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黄海波司马平邦杂谈 |
分类: 人话:关于某一个人的话 |
黄海波你是演得憨还是真憨?
司马平邦
前几天写了一篇博文《林申你是真花还是演得花?》,当时写时就想有空再给黄海波也写一篇,用的题目正相反,把“花”变成“憨”就行了。
黄海波在《媳妇的美好时代》里饰演的余味和林申饰演的毛锋一样,都是我们这个时代两个不同凡响的男人,只不过林申站在那一头,黄海波站在那一头。
剧集第1集,黄海波一上来就披着长发戴着墨镜,晃晃悠悠,让人以为这次他终于演了一个多几个心眼儿的角色――差不多以前黄海波演出的角色总是像七筋少了一筋,有点儿冲,有点儿愣,有点儿硬――但不到一集过来,这个叫余味的北京摄影师就剃了长发摘了墨镜当回了他最擅长的草根青年。
黄海波的本事是,他有一张比他的脸更有演技的嘴,这张嘴上的台词本事已经超越了他的生理年龄,无论是如何高深、抒情、激情的台词,到了这张嘴里,一准被他说得笨笨砢砢,而他表演上那份天然的喜剧70%就蕴藉在那一套颠来倒去知所云又不知所谓的台词里。
用一句常听人说的话是:黄海波有磁场,有一套自己的系统。
2007年,我看过黄海波和王媛可演出的《追》,郭靖宇导演,那是一部被忽视的真正好剧,也是英雄主义专业户郭靖宇难得的轻松之作,其实,早在那部剧里黄海波已经充分展现了他的轻喜剧天赋,尤其在一个外表靓丽内里精明的美女面前,他的这份“憨态”就更加“可掬”,黄海波在那部剧里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我跟你说……”没想到在这部《媳妇的美好时代》里,这句不时时挂在他的嘴边,或者,这就是他平时生活里的口头语吧,我想,但能把一句生活口头语不断带进剧情的演员,你该说他是人生戏呢还是戏如人生呢?
《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林,是黄海波最早给人留下的印象,笨,而执着,石林和石光荣(孙海英饰)在一起的戏不多,而且大多被孙海英的演技遮盖,但人们还是记住了这个形象并不出众却个性异常出众的草根青年。
2006年,黄海波“被宣布”出演高希希的《新上海滩》里的丁力时,接受过我的一次采访,整整1小时的采访,他老先生信马由缰,从李雪健聊到黄晓明,李雪健是他的偶像,黄晓明是他的师哥,就是没谈他自己,似乎自己也没什么可谈的,他没有大多数演员那种拿腔拿调的明星范儿,而愿意以一下草根的眼光欣赏同行,这一点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所以,当我在更多的剧集里更多地看到黄海波的身影,并且看到他的角色份量越来越重时,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他的憨,他的草根,他的善意不是装出来的,这让他在这个行业拥有越来越多的人脉。
和黄海波一起演戏,最不用担心他会抢谁的戏,因为他根本没心思抢,他有自己一套独立的表演体系,独立的语言方式,独立的姿态,甚至有独立的走位方式,就像《媳妇的美好时代》里的余味,自始自终,他一直知道自己在这个社会、这个小家庭和这个大家族中的准确位置,余味有两双父母,亲生的父母和继父继母,这在常会或者觉得人生的无奈与不幸,但在他却乐于将这种际遇当成一种幸福,游刃有余地周旋于4人之间。
这是憨小子余味在现在这样一个乌泱泱的时代轻松得到海清这么一个俊俏好媳妇,并因此赢得一生幸福平安的全部秘诀。
这应该也是黄海波自己的处世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