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大师”的语法错误

标签:
余秋雨司马平邦教育 |
分类: 笑话:逗一下玩一下 |
“余大师”的语法错误
司马平邦
“听到成立工作室这个消息后我曾作过几次努力,希望删去‘大师’这两个字,但没有成功。这是教委的一种架构性的设计,要改动有一定的难度……”这是余秋雨在“余秋雨大师工作室”挂牌仪式上对名称的解释。
把工作室命名为“大师工作室”就像把中国全称改为“伟大天下第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样也无可无不可,但总让人觉得生活在里面的国人是一群自大狂。
体育比赛里有一个级别叫“大师赛”,在网球、台球和羽毛球等项目上,进入此项赛事的“大师”是有明确的专业成绩指标的,但即使得到了冠军也没人真认为你是终生的大师,因为明年你就可能被打下“大师”宝座。
但余秋雨先生遇到的这个大师显然不是排在幼师、小师、中师和老师中的一个既定级别,而是一种溢美――上海戏剧学院显然也通过这种“文化坐标人物”显扬自己的价值,所以我建议“余秋雨大师工作室”的上属单位上海戏剧学院直接改名“伟大独一无二的上海戏剧学院”才比较对称――如果说余秋雨在入驻此工作室之前还算是“大师”的话,那入驻这个工作室后他反倒从“大师”位子上掉下来,他是靠汉语写作起家的,这次却接受了一个带有显著语法错误的“职称”,刨遍上下五千年的汉语词典你也找不到可以用做自我介绍的那个“大师”条目,当然江湖郎中们的自吹自擂不在此列。
以后想致信余秋雨工作室,哪怕信不是写给余秋雨而是别人的,也得在收信人处写上“余秋雨大师”字样,想让邮差找到门牌,你不想称“大师”都不行;就像姓张的起名“大爷”,想打招呼你就得说“张大爷”,管不了他什么辈份、多大年纪。
而若按余秋雨的解释,强迫他当“大师”的上海市教委恐怕也要咬牙改名“上海市伟大举世崇拜的教育委员会”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