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期待已久的创业板终于迎来首批上市企业。
自首批企业披露材料开始,28家企业就迎来了口诛笔伐,对创业板的定位也质疑颇多。有的讲创业板企业缺乏科技含量,有的讲企业太成熟,有的讲发行价格高,没有参与价值云云!
而我,对创业板的未来则颇为期待,也看好首批企业中的大多数,我认为,首批企业颇具代表性,也符合中国经济增长的规律,能引领下一波投资的整体方向。循序渐进地开闸,也有助于板块的成功。
一直以来,中国的公司法都是给工厂定制的,中小板企业也是制造业企业的天堂。这些制度也早就了中国世界制造工厂的地位。殊不知,中国接下来10年最具发展潜力却应该是服务业--各类服务业,而创业板首批企业蕴含了各类服务业企业,很有代表性,绝对可以体现产业方向;
其次,深交所早就在各类场合讲:创业板不是小小板,而很多没有认真研究这个说法的同志都以为创业板就是简单地降低了财务门槛。其实,中国的相对成熟企业资源应该是全球最丰富的,虽然这些企业已经颇有体量,但是因为国内商业银行的放贷习惯,这些企业融资也是非常困难的。在这些企业大批量上市前,想真的让创业型企业马上上市恐怕还为时过早。让相对成熟的、破产风险低的企业首批上市,也恰恰表现了监管部门呵护投资人的具体表现,要知道,中国的投资者真的很不成熟。
从2006年这一波行情开始,国内有了所谓估值的概念,尤其是pe估值流行,我们所谓的评论家好像也找到了救命稻草,却没好好研究过估值办法本来就是多种多样的,结果就觉得首批创业板发行价定到静态的50倍就是高不可攀了,
包括个券商给出的合理估值区间也几乎一边倒地比照中小板的pe估值。其实,仔细研究一下,首批创业板中成长性相当高的企业对应10年的动态市盈率也就在40倍左右,并不很贵,我十分相信里面有很好的金子,我也十分相信首批的估值也会让研究员同志们大跌眼镜。
最好玩的事情是,近期居然又有人发出改革发行制度的提议,希望监管部门重新管制价格,真是好好笑的提议,搞不懂搞不懂,不说了不说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