangcn.com/attachment/200909/7/26564_12523423772K4A.jpg

http://u.cangcn.com/attachment/200909/7/26564_1252342379i88W.jpg

 http://u.cangcn.com/attachment/200909/7/26564_1252342381F0yT.jpg

http://u.cangcn.com/attachment/200909/7/26564_1252342383etu6.jpg

http://u.cangcn.com/attachment/200909/7/26564_12523423856E7Z.jpg
http://u.cangcn.com/attachment/200909/7/26564_1252342387mFmS.jpg

http://u.cangcn.com/attachment/200909/7/26564_1252342388NtMF.jpg

http://u.cangcn.com/attachment/200909/7/26564_1252342390C6B6.jpg

http://u.cangcn.com/attachment/200909/7/26564_1252342392pKc7.jpg

http://u.cangcn.com/attachment/200909/7/26564_12523423944Egb.jpg

 http://u.cangcn.com/attachment/200909/7/26564_1252342396nPay.jpg

下面再看看罐子!!!!

http://u.cangcn.com/attachment/200909/7/26564_1252342398bFKr.jpg

http://u.cangcn.com/attachment/200909/7/26564_1252342399qK2Y.jpg

http://u.cangcn.com/attachment/200909/7/26564_1252342401USxK.jpg

http://u.cangcn.com/attachment/200909/7/26564_1252342403eo4a.jpg

http://u.cangcn.com/attachment/200909/7/26564_12523424045UOl.jpg

http://u.cangcn.com/attachment/200909/7/26564_1252342406nBbA.jpg
http://u.cangcn.com/attachment/200909/7/26564_1252342252id4I.jpg

就本馆所藏元青花瓷器,这样大口径的盘子,突破时代工艺局限,作为现代工艺品陈列,无可厚非,但要作为古董文物,就是笑话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