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山楂树张艺谋司马平邦娱乐 |
分类: 黄话:有点儿不太入流的话 |
选老三又不是选老座
司马平邦
老三背着静秋
老三是《山楂树之恋》里的男主角。
老座是《黑社会》里的老大。
老三是情圣,老座是阎王。
杜琪峰的《黑社会》的其实就是讲香港某门黑帮的选老座过程,最后梁家辉在水边干掉了任达华,用石头砸烂了对方脑袋,血腥堪比《不可撤销》里那段用灭火器打扁头颅。
张艺谋为《山楂树之恋》选老三的过程当然不是这样血腥而残暴,不过,现在《山楂树之恋》都要开机了,老三还是难产,张导一定是纠结而再纠结,恨不得自己想砸自己的脑袋。
许多人认为艾米的这部小说可能会成就一部经典电影,但说到底是要成就几位出演者,这就是张艺谋现在纠结的主因。
每个喜欢这部小说的人,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老三。
不过,我还是认为,小说中的静秋的形象在当时是不太合理的,在那个年代,那样的衣着下,艾米把静秋塑造成丰胸细腰的当代性感嫩女――这样的女孩,十六七的年纪,在当时一定不会是人们心目的中的美女,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米兰,或许才有点儿太合乎文革时的美女特点,虽然她胖得有点儿夸张,但起码那样的美女更朴素而接近真实。
就怕导演也按着小说里的形象寻找静秋。
如果问我对《山楂树之恋》还有什么不满意,我就对小说里一定要把静秋的“大胸”做太过细致的描写不太满意――电影也以此标准寻找那样一个静秋,得到的结果肯定很又不合乎人们对文革时代审美的标准。
或者,持着老三和静秋各自己的标准双轨寻找主演的做法本身就很不讨巧,因为这样一部小说,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老三和静秋,各自为战地找,难的是放在一起总是很不搭,所以不如首先找好老三,然后以老三的样子搭静秋。
小说里的老三,文质中有股邪气,邪气里又有股单纯,是文革时代大院子女的代表者,小说里说老三20岁出头,但以那个朴素而不饰雕琢的时代而言,更接近现在25岁的青年人样子,我在百度贴吧里看到老三的最热人选是黄晓明,经他们提示竟觉得晓明骨子里确实有种老三气质。
首先,老三必须是那种对女孩有巨大杀伤力的男人,这点儿黄晓明够。
其次,书中表,老三可能有一点点儿像外国人,所以静秋还会恍惚间把一个混血医生总当成老三,当年黄晓明被挑中饰演《新上海滩》的许文强,缘于他更接近周润发的许文强,而发哥的外型之所以出色,或因为身上有几分之一的南亚血统。
还有,老三虽然朴实无华,但在那样一个艰难冷酷的时代,犹然保持阳光和激烈,才能温暖静秋自卑而高傲的心,亦挺合乎黄晓明。
若以黄晓明为基准再去找静秋,或者更容易,更容易搭。
其实,用黄晓明还可能满足张艺谋导演另一个愿望:国际化。张导的作品,自“大片”以来,鲜有在国际电影节上拿奖的了,但如《山楂树之恋》这样的文艺范儿他肯定不会放过征战国际影节甚至是奥斯卡,倘真若此,老三则一定要找一个代表了典型的中国男人风致的演员,有一张完美的中国脸,黄晓明之外,还会有谁?
而且,黄晓明已经给老三累积了相当的知名度。
看《风声》里黄晓明饰演的日本鬼子武田,知道他内心的努力,帅是没有罪过的,但那个形象也证明他自己正认真地想从帅的局限里挣脱出来,看电影时我就想,如果黄晓明“脱帅”成功,或者中国影坛再诞生一个布拉德·皮特或者马龙·白兰度也不止。
说实话,中国电影想走向世界,没有几个代表东方审美的布拉德·皮特或者马龙·白兰度,恐怕还真不行。
其实,《生死线》里饰演四道风的杨烁在我看来亦是老三的另一合适人选,他们一样都有大男人外壳下眼睛里仍然纯然的光彩,不过,杨烁的知名度实在太低了,难以入张艺谋法眼。
司马平邦的看人眼光还是很准,2006年在上海遇到为《鹿鼎记》选角的张纪中,我建议他用文章,斯时文章刚刚演过叶京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的卓越,老张根本没看过,事后证明黄晓明的韦小宝,连黄晓明自己可能都不认同。
2007年,我亦建议阎建钢导演在《三国演义》里用陈建斌饰演曹操,柳云龙饰演诸葛亮,后来剧本落到高希希手上,陈建斌果然当了丞相。
因为,有时,大众的,外人的眼光,可能比当事者要看得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