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幸福穿梭于美加边境(2)

(2010-08-12 15:08:04)
标签:

旅行

美国自驾游

加拿大自驾游

加拿大千岛湖

尼亚加拉瀑布

旅游

分类: 旅行

之N进N出美加边境

     第1次,2010-7-10 由美国底特律过境大桥进入加拿大。(这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的通过海关检察出入美加边境。)

    http://s5/bmiddle/537ec9a7t748fc3e5d524&690
  其实这已经是我们第二次开上这座跨境大桥了,昨天回宾馆的路上一不留神就上了桥,和美国边境警察解释半天才同意了我们在桥上调了个头。在这附近开车还真的有点危险,随处都能看到“Bridge to Canada”说不好什么时候就不知不觉上桥了,GPS导航可不管你什么国界不国界的,怎么好走怎么来。

    http://s1/bmiddle/537ec9a7t8d9b11797c00&690
    http://s5/bmiddle/537ec9a7t8d9b110eafa4&690

      第2次,进入加拿大之行的第一站就位于美加边境上那个名声显赫的瀑布-世界上最大的跨国瀑布尼亚加拉大瀑布。乘“雾中少女”伴着瀑布落下的轰鸣声在扑朔迷离的水雾中穿梭于美加两国。

    http://s7/bmiddle/537ec9a7t8d9b1883d916&690

    http://s5/bmiddle/537ec9a7t8d9b18931ad4&690

    第3次,2010-7-11乘船荡漾于美国纽约州与加拿大安大略省边境的千岛湖那曲曲折折的边境线左右。

    http://s5/bmiddle/537ec9a7t8d9b18b1a754&690
    第4次,2010-7-13通过千岛国际大桥(1000 Islands International Bridge)由加拿大回到美国。(这是第二次通过海关检察出入美加境)

    http://s12/bmiddle/537ec9a7t748f867bfaeb&690

    车子慢慢驶过大桥,望着桥下:碧蓝的千岛湖水与天际相接,形态各异的小岛在绿树掩映下更加可爱,还有点点白帆轻轻飘浮……车窗外的一切会让你忘掉都市里的喧嚣与躁动,让你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第5次,2010-7-14,由美国的Cleveland机场离境,飞往加拿大Vancouver在那里入境。(这是第三次通过海关检察出入美加境)

      第6次,2010-7-15由加拿大的90号公路过境到美国的5号公路,久违了的著名5号公路。(这是第四次通过海关检察出入美加境,而且这次进美国居然还收了$6/人的签证费,不可理解。)

    http://s14/bmiddle/537ec9a7t8d9b49ec9b8d&690

    http://s5/bmiddle/537ec9a7t8d9b4a38e144&690

    由于昨天要赶飞机,所以没能满足我血拼的愿望,所以LG今天特意安排购物一在。我们驾车返回美国逛Outlets,在加拿大没有Outlets,而且加拿大的东西比美国贵、税又高是出了名的。在美国的Costco不城要交税,而在加拿大要交12%的税。加拿大人经常会到美国购物、加油、买车等等,来逃避高税税,所以美加的每一个路路边境都特别繁忙,排队等个三、四十分钟都算是短的。

    http://s2/bmiddle/537ec9a7t8d9b4a66a701&690

    http://s7/bmiddle/537ec9a7t8d9b4a577446&690

    第7次,2010-7-15由美国的5号公路过境返回加拿大的90号公路。(这是第五次通过海关检察出入美加境)。

    http://s11/bmiddle/537ec9a7t8d9b49dd5f1a&690
    没有比较不知道,有了比较就能看出差距。美国的公路限速一般是60-75mile,约合96-120公里/小时,加拿大80-100公里/小时。加拿大的道路条件要比美国差不少,美国大多数高速至少是两上两下,交通要道都是三上三下,甚至有的路段还是四上四下,但在加拿大几乎没看到三上三下的公路,贯穿全境东西线的1号公路很长路段都是一上一下,路边的一只羊就能让车堵上几十公里,绝不比周末北京的八达岭高速差。而且由于加拿大的移民过多,开车不守规矩,插队乱并线的情况严重,驾车环境远不及美国,在加拿大开车有回到北京的感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