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交所会成为A股上市公司最多的交易所

(2021-10-27 14:28:37)
标签:

财经

股票

三板

最近连续在几个地方给企业做培训,发现几个细节:

1、中国A股市场有了主板、科创板、创业板,现在又多了一个北交所,大家对各个板块的定位和特征并不十分清楚,导致上市计划很盲目;

2、各地领导对本地出现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热情很迫切,但是对是否有类似企业储备以及如何能出现科创板上市公司又很不清楚和具体,只好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3、很多企业家和投资者对北交所的认识还停留在之前新三板的市场表现上,暂时依然对北交所无动于衷。

早在笔者写作《金融不虚新三板的逻辑》的时候,我就提出“现代金融制度基本呈现一种劫贫济富的特征”,大多数场景下,是欠发达地区的储蓄(对应的其实是资源)通过金融体系去支持发达地区的建设。我也论证了新三板的设立,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劫贫济富”。北交所的设立,会让这种缓解作用发挥得更好。

似乎有点抽象,换个场景表达:我做过很多场企业培训,听课的企业家很多,但是,依照我对这些企业和企业家的粗浅理解,大概好几场课,也未见得能出现几家科创板后备标的。但是基于北交所现在的行业包容度和企业体量门槛,感觉每场听课企业中都有很快能冲刺北交所的标的。一个地区,由于资源禀赋、经济发育程度等各种原因,迟迟不能出现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当地投资者只好买入其他地区上市公司的股票,间接参与外地的经济建设。北交所的设立,使欠发达地区也有更多的机会培育当地特色企业上市,进而吸引全国的投资者间接参与本地的经济建设。

再直白一点,现在科创板上市公司在省域的分布是极其不均匀的,长三角、珠三角、北京地区收获了最大的份额,而我预判,跟科创板不同,北交所的上市公司在区域分布上一定会较科创板均衡很多。

我们知道,目前全国各地方都非常重视扶植本地企业的上市,很多地区都提出了几年内本地上市公司“倍增”计划。这里面其实有两个值得讨论的点:一是上市公司少的区域,家数倍增依然还是很少;二是地区的企业禀赋能否真的实现倍增。

北交所的出现,让更多资本市场发育差的区域更有能力实现上市公司倍增,甚至多倍增,这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建设抓手,行政长官更加重视北交所上市公司的孵化、培育、推进,也许比重视科创板上市公司会更接地气,更容易见成效。当然大家不要因为我这样表达就误以为科创板不重要或者不值得重视,我是说各地区都应该审慎评估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因市制宜,因企制宜谋划资本市场蓝图。

话到如此,我会有以下几个推论:

1、 北交所的推出在均衡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上会发挥重要作用,更值得不发达地区高度重视;我们常说“东中西部差距”、“南北差距”,北交所也许会在缩小差距上发挥作用;

2、 基于企业的画像和基数,北交所上市家数的增速会更快,如果各家交易所不改变上市规则,假以时日,北交所将成为A股上市公司家数最多的交易所;

3、 随着市场的发展,我提出的“四象限”的力量依然会在北交所发挥作用,所以未来北交所的上市门槛一定会实质性提高,原因可能是规则的改变,但更多的我相信应该是市场流动性、估值以及股票发行筹资的因素,使中介机构人为提高服务门槛所致。

假设上述推论有道理,建议的结论就更容易获得了:

1、 相比较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应该更重视北交所的上市推动工作;

2、 不符合科创板、创业板定位但是又具有显著区域特色的中小企业要更加重视北交所;

3、 北交所的上市黄金期是有窗口的,过了这个时间窗口,企业再上市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个时间窗口主要出现在北交所开始后初始的几年里,未来也许有人会把能否把握住这个时间窗口称为“运气”,没有好好把握机会的企业也许后面会“望运兴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