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化的侠义和现代化的武侠
(2010-10-13 22:12:56)
标签:
武侠司马平邦文化 |
分类: 蓝话:理想一直为我所爱 |
凤凰网专访司马平邦:
侠义精神是一种理想,武侠可以现代化
今年的国庆档期已经到来,大银幕上三部重头戏“开打”,分别是吴宇森监制的《剑雨》、徐克导演的《狄仁杰通天帝国》以及刘伟强导演的《精武风云》。如此集中的武侠电影抢档在近几年的华语电影市场十分罕见。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武侠电影已经迎来了又一次高潮。
武侠电影作为华语电影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是否真的迎来新的辉煌?而未来武侠电影的出路在何方?中国电影是否能通过武侠文化走向世界?今日,凤凰网娱乐采访了著名文化评论人司马平邦,看看他是如何看待当今武侠文化与中国电影的走向。
武侠片缺少世界观,文化差异导致影响力有限
凤凰网娱乐:《卧虎藏龙》以后,十年来武侠片声势渐弱,作为华语电影一个极富特色的类型,你认为大家为什么热爱武侠片?您认为武侠片失落的原因是什么?
司马:武侠片和所有电影一样,是一种文化载体,而文化它是有一个衰弱周期的,不论是华语影坛还是世界范围内。而武侠片是带有特殊性质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它的影响力是有限的。而现在我们所出产的武侠片同时又受到传统武侠文化的限制,缺少世界观,与电影的国际化标准有一些差异,所以这些年来武侠片是处在弱势的文化载体。
武侠片被历史禁锢,“辉煌”需要市场考验
凤凰网娱乐:李安导演曾表示,“武侠片十年一个回潮”,有影评人认为《剑雨》是“《卧虎藏龙》以后最好的武侠片”,您认为近期武侠片开始出现,会重拾曾经的辉煌吗?
司马:辉煌还谈不上,因为这次上映的这几部片子的导演,从经验到知名度都是高水准的,但是凭借三个人很难达到一个所谓的“辉煌”阶段,这是需要经过市场考验的。而这几位导演目前来看,他们依旧没有突破武侠片的传统化,依旧将题材禁锢在历史、时代的范畴内,这样的话电影即使好看,但世界观不够大,所以很难在国际上形成一股新的武侠浪潮。
侠义精神已随着时代改变,《变形金刚》《阿凡达》是美式武侠片
凤凰网娱乐:武侠片的确容易给人以一定之规的印象。这个年代拍摄武侠片,你认为哪些地方是可以超越,带来新鲜的视角和思考的?
司马:武侠电影如果想实现大幅度跨越,一定要打破这些约束,不一定必须要向历史题材靠拢。以美国电影为例,美国也有武侠片,只不过表现实行不一样,比如美国的大量的英雄漫画改编的电影,同样是宣扬侠义精神,也可以叫做美式武侠片,像《变形金刚》、《阿凡达》在某个角度上,他们也算作在宣扬武侠精神,但是经过科技与商业的包装后就可以成功的打入国际电影市场,这是中国导演需要学习和领悟的。
凤凰网娱乐:在一个理想失落的浮躁年代,好的武侠片可令大众在电影中重拾理想与侠义,带来精神的抚慰,那么,如何看待武侠片的人文价值?如今的时代还需要“侠义”精神吗?
司马:侠义精神依旧存在于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只是它的体现方式发生了变化而已,现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善与恶已经逐渐的模糊起来,而每个人对于善恶的理解也在变化,侠义精神一定程度上已经转化成每个人主观上对于正义的一种理想。就像《变形金刚》一样,他所宣扬的是一种现代化的武侠精神,普通人参与拯救世界,成为平凡人的英雄化身。因为它既“武侠”又充满现代感,所以在全世界甚至中国票房可以获得如此的成功。
民族热情不能滥用,武侠精神可以现代化
凤凰网娱乐:与武侠片的衰弱相反的是,进来以“叶问”、“陈真”等为主角的功夫片赢得了大把的票房,并激起了很多观众的民族热情,您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司马:和所有武侠电影一样《精武风云》一片也是一部体现邪恶与正义的影片。它将人民对于侠义、正义的理想化附着在“陈真”这个角色身上。我们每个人都了解历史,对那个时代的侵略者恨之入骨,而这个前提下“陈真”这个人物是否真的存在于历史中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带给我们的那种激励与振奋。有人批评《精》一片滥用民族热情,但是我认为这要看影片的质量,好的电影,可以通过民族热情来提升电影的内涵,但民族热情不能成为烂片宣传的“幌子”。
凤凰网娱乐:您认为武侠片与功夫片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司马:功夫片是形式片,它体现的是动作的形态:中国功夫。而武侠片更多的是对于一种精神的描写:侠义精神。一种是类型上的,一种是文化上的,这就是他们的不同。而国内现有一部分人对于武侠片有误解,因为他们是电影发烧友,而不是文化迷,他们对于当今时代下的武侠文化所发生的变化并不是很了解。以《阿凡达》和《与狼共舞》两部美国电影为例,两种影片题材、时代不同,但所宣扬的文化史相同的。《阿凡达》拍的很振奋人心,《与狼共舞》拍的很感人,这就是侠义精神的现代化表现方式。
女性武侠难成气候,没有“李慕白”章子怡没戏
凤凰网娱乐:在以《卧虎藏龙》和《剑雨》为代表的武侠片中,女性视角是重要的表现部分,而在功夫片中女性大多以陪衬的角色出现,您认为用女性视角来表达的电影有什么特别之处?
司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角度上的不同而已。但我个人认为,武侠片还是应该以男性为主。因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男性动作演员依旧是武侠片票房的主力军,而大多数情况下男性在诠释武侠精神的时候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女性武侠也有它特有的美感,只不过如果想成为主流气候并不是那么容易。比如《卧虎藏龙》,如果里边没有李慕白(周润发饰)这个角色的烘托,就算有十个章子怡也很难出戏。
中国武侠电影期待突破,没有世界观就会死掉
凤凰网娱乐:您认为武侠片在如今的时代还有市场吗?武侠片未来应该走向何方?
司马:我们的武侠片发展到今天,有经验、有明星、有场面,但缺少了一样东西,世界观,而且是一个很大的世界观。还是以美国的《阿凡达》为例,它本质上是美国文化的一个延伸,将正义与主持公道这两个“武侠”题材发展到未来、战争甚至外星人。看到《阿凡达》的成功,中国电影应该更多的去思考,如何实现一个庞大的世界观,如何打入世界主流电影市场。这个世界观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可能不会发生在这一代武侠导演身上。徐克、吴宇森、刘伟强他们都是香港人,而且年龄也比较大了,对于电影都是从底层的工作人员做上来的。而他们在年轻时期没有太多机会积累自身的文化底蕴,所以世界观的形成没那么容易,他们现在带给我们的武侠片更多的充满了传统的侠义文化。
现在中国电影喜欢挖掘旧的题材和内容,就好像总在一个地方打转,昨天我看了《狄仁杰》,很好看,而且文化层面有一定突破,但是依旧还是属于传统武侠片的范畴。对此,我更期待武侠电影的新生代的出现。青年导演相对有更大的空间接触到国际化的东西,也更容易培养自身的世界观。中国电影要发展、要国际化就必须有先有这种世界观,否则中国电影就会死掉,因为大家都去看《阿凡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