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孔子演成圣人

标签:
孔子周润发司马平邦杂谈 |
分类: 人话:关于某一个人的话 |
别把孔子演成圣人
司马平邦
至少在当时,在鲁国,他不是。
如果孔子当时已经被尊为圣人,也就不会有他狼奔豕突于周朝诸侯国了,一定都是各国上至国君下至黎庶来朝见他就行了,连季羡林活着时都不会到各地乱蹿 开各种研讨会的。
电影《孔子》的编剧陈汗以子贡跟孔子说您就是“圣人”就证明当是时孔丘就是孔圣人,这样的理由太不足够。哪上敬重自己老师的学生不把自己的老师当圣人?但天下老师那么多,圣人只有一个两个三个而已。
孔丘,出身于其白发苍苍的爸爸和年轻的小佣的野外苟合,或者也可以是场强奸或顺奸,直到出生,孔子的娘也没住进孔家的高门大院,小孔丘据说是生在山洞里的,但这不足以阻挡他日后成为中国第一圣人。
不过,在当时,孔子所生活的鲁国不是最大的诸侯国,孔子从年轻到年老一直想谋个好功名,但官做得不大,好在,他成了当时鲁国的“清华大学”的校长――孔子的学馆越做越大,这只能证明他在教育上有一手,而且立下了自己的儒家学说,崇尚仁义礼乐。
不过,当时持有诸种主张的思想家们太多了,多得像现在的大学校长,孔子也就是其中之一,他与别人的不同是,在诸侯纷争的时代,他看到了未来天下的一统与和平,他的学说就是为这样的一统局面树立的,不过孔子一生也没有看到天下归一,所以,为了传播学说,他得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走、谈和鼓吹。
或者,因为他主张的是仁,所以当许多国君在听不得孔子的主张时,也不好杀了他,他的存在的最大意义是对谁都无伤,而比他不幸的,当时有许多思想者们为了自己的学说,为了帮助各诸侯国争霸而最终又多死于诸侯之手。
孔子,真正从孔尼变成那个“子”,可能是好几百年以后即汉代的事,在秦代,儒生还是被坑的命,到了汉代,董仲舒尊儒发现孔子是第一圣人,这就像再过500年,可能小沈阳会被尊为中国的艺术第一圣人一样,假如那时中国只余下二人转在转,但现在的人谁能知道呢?
我说的这些话的意思是,不希望在电影里看到一个高大伟岸的孔子,而是希望看到一个为理想奋斗不息的孔子,孔子周游列国的典故有点儿像红军长征,1934年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时真正的目的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要逃跑,但历史让这支军队最终夺下了江山,于是就有了现在伟大的长征――周游列国只不过是孔子为了传播理想、平抑纷争、找口饭吃的不得已做法罢了,相信路上常常很狼狈。
我希望在《孔子》里看到一个狼狈于诸侯国之间的清矍学者。
孔子最伟大的地方是坚持理想,而且在他的理想影响下,他的后人,孟子、荀子等一样坚持儒的理想,最后终于成就了孔子的伟大。
还有,电影《孔子》里涉及到他带兵打参战的段落,我相信孔子对军事不一定在行,因为儒的学说本身是排斥用武的,周润发的孔子会不会因为太会战争而变成孙子呢?很担心。
另外,现在中国在海外建立了很多孔子学院,是国家量级的和平崛起宣传,投入巨亿,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报道,但愿不要因为《孔子》里有一个会武、能战甚至杀人的孔子,让中国在孔子学院上对世界做出的和平姿态功亏一匮就好。
还有,我要说说这部电影海报上用的孔子后人写的那两个楷不楷隶不隶的“孔子”二字当标准字,一来,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楷体还没有产生,当时鲁国的字体应是接近篆体的,二来,说实话,这两个字虽然出自孔家后人之后,书法水平麻麻,孔子的后人们估计对诗书乐射之类老祖宗传下来的也不精于了,只能靠一个“孔姓”卖卖名声罢了。
一声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