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陈数铁梨花白玉兰奖司马平邦娱乐 |
分类: 白话:全是大实话 |
“铁梨花”开白玉兰奖
司马平邦
陈数拿到本届的白玉兰奖,是实至名归。
不过,一句“实质名归”似乎又说轻了陈数这次获奖的份量。
去年较早的时候,有一次见到陈数,问她在拍什么,她说马上会有一部叫《铁梨花》的刚拍完,要播出,这个名字我似曾相识,但经她一介绍,我倒对这部剧的前景并不看好,她说,在这部史诗框架的作品里,她可能会一人五扮――即要改换四五个造型,她说这话时脸上流露出由衷的兴奋,她说自己还从来没拍过这么累的戏,对演技是莫大的考验,把自己演成那个时代的人可以,但把自己演成四五种那个时代的女人,不用说演,想起来其实都不容易。
昨天,上网看到她终于终于凭《铁梨花》得到本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的最佳女主角,忽然想起这个事。
但愿,这个奖项可以让一直为这个角色惴惴的陈数放下心了,你演得很好。
2010年到2011年,郭靖宇导演的《铁梨花》到底是电视剧业怎样的一个标志性作品,这一句半句还说不清,能说清的只是它完全是逆潮流而动,在市场最流行商业剧集的时候,它是史诗剧,在大家都在靠恶搞和戏说讨好观众的时候,它却只出卖扎扎实实的表演;这次,与陈数竞争最佳女主角的有邓萃雯(《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萨日娜(《我的孩子我的家》)、王珞丹(《杜拉拉升职记》)和杨幂(《宫》),我认为除了这两年风生水起的海清一人“漏网”外,这个5人名单算得上将应届的热门剧集女主角一网打尽,或者《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这样的港制剧在内地还缺少足够的影响,但无论是《杜拉拉升职记》还是《宫》都称得上炙手可热,而且,入围最佳女主角的5部剧放在一起或者又可以说明另一个现象,即以女性角色为第一主角(注意,不是第一女主角)的剧集正在电视剧市场有序地“抬头”,也许海清就吃亏在这“以女性角色为第一主角”上吧。
所以,这样看陈数的《铁梨花》,我倒觉得可能创作者一开始就是要走一条与既有的史诗剧模式不同的路子,拿陈数饰演的铁梨花当赌注,赌赢了,他们是开创了一种新剧的路子,赌不赢,再往回走也不迟。
因为,以从前的史诗剧路数看,将如此沉重的历史性和如此丰富的戏剧性压在一个瘦弱的女人肩上,该是最不公平的,也是最不保险的,也就是一贯以拍戏为玩活的郭靖宇团队有这份闲心。
他们让本来已经以黄依依(《暗算》)和白流苏(《倾城之恋》)坐稳小资情调第一女主角的陈数突然来了大转身,《铁梨花》里的陈数,无论是少女妆还是老年妆,都完全放下从前那种华丽雍容的闺秀身段,在别人一意追求所谓造型定位的时候,她是在打碎自己的定位――从商业规律上讲,这样做是不是可取还真不好说,但单纯从表演上讲,没有这样敢于牺牲自己的表演,哪里还会有什么好戏。
到底什么是好剧?是不是所有观众最愿意看的剧都是好剧?
在我看来,以现在的电视剧市场,尤其是被细分过无数次的市场和人群看,好的表演和好看的表演,以及好玩的表演,中间可能有巨大的区别,因为有市场这两个字,即有收视率和商业效益在前,所谓“好看的表演”和“好玩的表演”,我就是再大胆也不也敢将其完全排除在“好的表演”之外,但《铁梨花》这样的剧集,以及剧集中的铁梨花还是能够证明,“好的表演”的标准并没有因为太多“好看的表演”和“好玩的表演”的大泛滥而消失掉,在这个行业里,只要你认真,只要你扎实,只要你动用真情实感,一样会得到真正的认同。
这才是“铁梨花”能够拿下白玉兰奖的更有意义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