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立春》让人真正回到了八十年代

(2008-02-11 18:24:37)
标签:

立春

蒋雯丽

顾长卫

司马平邦

娱乐

分类: 蓝话:理想一直为我所爱

《立春》让人真正回到了八十年代

司马平邦

http://vip.bokee.com/authorEdit/userimg/smpb/id2m1i8c-1202725026.jpg

1980年代的无敌在于它的青春、冲动和朝气,也在于它的粗砺、挣扎和陡变。

那是个让我怀念的年代。

《立春》让我喜欢,即在于此,是春节里最大的收获。

在新世纪电影院,看的点映。

1980年代的符号,一下子就抓住了我。

虽然,离1980年代也不过20年,但看到《立春》才觉得那就叫“恍如隔世”。

现在的中国,王彩玲这样的女人,几乎绝迹了,就是偶尔有一两个也变成了芙蓉姐姐――但《立春》里的王彩玲却带着换天换地的决绝心和崇高感,她对歌剧的投入让身边所有的人相形见绌,虽然不幸的是她有一张丑陋不脸,而且也因些她错过了爱情、也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她那种强烈改变命运的愿望却是1980年代的真谛之一。或者说王彩玲本身就是1980年代的象征体,阳光灿烂的内心、原始冲动的力量,和落后不堪的现实形成巨大的反差,也让人更加渴望改变命运,这是让我和许多人都如此怀念1980时代的原因之一。

这样一个改变命运的主题,为《立春》带来的感动力量是惊人的,也是可以贯穿时空的,蒋雯丽为了电影甘心增肥、长斑、隆齿,与真正的自己判若两人,这样的付出已经让人感动――她化得越丑,对理智的观众来说就越有感召力,而且,贯穿始终的《慕春》之歌唱得又极动人,电影从始至终在张扬着春天到来给人的希望,我相信这也必然会打动今天那些正在生活中奋斗的人们的。

而且,是深深打动。

王彩玲为黄四宝做人体模特,却最后“上”了黄四宝,按黄四宝的说法,自己被一个女人强奸了,好像一般的说法都是画家上模特的,但电影这样一处扭曲却把那人时代人们的性生活、性观念和整体的社会冲动联系到一起,在《立春》里,性已经不是一个简单或单独的符记,性和艺术、性和命运更直接地联在一起,王彩玲、胡金泉两位小城市的大艺术家,因“艺术”而被认同,又因性而被排异,但在那个简单冲动的年代,社会还不能宽容到把他们身上的“艺术”与“性”合理地联系到一起尊重和成全的地步。

1980年代,性解放――从“慕春”到“立春”的冰河解冻过程里,浮满了王彩玲、胡金泉人等的苦和泪,顾长卫和李樯在电影里难得地以种种认真的电影语言表达,那优美的歌剧、那骄傲的芭蕾、那鬼怪派的人体自画像,让人感动的是导演为它们注入的一种尊重。

1993年,我在哈尔滨认识了一位作家,姓刘。

他也是个画家。

一个风雪之夜,他在自己的逼仄斗室给我们几个文学愣头青讲创作,给我们看他刚刚写得的一部长篇小说,但那是部不可能被当时出版社认同的小说,2005年我读到阎连科的《为人民服务》和2007年看到李安的电影《色,戒》里都会想到那部小说手稿,那是部讲男人生命中性与政治最基本关联的小说,凭记忆我觉得深刻程度不让于《色,戒》。

顾长卫作为第五代导演,在知识含量和审美意趣上的全面素质,无疑是《立春》在诸种元素上都能够拉高水准的重要原因,或者可以说这是部在表达导演故事意图和审美情趣上已至完美的电影,大到人物表演的拿捏,中到音乐、构图,小到字体设计,都能浑然天成,表明导演的创作世界有一个严密的大系统存在。

现在,尤其是电视剧泛滥的时代下,影视导演的工作越来越成为一件糙活儿,许多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家伙也能忝居导演之列,但他们的作品是不能蒙人的,建议那些人去看一看《立春》。

有大系统,有严密的审美,这样的导演,才能拍出好电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