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奕宏与《烈日灼心》的警察意像

标签:
娱乐司马平邦烈日灼心 |
分类: 白话:全是大实话 |
段奕宏与《烈日灼心》的警察意像
司马平邦

警察我还真认识不少,但像《烈日灼心》里段奕宏饰演的伊谷春者,确实不多见,或者,在许多警察身上,都有伊谷春身上的这样或那样的性格片段,但总体来说,现实中的警察朋友们,都是非常现实、非常普通的人们,或者,至少当他们和我这样的世俗朋友在一起时,都会表现得非常现实和普通。
很难看出职业留给他们什么特别之处。
当然会有,但我不一定能觉察。
伊谷春,作为一个片区的警长,有着异于常人的对警察职业的执着和敏感,电影里用两个大片段表现了他的这种执着和敏感,一个是,大雨之夜,他开车路遇遭到3个坏人挟持的出租车司机杨自道(郭涛饰),虽然杨自道被人用绳索勒着脖子,并被抢了4000多元钞票,但他并没有因此报警,所以这场戏主要是为了表现伊的职业敏感,当然也是为是让伊、扬之间搭上关系。
厦门警察伊谷春对“抓贼”职业的执着和敏感,其实是推动本剧剧情不断向前进的动力,因为7年前发生在西垄水库的那宗灭门大案,其实早就成为沉寂于湖底的一滩烂泥了,若无他的这种执着和敏感,是不会被捞起来的。
另一次伊谷春表出异于常人的执着和敏感,是当他与邓超饰演的辛小丰去执行任务时,只与一辆出租车并行了片刻,他便如警犬一样嗅到了异味,断然下车逼停,然后强行检查,居然抓到一伙持枪抢劫惯犯----也是伊谷春如此对职业的执着和敏感,无形中逼着心怀鬼胎的辛小丰不断露出马脚,才有了电影最后的故事走向;可以说,在这样的故事的走向里,逻辑推理的力量是第二位的-----片中代表逻辑推理的是由杜志国饰演的伊谷春的师傅,一位老警长,也是当年那宗水库灭门案的办案人,可以说,是徒弟异常灵敏的直觉第六感,最后成全了一辈子兢兢业业且思虑极深的这位老警察。
其实,我也知道,在现实里,虽然警察也是一个最需要用思考能力去完成职业任务的一伙人,但其实他们的思考能力再强大,也挡不住仍然有大量的案件成为积案或死案而无法被侦破掉,再说,我相信现实里真如伊谷春一样执着和敏感于职业的警察毕竟是少数,正如《烈日灼心》用故事另一面表现出来的,如辛小丰这样身负命案的嫌犯都能混进协警队伍五六年而未被察觉,这本身已经在影射现实的警察制度建设上有许多漏洞,不过,与导演曹保平向来的姿态一样,他从来不拿批评体制这样的题材做文章,而更为了关注人物的内心矛盾。
越来越高科技的侦案技术,在现实里已经在一步步将如伊谷春这等的职业敏感性,渐渐落实为由科学和逻辑支撑的更为细密的推理判断,一位曾经非常有名气的警察告诉过我,现在更为高级的侦案手段是,只要现场抽取到一个跳楼致死者的血样,就可以通过检测得出他到底是被推下楼,还是自己跳的楼,他是横着下来的,还是竖着下来的,等等。
我记得那天他还像一个大科学家一样给我讲了许多更为精彩的侦探科学的故事,我则像听天书一样。
不过,就这部电影而言,段奕宏饰演的警察也并没有被塑造成波罗或福尔摩斯一样的神探,而是更意图使其对职业的执着与敏感,以及对法律的深刻理解,作为一种极致的性格特征,同时,也不忘在另一面表现了他性格里那些并不尽如人意的部分,比如,太过执着与敏感。
《烈日灼心》最重的那场戏,就是伊谷春不要命地带着辛小丰这些只有资格手持冷兵器侦案的协警冲上五星级酒店的天台,与两个持枪的香港杀手枪战,而且是在几位同事或重伤或丧命的前提下,正由于他的执着过度,又令另一位协警何松也送掉了性命。
说实话,段奕宏把伊谷春的这一段“错误”表演得极为精彩,也许,也只有他能够胜任具有如此强烈反转感的表演,而且,还可以说,是他的表演,令观众全员动容,获得无数观众的“交口”。
伊谷春,如此之平凡,如此之打动人心,段奕宏,把当代这个复杂中国的基层刑警职业的所有艰难和执着都演出来,他与邓超都了获得上海电影节的最佳男主角,我以为主要源于此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