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吟咏芜湖的诗词而想到的

(2010-09-11 23:20:02)
标签:

芜湖

诗词

李白

杜牧

黄庭坚

旅游

分类: 旅游资讯
    刚才CCTV 4播出《中华情 诗意芜湖》,节目做得非常优美,用八首吟咏芜湖的优美古诗词串起了芜湖的人文、传说、美景和历史,可惜节目中每首诗词后配放的歌曲就很俗很流行,看来中华文化确实是越来越退步啦,如果能将文化回到盛唐气象,那该是多有福气的事情啊。看看当年的文人用多么优美和有意境的诗句吟咏芜湖的清雅诗意,再看看今天的歌手和词曲家用假大空的主旋律歌颂什么春天的故事,只能羡慕古代的芜湖拥有了多么宝贵的财富啦!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南陵道中》
唐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
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
谁家红袖凭江楼。

【博主按:唐代大诗人李白晚年遭受政治上的沉重打击之后,疾病缠身,为休养身体,在重返江东时就寓居在南陵城北安贤寺附近,并写下了《游谢氏山亭》一诗,描述了此地春光美景。以俊赏驰名的杜牧,游览胜地之后,也赋诗一首,为一处名胜增添了多少风光。】
游谢氏山亭
唐 李白
沦老卧江海,再欢天地清。病闲久寂寞,岁物徒芬荣。
借君西池游,聊以散我情。扫雪松下去,扪萝石道行。
谢公池塘上,春草飒已生。花枝拂人来,山鸟向我鸣。
田家有美酒,落日与之倾。醉罢弄归月,遥欣稚子迎。 

游谢氏山亭
唐 杜牧
谢家池上安贤寺,
面面松窗对水开。
莫道闭门防俗客,
爱闲能有几人来。”

----------------------------这是爱闲人的分割线-------------------------------------------
《过芜湖县》 
【北宋】  林逋
诗中长爱杜池州,说着芜湖是胜游。
山掩县城当北起,渡冲官道向西流。
风稍樯碇网初下,雨摆鱼薪市未收。
更好两三僧院舍,松衣石发斗山幽。

《赭山》
黄庭坚 北宋
读书在赤铸,风雪弥青萝。
汲绠愁冰断,村醅怯路蹉。
玉峰凝万象,绿萼绕群螺。
古剑摩空宇,寒光启太阿。

《蝶恋花·怀于湖》 
【南宋】张孝祥
恰则杏花红一树。捻指来时,结子青无数。
漠漠春阴缠柳絮。一天风雨将春去。

春到家山须小住。芍药樱桃,更是寻芳处。
绕院碧莲三百亩。留春伴我春应许。

《入芜湖港过吉祥寺》
南宋 岳珂
昔时曾访后山松,天道那令霸业穷。
夹岸人观新太守,拥门僧认旧诗翁。
隐矶漫指六朝事,鲁港尝淹五宿风。
从此片帆湖际去,只应日在瑞云东。

《赤铸山》
明 汤显祖.
干将昔此铸芙蓉,
风雨千年古上松。
借问阊门腾虎气,
何如江上锁蛟龙!


《减字木兰花 识舟亭阻风喜遇朱乃吾王道士昆霞》
清 吴敬梓
卸帆窗下,一带江城浑似画。羽客凭阑,指点行舟沓霭间。
故人白首,解赠青铜沽浊酒。话别匆匆,万里连樯返照红。

《芜湖夜泊》
清 姚莹
何人吹笛彩云端,烟月芜湖正渺漫。
潮落江声千里静,梦回霄路五更寒。
长河忽向南天没,故国遥从北斗看。
凭河归期复几日,玉梅花发满阑干。

【博主按】都说现代中国,文化气象没落,原因不言自明,不容我辈凡夫置喙。看古人写芜湖宣城一带的风光诗词,特点极鲜明,用语极简练,试评论学习如下:
1,着眼于大,而非小情调,小景致。大除了字面上气势恢宏之外,还有意境上的写意而非写实的笔法。如写实景中李白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中,只有“两岸”和“一片”这样最小的数目词,但是“青山相对”,孤帆来自太阳之畔,意境直入高妙的写意,自然让即使平平无奇的景色,也顿时平添审美的意趣。
2,着眼于借景抒情,但言之有物,并不无病呻吟。杜牧的诗句,最擅长写情在诗外的意境。比如这四句“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日本晚近的俳句,应该深受杜牧的影响,在俊赏杜郎的这首绝句中,出现了季节的指示:秋。出现了秋日江面上云水悠悠的画面。而客心、红袖、江楼无处凭,客心独自徘徊的意境,写尽了羁旅他乡,渴望爱情抚慰的游子情怀。这首短短的诗篇,可以说是吟咏南陵的诗篇的魁首。平易而不用典故,文字朴实而意境深远。杜牧的审美之高,只可仰视了。
3,诗人们的学养极高,篇篇都体现了深厚的学术积淀。汤显祖的《赤铸山》,用典多处,言出有考据。岳珂的《入芜湖港过吉祥寺》,更是典故多用,体现了对于芜湖历史的谙熟。黄庭坚的《赭山》,更是出语雄奇,典故更选取了配合诗风的历史往事,让人读后直欲拍案而起,豪情万丈。
4,语言的高度精炼。中国古代诗歌,高明之处就是在于锤炼和推敲,可捧之反复吟诵,若能举一反三,学习诗篇中各种用典和故事,更可回味无穷。

时代变化,文风和审美都在改变,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烙印的文学作品。但捧读这些古诗词,文人自由、个性、品格高洁、审美意趣都让人心向往之。而读今人作品,
比如海子:“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比如郭沫若“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比如方文山“在誓言的外围我努力排着队 ,画面却上演着出轨”,
比如余秋雨“我就这样边想边走,走得又黑又瘦,让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洗去了最后一点少年英气,疲惫地伏在边地旅舍的小桌子上涂涂抹抹,然后向路人打听邮筒的所在,把刚刚写下的那点东西寄走。”
好吧,一笑了之,让历史的风云抹去那些本就是二流 三流甚至是末流的东西,大浪淘沙,只有金子才能留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