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观众面子,观众就给谁金子

标签:
爱呼2范伟司马平邦娱乐 |
分类: 白话:全是大实话 |
谁给观众面子,观众就给谁金子
司马平邦
《爱呼2》的海报很棒,12的数目也很吉利
果不出我所料:
11月26日上映的贺岁片《爱情呼叫转移2:爱情左右》首周末取得2500万元票房,成为今年贺岁档目前首周末票房最高的电影。
新影联的负责人高军先生说,“《爱呼2》掀起了今年贺岁档第一个票房高潮。”本来有意跟《爱呼2》叫板一下的《桃花运》,虽然提前上映,却只为《爱呼2》弄了几天贺岁喜剧的预热垫场,单从从新影联院线看,《爱呼2》首周末的票房超过了已经超过《硬汉》、《证人》以及不知死活的《桃花运》的票房总和。
我在1个多月前的一篇《贺岁第一片的最后悬念》的博客里说过:
但在我个人来说,更希望中国的贺岁喜剧能在冯氏喜剧之外再拓一条新路,派格公司两续两年推出的两档贺岁片《爱情呼叫转移》和《命运呼叫转移》看来已经给出了一个准确答案,这回的《爱呼2》完全是那种更具商业模式而非个性模式的喜剧风格的再确立,《爱呼2》放弃了去年的《命呼》里的系列故事的构架,重回《爱情呼叫转移》里更流畅的讲故事方式,最值得期待的是它居然大胆使用12位男主角轮番上场,或者就是这12个男演员的一一亮相对某一类观众就有致命的吸引力,是赤裸裸的商业娱乐不可能失败的成功路子。
不过,我没有意料到的是除了12个型男明星,连前中国足协主席谢亚龙也会站出来帮忙――在《爱呼2》里,黄晓明看似漫不经心的一句对谢亚龙的调侃竟然为电影抓到了不少球迷观众。
其实,《爱呼2》式的拿一年时兴关键词调侃的玩法,叶京在10年前的电视剧《贻笑大方》里就玩过,而且玩HI了,HI过头在播出中途就被枪毙――《爱呼2》则讨巧得多,在我看来,它对2008年的关键词占有若说有遗憾,就差一个“打酱油的”。
我相信许多观众坐在11月末的电影院里居然看到邓超拿三聚氰胺开涮一定会HI掉大牙的,《爱呼2》能让人笑,已经不是台词和表演本身的作用,还因生活时间和电影时间的时间差找得太好了。
看过《爱呼2》的朋友都说电影信息太饱满,笑料轰炸的惟一结果就是笑到大脑缺氧还记不起在笑什么,所以,出电影院对词时你说范伟的,我说苏有朋的,后悔看电影光顾着傻笑了。
看来创作者为电影大胆设计的“1女+12男”多角关系的新模式已经票房检证成为模式了,其实,这样的模式化电影在好莱坞电影里有过许多,在1990年代的香港电影也屡屡成功,拍这样的电影,导演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不再做痴捏呆傻的奥斯卡梦或者戛纳梦(马俪文导演显然忘不了在国外拿奖的美妙滋味,所以她的贺岁电影只有岁没有贺),而是把眼睛盯在中国观众和中国票房上,《爱呼2》一个聂冰(林嘉欣饰)的12段情缘就演尽了都市熟女的种种生活,我相信在编剧憋在屋子里写剧本之前,一定有太多太多的社会学功课要做的。
我认为,这个喜剧新模式价值5000万,不信走着看。
而这些据说之前这些手段只在热播电视剧的创作中才被使用。
所以,建议那些想模仿《爱呼2》的电影公司,找导演的时候就不要打眼光盯在有过什么欧洲、美洲获奖经验的导演们身上,他们是不肯屈就给中国观众写电影的,而现在中国观众又有了更多的投票权,再套用片中范伟的那句经典笑料:
谁给观众面子,观众就给谁金子。
中国电影里我还没见过谁敢这么夸自己。
☆再爆一小料:据说《爱呼2》结尾外林嘉欣和邓超本来要按剧本意图给那只小猫起个名字的,有人说用“大裤衩”有人说用“萌萌”,最后敌军将领意见不统一争吵了一夜,才不了了之,其为遗憾。
☆再推荐一电影:如果看了《爱呼2》,你就再等着2009年1月去看《高兴》吧,导演也是对国外奖项根本不感冒而只为中国观众拍电影的阿甘,这类的电影才是给中国人取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