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墨竹西风
墨竹西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25
  • 关注人气:1,8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火石红形成的原理

(2011-03-20 10:41:44)
标签:

火石红

元青花

元代瓷器

杂谈

火石红形成的原理

 

图文/西风

我在这里想说一点的是瓷器的火石红或者口沿、出茎釉薄泛红现象和有些“紫口”现象,在唐宋时期一些窑口中就已有之。这种现象起初的形成是自然窑烧现象,并非人为。根据窑址标本和窑具大量调查,加上现在仿烧实验,现在慢慢解开了困扰已久的答案。同一件匣钵重复烧制同一批同类特征的器物,先后出窑所呈现的器物有不同颜色的器底露胎、胎釉结合处、口沿出茎火石红(“紫口”现象)。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第一火石红形成原理:

新匣钵首次投用,(假如使用新垫渣)匣钵胎体内水分(水分气体、含铁成分)与匣钵内器物加温所排水分不同步,也就是说在同等高窑温下匣钵内的器物早已经无水分进入磁化状态,而厚重的匣钵和垫渣还在继续排水分,根据不同比异性相吸的原理,匣钵内器物必然要吸收匣钵的排出的水蒸气,所以在器物露胎出和薄釉处最容易留下(二次吸水)氧化痕迹,即火石红或者泛红“紫口”特征。这种新匣钵和新垫渣所烧的头窑、二窑瓷器火石红或者泛红“紫口”特征非常明显。

第二、无火石红形成的原理:

随着二窑和三窑的高温窑烧,致使匣钵和匣钵内垫渣的水分(含铁成分)完全分解“干净”,匣钵和匣钵内器物达到高温后完全进入平衡状态,器物也进入单纯的瓷化和釉化熔结状态,因无外界物质侵入或吸入,故而不会发生反应后的氧化痕迹,也就无火石红或者泛红“紫口”现象了。

简而言之,火石红、泛红、“紫口”这种现象的是否产生,主要取决于匣钵内在高温环境下,是否保持平衡状态。只要不平衡就会产生变化,也许是窑裂,也许是釉变或者火石红、泛红、“紫口”特征现象的产生。往往新匣钵首次进窑使用或者使用新的垫渣(垫饼),一般都有火石红、泛红、“紫口”特征。使用过的匣钵和老垫渣同时使用的基本都没有这些特征。这种现象也不是绝对,也许还要取决于胎料中含铁量的多少。

已经在景德镇经过多次试验,证明这种论证是正确的。再有,许多宋元窑址相同地层出土的相同器物标本,有的有,有的没有,而且是多数没有火石红、泛红、“紫口”特征,也间接印证这种特征的合理性。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磁化程度较高的瓷器容易产生这种现象,

仅仅是探索,望共同探讨。

http://s4/middle/5380600dt9ee11792bdf3&690

火石红严重的元青花瓷器(古瓷观止标本)

http://s9/middle/5380600dt9ee117df0ed8&690
火石红严重的元青花瓷器(古瓷观止标本)1

 

http://s14/middle/5380600dt9ee11c0410ad&690香港天民楼馆藏元青花(严重的火石头红)1


http://s13/middle/5380600dt9ee11c41313c&690

香港天民楼馆藏元青花(严重的火石头红)

 

http://s5/middle/5380600dt9ee1281e08c4&690

西风元瓷标本中心藏(无火石红)1

http://s10/middle/5380600dt9ee12766eab9&690

西风元瓷标本中心藏(无火石红)1

http://s15/middle/5380600dt7649b87458ce&690

西风元瓷标本中心藏(胎釉结合处火石红特征)

http://s9/middle/5380600dt7649b87c09b8&690

西风元瓷标本中心藏(胎釉结合处火石红特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