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阴脾经4:箕门穴至大包穴

标签:
中医针灸 |
分类: 中医 |
箕门穴:
从血海穴直上五寸是箕门穴。箕门穴按照近取穴的定义,它靠近阴部,所以对阴部的病都有帮助,不过临床上很少用到,知道这个穴道就好了。
冲门穴:
曲骨穴外开四寸就是冲门穴。
冲门穴有一个对称治疗法,冲门穴和云门穴对称,冲门穴痛的时候可以下针云门穴。
女人生完小孩后、如果胎盘不下来,冲门穴是很好的穴道。故名思义,针下去把门打开让胎盘下来。一般来说,胎盘不出来的话,病人会大量的失血,很危险,所以胎盘要快点下来。
府舍:
中极穴(曲骨上一寸)外开四寸就是府舍穴。这些的穴道只要知道经络的走向就好了,一般都很少下。
任脉旁开四寸是脾经,旁开二寸是胃经,旁开半寸是肾经。当病人在陈述症状时,如果你的经络学很熟,就知道是哪条经的问题,所以对经络走向要熟悉,可以帮助我们诊断。
府舍是近取穴,近取穴因为靠近腹部。所以都可以治疗腹部的病。
腹结:
石门穴(肚脐下二寸)外开四寸是腹结穴,像绕脐痛,神阙天枢都可以治,这个穴道也很少用,知道就好了。
大横:
大横穴在神阙穴外开四寸,神阙外开二寸就是足阳明胃经的天枢穴,再外开二寸是大横。主要是治肠胃方面的问题,像泻利、拉肚子,都可以在这附近取穴。
腹哀:
建里穴外开四寸就是腹哀穴,治症都一样,腹部、肠胃的问题、大便不顺、胃不消化,都可以用这个穴道。
食窦:
天溪下一寸六(天溪跳过一个肋间)
天溪:
乳中穴外开两寸,就是天溪穴。
肚脐以上肋骨之下,都可以直针,直针下去不要下太深。一般大概下一寸。如果肚子很大的人可以下针一寸半,小孩子的话,很浅,下针三分就到了。要看他肚子大小来决定深浅。
而肋骨周围的穴道,下针的手法要注意,针不是随便下进去,直接下进去容易伤到肺,应该沿着肋刺,在两个肋骨中间,不要穿到肋骨里面去,要在两个肋中间,在夹缝中间取穴。所以下天溪穴不要直接在天溪穴下针,一定要在靠过来约五分的地方斜刺下针。
为什么要知道这个天溪穴?如果妇人的乳房有硬块,你一看在乳中穴的旁边两寸,硬块长在足太阴脾经上,就在脾经上取穴下针。所以乳癌没有特效穴,而是看经络走向选取穴道。
所以穴道除了了解穴性以外,要了解经络的走先,同时要了解井荣俞经合,原穴、络穴、郄穴怎么选择等等。如果虚实寒热搞不清楚,原穴都可以治疗。
天溪穴治乳房硬块很有效,在最早期发现时治疗速度最快。倪师不赞成去做什么切片检查,即对病人造成痛苦又会刺激癌细胞。因为中医知道是乳水累积在里面代谢不掉,奶水就是食物,食物停在里面坏死了就化成脓,这就是乳癌。我们知道它累积在里面,你再检验挤压它,再让他破坏,组织就被破坏了。你第一次检查可能查出是钙在里面,再经第二次、第三次这样被破坏以后。就非常容易累积。所以根本不需要西医的检验。
胸乡、周荣
云门穴往下跳一个肋骨是中府穴,中府穴再跳一个肋骨是周荣穴,周荣穴再跳一个肋骨就是胸乡穴。
云门、中府、周荣是一条线下来,如果有硬块在云门、中府出现,我们就要在肺经上治疗。如果硬块在周荣、胸乡,我们要在脾经上治疗。
初期硬块出现的时候,灸比针好,因为灸是久火,艾的性是往下,我们讲奶水、奶里面一定有水,艾一点就着火,表面看烟是往上,但气是往下的,热就能化,所以灸比针好。
但要在天应上,天应就是找到硬块的地方,在那灸比针好。所以找到乳房硬块,不要急,用灸,自己去按摩,一般都叫自己灸,自已按摩,或是由先生灸,先生按摩。
大包穴
大包穴在手的内侧,手臂的下方。胳肢窝下方的穴道是极泉穴,极泉穴下三寸是渊液穴,极泉下方六寸就是大包穴。
大包穴总统全身大络,全身的络都是大包在管。经和经之间都有络,所以才会有表里的出现,经和脏也有络,脏腑之间也有络。主干道是经,次干道就是络。
全身所有的络是大包穴在管,这个穴道过去是武术家攻击敌人的穴道。攻击这个点,会造成对方全身瘫痪。所以上帝造人造得很好,手臂一握起来,大包就被挡到,就打不到,手天生就是保护这个地方的。所以要攻击,要把手拿开再打下去,当然要在他不注意的时候。
大包穴是脾之大络,脏腑之间不能沟通时,要大包让它协调。所以大包是常用的穴道,阴经、阳经的络都是它在管。
脾脏就好像水坝,水坝供水的管道都是大包穴在管。所以脾脏能管五脏就是大包穴的关系。
如果身体健康的人,脾之大络就是大包穴,能把黑色的营养送到肾脏,白色的送到肺脏,红色的送到心脏,青色的送到肝脏,黄色的就留在脾。五种颜色应该各归其位,黑色的入骨、白色的入肺,诸如此类。如果有一天,病人脸色发黄,对中医来说,是肝胆有问题了,脾胃有问题,木克土,木太大,顶到土了,脾胃的营养留不住,散发出来了,所以脸色发黄,这本来是脾胃的颜色。
凡是绷紧的是实,松开来的称虚。大包穴虚实都可以治。像中风的人,手不能拉平可以针大包穴,不能握拳还是大包穴。
大包穴就是脾经的终点。
早上3点到5点是肺经气血起来,所以从中府、云门、天府一路往下;
5点-7点大肠经开始,从商阳、二间、三间、合谷等一路往上;
7点到9点是胃经,从头维、下关、颊车一直往下走,一直走到厉兑;
9点-11点脾经,从隐白、大都、公孙往上走一直走到大包;
再接下来就会走到少少阴心经了。
前一篇:足太阴脾经3:三阴交穴至血海穴
后一篇:手少阴心经1: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