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按:近年我对各个地区出土的元代瓷器(瓷片标本)很是关注,由其是元青花瓷器的标本更为关注。只要有线索,哪怕只是一两片有特征的元代瓷片,我都会想方设法把图片“弄”来比较比较,看看各个地区之间有什么不同,比如胎料、绘画风格、青料特征、制烧工艺等等。然后再看看到达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是陆路还是水路?是不是属于元代当时的城市范围内等等。比如江阴出土的元青花就很有研究价值,这也促使我们更深的了解到元代时期的江阴作为海道漕运线路的重要城市。
元代为了寻找经济、安全的海运线路,从至元十九年至三十年(128—1293年)的十二年内,海道漕运线路一共变更了三次。第三次的线路是:从刘家港(今江苏太仓县浏河)入海至崇明岛的三沙进入深海,北去经成山角折而西北行,经刘家岛、沙门岛过莱州湾抵达直沽海口。这一条新线路比较以前的线路短些,快些,顺风时十几天就可以到达。此外,为了克服海道运输的困难,元朝海运机关曾在至大四年(1311年)接受船民苏显的建议,在西暗沙咀设置航标船,竖立标旗,指挥长江入海口的船只进出。延祐元年(1314年)又接受船民袁源的建议,在江阴的夏港、需沟等九处,设置标旗指引行船。延祐四年(1317年)十二月,又在龙山庙前高筑土堆,土堆四周用石块砌垒;土堆上从每年四月十五日开始(春季漕运开始于四月十五日),白天高悬布旛〔fān〕,夜间悬点灯火,以指挥船只行驶。这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白天晚上都可以昼夜安全航行,大大节省了运输时间。本地出土元青花瓷片标本,足以反映江阴在元代时期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出海港口城市,居住着一些达官贵人和官商买办。
下面转来江阴“古瓷情缘”介绍江阴出土元青花的一些情况,供大家参考.
江阴出土的元青花
●古瓷情缘
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收藏界,一提起元青花总是令人激动的。元青花之所以令人激动,就在于制作精美、传世稀少、市场拍卖价格动辙数百万、几千万,甚至有高达2.3亿的。
从目前来看,完整的元青花瓷器在国内只有少数几家大博物馆藏有,得到认可的民间元青花是少之又少;而从元青花瓷片出土的情况看,历史上与元青花结缘的城市也并不多——除了作为原产地的景德镇、作为元代首都“元大都”的北京、作为元代蒙古族统治者祖籍地的内蒙古集宁一带之外,其它出土元青花瓷片也只是南京、杭州等少数几个大城市。
21世纪以来,江阴老城区多处工地破土动工,我则从2003年始开始在各工地采集古瓷片,至2006年又有两位古瓷爱好者加入其中。在数年时间里,我们先后采集了近十万片古瓷片,在这些古瓷片中,就有一些元青花瓷片,虽然数量不多,但足以填补江阴市出土元青花的空白,并足以证明:历史上,江阴曾结缘于元青花.江阴为县级市,有文字记载的历史2500多年,面积987.5平方公里,人口117.77万人,隶属无锡市辖。现将我们在这里采集的部分元青花瓷片发布于此,以供朋友们鉴赏——



①元青花大罐残片(本文作者采集、收藏)1


③元青花梅瓶残片(本文作者采集)



⑥元青花玉壶春瓶残片(本文作者采集、收藏)


⑤元青花玉壶春瓶残片(本文作者采集)1






④元青花梅瓶残片(藏友平平采集、收藏)



⑦元青花高足杯残片(藏友民民采集、收藏)



⑧元青花高足杯残片(本文作者采集、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