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墨竹西风
墨竹西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20
  • 关注人气:1,8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答藏友关于收藏学习方面的问题

(2011-01-21 08:54:17)
标签:

收藏学习

特征

佳能相机

藏友

标本

杂谈

分类: 中国古陶瓷鉴定

kv2000藏友:

看过老师发的一个关于网上图片与实物差距的帖子,受益匪浅。确实我们现在进入一个读图时代,如果眼见为“虚”的话,在收藏路上,我们会平添许多障碍。所以想麻烦老师围绕网图、出版图录、学习方法等这一系列问题,予以赐教,如此幸甚。谢谢!

 

回答:

首先谢谢藏友对我的信任与关注!你所提的问题确实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老师之称不敢当,我也在努力学习中。

现在一直一来,一些初学藏友,上来就是学习馆藏对比收藏,对出土标本的特征知之甚少,甚至是不屑一顾,其实这是很大的误区。开始学习馆藏没有错,关键是图录上的馆藏特征与真实的实物馆有很大距离(偏色严重失实),藏友很难上手到馆藏进行研究和对比。标本又不想学习,久而久之就处于学习的误区真空地带。有些曾经2004年开始在老景鸿堂网的一批网友,基本都是这个状况,到现在仍然还在误区里呆着,仍然对标本不屑一顾。快10年了,仍然对元青花瓷器没有多少进展,抱着自己的赝品元青花死死不放。这是很危险的学习态度。有些民间人士和体制内的一些文物专家虽然多次去国外上手伊朗、土耳其馆藏,但那是传世器的特征,关键他们对传世器也没有真正的进行研究,浪费了巨大的资源。而在国内这样的特征几乎是很难在见到,多都是出土器和出水器的各类特征,对这些特征的认识恰恰是他们忽略的最致命盲区。

 

关于拍摄的色彩还原问题,我以为尼康、佳能相机是很不错的,基本能还原实物的本质特征。但作为印刷品,即便拍摄的再好,在编辑、出片、上机印刷的过程当中,难免保证原色成品出来。就是现在最新型的德国海德堡四色印刷机,也难保证。能达到90%就很不错了,这还要自己去印刷厂印机师傅那里盯色调整偏色。对于很多不熟悉编辑、印刷程序的编者,出版一部色彩还原本色的图录是巨大的考验。
电脑看图的误区也很大,各个电脑屏幕的显色值不同,液晶与台式更不同,色差和显质都不同。所有按图录和电脑学习都不是好的学习办法。最好的,最有效的是面对馆藏实物和出土可靠的标本结合着学习,尤其是标本的搜集和把玩核心重要。如果缺这一重要环节,基本想学好陶瓷鉴别是非常难的。体制内一些专家按道理有便利的条件拥有馆藏资源可以比别人更具备优越性,可是恰恰相反。他们与民间实战派藏家相比,简直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儿。谁废了谁的武功,就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了。这里并不是说他们不学无术、不努力,而是出土瓷器的特征很复杂,特征种类更复杂,馆藏出土的特征在整个出土特征中只占很小比例。所以一些专家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大量出土标本,看不懂一些出土器物就是必然的了。

对于初学者来说,收藏鉴别绝对考验一个收藏者的眼力,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在短时期就可以掌握的,我也算是比较勤快、不要命的学习、脑子还灵动,善于回头和总结教训、深刻反思的人,不算业余的3到5年,职业研究调查陶瓷也算来快5年了,到现在越来越感觉很复杂,不要说庞杂的学术问题了,就陶瓷的真赝鉴别问题时时受到挑战(仅元代瓷器而言,其他朝代的陶瓷还在务实的学习)。也接触到一些行内资深的大藏和大行们,没有一个人敢保证过了真赝鉴别这一收藏核心关卡(万无一失的神人也许我没有机会见到)。随着高仿人员素质的科技化和专业化,这种考验更加具备残酷性。如果没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综合的鉴别能力,吃亏的人将越来越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