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校长朱清时留给我们的思考
西风/ 文
中科大校长朱清时是一位敢说真话、富有前瞻性思想的一位让人很尊敬的校长。他的用人唯才、教育受之于民的观点,遭受到很多教育保守派的攻击和“指责”。他直接指出:“大家都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东西,就是应该让老师学生安静地坐下来看书想问题。如果不能,老师们忙于开会、评审、做人际交往、赶通勤班车,这些东西都是虚的。”
面对
当前形式,他不无感叹的说:“因为我知道我退下来以后就变成一个纯粹的学者了,说话就没有现在的分量了,我有点紧迫感。我必须要把积压很久的话说出来。我不是为自己。”
他接着对记者说:“做人要体会有思想的伟大,而说真话就是这样一种体会方式,也是自己至今不悔的。这是一个人最好的生存方式。”
面对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面对当今浮躁的找不到方向的高等教育体系。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应有的知识爆发力,大多数转而成为外国高等学府赚取外汇的提款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仿佛让我们感到“大江东去,流失水”之感叹。社会不能容忍“真言”,那是基本的社会现实,是对既得利益的公然“侵犯”和“对抗”,而一方净土的学子摇篮王国里,也不能容忍一个说真话的校长和学者?这是中国社会的悲哀还是教育体系的悲哀?我们被教育抛弃的边缘人士,本该为“活着”而与世无争,但骨子里仍然流着本不该、也无须要流动的“热血”。痛心这块关乎未来国家命运前程的“三八高地”的失手,让我们的思考显得那样无足轻重。诚然,连朱校长这样有社会名望的学者都无可奈何,别人又算什么呢?
他说的何尝不是:“大学是社会的净化器,大学应该严守高的道德标准。像教学评估这样的事,我之所以极力反对,不是反对评估,而是反对评估评到后来许多人造假材料的做法。学校不能在学生面前造假,特别是不能让学生参与造假。如果你做了这样的事情,你怎么还会有道德力量让学生不造假?一个社会要有希望,一定要有净土,这个净土就是学校。学校一定要严守诚信的底线,培养出的学生才会是诚实的,这样社会上即使有造假之风,也终会被净化。如果学校这方净土失守了,也开始造假了,社会就没有希望了。”
朱校长现在虽然退下来了,但我想正义的力量仍然在聚积,哪怕是深山里的一股清泉,一定会汇成一道江河。中国是有八千年文明历史延续不断的国家,正义始终贯穿每个历史时期政权的的兴旺与覆灭。的确需要全社会认真反思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