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传承的文明与艺术----我在雅昌的长贴
(2009-09-29 11:16:29)
标签:
雅昌古瓷赝品仿品国宝文化 |
探寻传承的文明与艺术
引子
一直喜爱绘画的缘故,多年前也就喜欢上了古陶瓷。本人学瓷走过很多湾路:曾经因收藏研究而狂想过、曾经被专家忽悠鼓动过;国宝帮里曾经“飘”过、瓷片帮里曾经“混”过,拍卖公司曾经“潜伏”过,高仿基地曾经“卧底”过;被无良贩子埋置的地雷多次“轰炸”过、被怀恨的铲子成心陷害过、被乡村联防队荒野里追赶的狂奔过、被藏友狠狠的宰过,现在想起来就象放电影一样。尽管这样,对老祖宗的东西还是痴心不改,突然有一天,当我悟过来才发现,鉴别古陶瓷其实很朴实,没那么多深不可测的奥妙,没那么多修行一生的玄机,也没有便捷的路可走。只要坚持在市场上多看少买、多调查窑址、多识别仿品、多看馆藏、多上手可靠的标本、多看有用的书籍资料、多交求真务实的朋友、多听反面的评论和意见、多怀疑和自我修,正方能行之。
收藏研究都要经历曲折的一个过程,收藏研究是时间和实践的积累,当一个收藏研究者听不进多数人意见的时候,那他肯定走火入魔了。当一个收藏研究者自以为是的凭空想象、不以实地搜集出土标本和馆藏作为基本参考依据,那他更是无可救药了。收藏是你对古代艺术品的理解与对话,是对古代精湛工艺艺术所折服,所以真假必须要分开尤为重要,如果把一个现代制造的赝品当“国宝”来鉴定或当作“国宝”来吹嘘,那他(她)不仅不能体会收藏高雅的真正含义,反而是替赝品厂家作宣传、作推销,坑害更多的新藏友遭受心灵创伤和经济损失无形中成为帮凶罪人。真正值得收藏的古代艺术精品毕竟很少,遍地都是的“精品”收藏,那不是收藏,那时废品站收购店。
不说废话了,求真务实、坚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收藏研究,才是我们最应该去做的。古代一窑烧百器,特征各不同。古代一窑散南北,几件出土能完整?无论完整器还是残片标本,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整体有岁月沧桑感、胎有老相、釉有宝光、都有器物时代故有的工艺艺术特征。虽然高仿赝品极力模仿这些特征来进行伪装,但只要你熟悉各时期古瓷的特征,就会识别它们的差异性。好比你和古物是老朋友,别人冒充你的朋友,你难道识别不出来?首先性格特征就很难模仿,古瓷与新瓷的识别我想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些话说起来容易,转换到古瓷鉴别上确实需要下一番硬功夫不可。还有仿品时时在升级,时时在挑战我们的鉴别标准。
本人不才,但不愚笨,乐意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乐意拜访请教民间务实藏家和研究学者、更乐于不辞辛苦的窑址调查和馆藏考察。目的只有一个:坚持实事求是、不断修正、接近事实。为此,把我一些窑址考察的经历和心得说给大家,以求指共同交流学习。
注明:此贴倡议文明留言,不涉及人身攻击和辱骂,更不要恶意灌水。本贴有益则吸收,有误则指导提醒。谢谢各位老师与藏友。(上贴文图很随意、有些地域详细地名因为保护古窑址的需要而不能一一透露,望谅解。)
http://bbs.artron.net/attachments/day_090926/090926022128070ff120204b56.jpg
http://bbs.artron.net/viewthread.php?tid=1618770&extra=page%3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