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年医生》:拯救之美好,超越之况味

(2014-12-01 10:55:22)
标签:

娱乐

杂谈

司马平邦

分类: 白话:全是大实话

拯救之美好,超越之况味

司马平邦

《青年医生》:拯救之美好,超越之况味

医生剧,它们越来越被热拍的背后,是医生、医院、医疗和医患关系正在越来越成为中国社会性的交集之一,“救死扶伤”的崇高口号说实话现在已经不能将中国的医疗行业和医生职业一言以蔽了,在《青年医生》这样的医生剧中,创作者为我们呈现出一种更为复杂、纠结的现实生活形态,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创作者透过这些复杂、现实的状态,仍能表现一种更为积极的职业操守,使其可以在如此复杂、现实的状态下守住一颗作为医生的仁者之心。

与其他的医生剧明显不同,本剧呈现了更为高密度的医院案例,据不完全统计,全剧中的病历有50多个,平均每集1个,剧中所有主人公的言与行都是在这些高密度的具体病案中发生的,所以,主人公们的大部分语言、思想和行为都是围绕那些处在生死边沿的生命话题展开的。

赵冲(杜江饰)、艾小天(张佳宁饰)和邹倚梦(周放饰),这3位即将从大学毕业的医学研究生被分配到三甲的西华医院实习,有幸遇到几位出色的资深急诊医生,有性格憨直医心仁厚的程俊(任重饰),外表冷美内心天使的欧阳雨露(张俪饰),美国深造回国追爱的沈青川(张铎饰),还有性格乖戾的工作狂人王博(王阳饰),这两个人群间的年龄差其实不到10岁,他们在更为资深的老大夫面前其实还都是孩子,事业和爱情都是他们当下最为重要的人生课题,而青春与爱情,又是赵宝刚导的拿手戏,不过,从上一部《老有所依》开始,似乎赵导演已经更乐道于让自己的作品深入生活和挖掘真知。

比如,第2集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程俊医生路遇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多车连撞,多人受伤,其中一辆面包车上的乘客受伤最众,只有一个男人安然无恙,在紧张的救护中,此人不但风风火火地帮着医护人员推送伤者,还不断向亲友们手机报平安,那种死里逃生的万幸感令人羡慕,这状况持续了数小时,竟让专业的医护人员忽视了他亦是一位车祸受难者--不幸在车祸发生后数小时降临了,这个一直打电话报平安的男人竟突然倒地,只几分钟功夫就在大眼瞪小眼的医护人员眼前因为体内大出血而死去。

《青年医生》里表现的病历都有典型性的现实来源,可以看出上述病历只是对现实题材做了些许的修改,创作者在这样一桩血淋淋的死亡病历中加入一点点命运感,给观众以更为深刻的印象,那个撞车之后不断电话报平安的男人流露出的得意感,最后竟成了他耽误诊疗难逃一死的原因。

其实,这个小故事并不是电视剧的情节主干,但正因为有了这些丰富的“生活体验”,这部看起来褪去了华丽外衣的赵氏剧集讲的故事更朴实,或者说更实用。

《青年医生》里的50多个医疗案例,即发生在那间局促的急诊科里的50多个小故事,因“急诊”的性质,可以说个个都是游走在生与死的边缘,其中有几个故事,其残酷和残忍程度令人侧目,而又不得不面对:

一例,是一位长期饮酒的“酒精肝”患者,最后在一场小饮中消化道大出血,即使同桌酒友们及时送诊,仍然没有逃过一死,那个死者是某单位办公室主任,“职业喝酒”的,当她的妻子匆匆赶来时,只见到一具冰冷的尸体和几他的几位面带愧容的同事,气疯的妻子直接扑向公司头头,抡起巴掌就打--但这又有什么用呢?人已死了。

还一例,是某个家庭的男主人被疯狗咬伤,狂犬病发作而死,在这场疾速的死亡面前,再敬业的医生、再高明的医术都是无意义的,甚至连减轻死者痛苦的本事他们都不具备,狂犬病100%死亡率的可怕,或者会令电视机前如我一样凡见到小区里的大小狗犬便爱惜得走不动步的人们倒抽一口冷气,我觉得《青年医生》在这里做出的小提示,是有社会价值的,虽然这个问题很小众。

