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预期,做持久战的打算
(2020-03-30 19:04:38)
标签:
杂谈财经健康 |
一、问几个问题
如果疫情一直零零星星,“两会”开不开?
如果疫情一直零零星星,北京能否改为像其他城市一样地管控?
如果疫情一直零零星星,今年高考还进行不进行?
类似的问题还可以问很多。
二、当前的形势
1、疫情走到今天,我认为国内再次大规模爆发的概率很低了;但是外围形势的发展超出了绝大多数人、包括我本人的预期;
2、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现在尚处在爆发期,当然,我相信,当这些国家足够重视,民众足够重视,以他们的资源和底蕴,控制下来是时间问题了,只是不会如国内这样立竿见影;
3、必须有心理准备:最麻烦的是一些发展中国家,落后国家,他们从各个方面都难言可以不受疫情的困扰,但是他们又缺乏前述国家具备的资源和能力以很好地控制疫情,这个有非常大的未知数,尤其是时间的不确定性。
传染病的厉害之处在于,全球只要还有爆发点,大家就都不太消停,我们的外来输入风险就会很长时间内存在,想在零新增病例情况下全面恢复顺畅交往就不太现实。但是长期不能正常上学、工作、生活,我们的社会是不能承受的。
三、改变预期,做持久战的打算
无论是政府、民众,还是各类机构,我都建议,给自己提出一个命题:如何在“可管控疫情的低风险状态下”正常开展工作?
我想,如果心理上能接受十万级别隔离、万级别在治、百级别每日新增,我们保持检测、隔离、收治不放松,主要措施和目标定伟为控制扩散,民众坚持做好个人防护,这个风险应该就在可控之中。
大家如果能接受这个现实,我们大多数生产生活秩序也许就都能恢复,或者恢复得比例更高,如此我们才更有能力打好持久战,等待和迎接要么出来有效的疫苗、有效的药物,或者疫情被完全扑灭不复发。
预期的整体改变,有赖于政府机构先改变政策预期,之后才能逐级传导到百姓,也只有政府才有能力更好地规划和组织好必要的防控措施,进而更好地组织好复工复产复学。
我觉得政府能这样做,才是面对疫情新的发展变化形势,在既维护好人民生命安全,又实事求是平衡好人民群众各项利益间做的较优选择,应该会受到民众支持。
最后有两个零星建议:
1、 建议政府按需招聘防疫临时工,而不是目前正式人员+志愿者组合,理由大家可以自己想;
2、 建议退休的老同志更安心地宅一些,理由大家也可以自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