本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死亡,恐怕要算实习医生邹倚梦患癫痫病的母亲在西华医院的病逝,邹的父亲是一个普通民警,母亲一直没有工作,全家以微薄收入供养 了一个学霸式的医学研究生,但没有足够的钱,学霸也一样无法拯救妈妈的生命,虽然整个急诊科的同事都在为她的母亲捐钱,这样的狗血情节亦非常令人感动,但这都阻挡不了事件背后许许多多中国底层百姓在面对大病突来的巨大经济压力前无能为力的窘境,看得出,创作者没有将这个故事做太多展开,以免刺痛中国当下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现实弊病,但作为观众,看到这样一个感人又难过的故事,我相信你不会不做出一点点稍稍深刻的思考。

医者救人,却不能救亲人,这到底是谁的错?

西华医院太平间的看守老人,侯伯,是本剧一个特别特殊的人,赵冲、艾小天、邹依梦3人第一次送一具患者尸体去太平间时,侯伯慢条斯理地为“新”死者找抽屉,他随意拉出一个抽屉,又不经意地说了声“这有人了”,吓得站在一旁的3位实习医生浑身冷战--但渐渐地,侯伯成了他们3人的人生导师,比如有一次他们带着酒菜到太平间拜访侯伯,就为解开心中的疑惑--对眼看将死的病患是否还需要动那无济于事的手术?侯伯有一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直白道理,但那也只是道理,观众们未必都能接受,然而看得出来,导演赵宝刚立意在侯伯身上附会自己达观通晓的人生感悟,正如他曾经在《北京青年》和《老有所依》里做过的那样;其实,我担心如侯伯这样的人物出现在一部以小市民为主要观众群的电视剧中略显奢侈,希望能有观众能够理解导演的苦心。

医者,以病患的身体为战场,披坚执锐与病魔战斗,其实,无论是战胜或者失败,这都是一种“第三方”的行为,而对医者仁心的评价,胜或者败又都不该是最终的标准,《青年医生》里为我们展示了数十个生死病历,导演并没有以多么多么高尚的医格煽情,也没有以多么多么危险的死里逃生忽悠,更没有为医生职业中本来就存在的那些遗憾寻找什么借口,而是在认真、朴实和客观地告诉观众们一个关于医生职业的辨证现实,它不只关乎生,一样也关乎死,让那些幸运的病患幸福地活下来,和让那些不幸的病患“幸福”地离开,是医生职业难以区别轻重的职责所在。

有本剧最后,3位实习期满的医生分别选择了自己的工作去向,那个对文学充满梦想的赵冲,在急诊室同事的感召下最终走上了医生职业,而且是自愿去做了一名基层社区医生。

中国国务院于2012年12月26日曾发表过一份《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中国未来将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鼓励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并研究制定特岗计划,吸引和鼓励医疗卫生人员到基层服务,规划到2015年中国要培训出15万名全科医生(即从前的赤脚医生),在每个乡镇卫生院都要配备1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在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有2名合格的全科医生。

如此国之柱石的民生规划,就需要有无数个如此的赵冲。

其实,《青年医生》里的西华医院急诊科虽然位于大城市中央地带,但就剧中医生们所从事的急诊的职业特点,以及他们主观上与同院其它医生(如张铎饰演的心脏科医生的沈青川)的不同,才最后推动一心要做一名好医生的赵冲最后选择去基层社区做全科医生,这,亦应是非医学专业的创作者们对中国现实医疗事业和医生职业的建议性观照。

当然,当然,说了这么多沉重而又沉重的话题,也不能否认长于青春题材剧集的赵宝刚还为《青年医生》一样也绘制了多幅灿烂美丽的关于爱情、友情的青春画卷,这些也当然是本剧可以获得多个层面观众普遍支持的最主要原因,但我想说的,还是这部电视剧及其创作者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可以滋生这些社会责任感的土壤--那种出于善良人性的,对生、对死、对爱、对情的思索和感悟。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第一句就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意为人生的修炼达到那个境界时,就可以放下苦乐,超越一切;其实,我从《北京青年》《老有所依》和现在的《青年医生》里越来越读得出这样的生活、生命和生死的况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