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阴脾经3:三阴交穴至血海穴

标签:
中医针灸脾经 |
分类: 中医 |
三阴交穴
为什么叫三阴交?就是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这三条阴经交会在这里,这个穴道很大。
女人月经痛的话,针三阴交立竿见影。三阴交穴道可以用在诊断,也可以用在治疗以及事后的确认。妇人月经痛,月事好不好,按按三阴交就知道了,如果病人大叫一声,叫越大声的,痛经越厉害。
实有两种:积块和淤血。腹诊上可以查到,如果有淤血,从关元穴外开三寸、四寸的地方,在骨头旁边,会找到压痛点。人体的左侧主血,右边主气。如果子宫、腹腔有淤血时,一般我们在腹部左边能找到压痛点。腹部的正中央有痛,大部分都是有积块、肿瘤。不管是淤血、肿瘤,在三阴交都会有压痛点。如果治疗好了,按三阴交就没有压痛了,如果还有痛就继续治疗。
前面介绍的合谷是大肠经的原穴,大肠跟肺表里,所以气表现在合谷上面,合谷穴的气很旺。脾统血,脾主少腹,所以三阴交穴主血。
中医对孕妇有两种区分:①血旺气衰;②气旺血衰。
怀孕的时候,婴儿是靠妈妈的血在滋养,所以我们要让孕妇血旺气衰就是在养胎,胎儿会长的很好。如果孕妇平时是气衰,但在怀孕的时候生气,比如婆媳不合或跟老公吵架,就变成气旺血衰,就容易落胎。这是情志上的反应。
以上的观念有了以后,合谷是气、三阴交是血。如果是补三阴交泻合谷,就是气弱血旺,就可以安胎。如果补合谷泻三阴交呢,就是气旺血衰是堕胎。
所以孕妇除了腹部禁针外,合谷、三阴交一般也禁针扎,因为怕施针者不熟练,把补泻搞错。开处方的时候,药也有气药跟血药,也不能乱开药。
脾主少腹,腹部寒冷的话淤血就容易堆积在里面。怎么知道他腹部寒冷呢?看脚是不是冰冷。正常小肠是火,小肠的火来自心脏,腹部是脾在管,小肠是受盛之官,它把东西吸收后营养转交给心脏。而脾脏主运化,所以脾脏会把红色的营养交给心脏,青色的营养交给肝脏,黄色的营养自己吸收,白色的营养给肺脏,黑色的营养给肾脏。
所以脾统血,食物的营养吸收后都是血。如果小肠温度不够,静脉变冷了,就代表小肠温度下降,由于脾主腹,所以脾经直接络到脚趾头上。三阴交是三条阴经的交会,这个冷会顺着三条阴经把冷传下去。而脾主少腹,所以如果小腹是冷的,脚也会变冷的。
如果小肠的火能下去,子宫卵巢得到小肠的热,小肠在后面,子宫卵巢在前面。因为小肠够热,心脏才能把奶水退下来,到子宫卵巢里面去,奶水本来是白色的,但刚开始的时候是黄色的,因为土生金嘛,到后来是白的。白色的奶水排出来变红色,是因为奶水下来到小肠,小肠很热,一加热就变红了。所以月经鲜红是小肠温度正常。如果月经很淡,是因为小肠热度不够,没有完全气化掉。如果月经很黑,就是过热了,被烤焦了。
小肠的寒症当然可以在关元穴上灸,因为这是近取穴,而远取穴就在三阴交上面。如果病人脚没有了,没有三阴交穴,那就灸中极、关元也一样。
腹部的问题,男女都可以用三阴交穴。男人遗精、梦遗,灸三阴交,针也可以。阴茎痛、少腹痛都可以。少腹痛除了月经痛以外,像肠子打结,都可以用三阴交,几乎所有的妇科病都可以用三阴交。当然公孙穴也很好。公孙主冲脉,因为冲脉的路线经过少腹。
如果三阴交下去,腹不痛了,但是滴漏仍不止,那就下隐白穴。中医认为血无止法,生病时没有止血的药,只有消导的药,让血自然停,不要让本来要排出去的血瘀积在身体里,这血要是积留在身体里面,以后作乱的。
中医不赞成月经期间行房,因为经血往下走的,因为行房会很亢奋,血气会向上冲,会影响月经往下走。所以不要在月经来时行房。
水肿、脚积水,也可以用三阴交消导,三阴交是利水的三皇穴之一 (阴陵泉、地机、三阴交)。
小便不利也可以用三阴交。
因为三条阴经经过,同时又主少腹。小便不出来,也可以用中极,因为中极是膀胱之募。三阴交和中极都下的话当然更好。
小便不出来,是因为膀胱太冷了,膀胱太冷是因为小肠的温度不够。小便在膀胱里是冷水而不是热水,冷水在里面会造成频尿,这时可以灸关元、中极让膀胱热起来。
三阴交是妇科大穴,平常妇女可以多灸三阴交。不管男的女的,49,50岁更年期都可以用三阴交、隐白,中极、巨阙都可以。
女人进入更年期后,晚上睡觉最好向左边睡,平时人要向右边睡,因为人体右边是气,左边是血,所以往右躺,血在上气在下这样血能归肝,对睡眠质量好。但更年期的妇女要反过来,这样才不会有潮热的现象。
漏谷穴
三阴交上三寸是漏谷,也就是内脚踝上六寸。漏谷穴是禁灸的,是脾经的络穴。络穴就是跟足阳明胃经有相通的地方,它们是表里经。阳经都是表经,阴经都是里经,阴和阳一定有个表里。那脾的表经就是胃,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连的地方,就是漏谷。
阴陵泉、地机
阴陵泉:膝盖下来,胫骨内侧有个大骨头,阴陵泉就在用手去摸,按到脚内胫骨转弯的地方。但下针不要贴到骨边,要过来一点,不要贴到骨边,因为会很痛。
天地人三皇穴
三阴交是人皇,地机是地皇,阴陵泉是天皇。
脾主四肢,主肌肉,主少腹,脾统血,脾主身上的湿热。在五行里,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得水病时,是土能治水,土强起来,水就不会乱跑。
我们治疗水肿,除了消水以外,第一个就是强土,不强土的话,这水肿退了还会再回来。为什么吃西药把水排掉,第二天水又回来了,因为利尿剂没有强土的功能。
我们要把土建立起来,下针的话要双侧,左右两边的三阴交、地机、阴陵泉,专门治疗水肿。脾经这一条经络我们又叫水道。水肿很厉害的时候,病人整个脚是绷紧的,因为里面都是水,皮肤会变得很亮,压力很大,很痛。一针下去起针后,这三个穴道会出水。如果出血就是你扎到了血管了。扎下去,一拔针,就流水出来,见到流水没关系,不会发炎的,因为它是往外走,不会往内走,就让它流。
脾主四肢,腿没有力也可以用三皇穴,这是强土的动作。
地机是脾经的郄穴,郄穴就是消炎、镇痛穴。水肿腹坚,肚子胀满,女生腹部有肿瘤、硬块都可以治。我自己嘴角发炎也针地机,脾开窍于唇。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阴经的井荣俞经合是木火土金水,所以阴陵泉的属性是水。
阴陵泉是个大穴,可用来治疗膝盖风湿、水肿。像小便失禁、小便频数都可以用。中风的病人也可以用,包括摄护腺肥大,晚上会夜尿。男人要多灸关元、足三里,不然中年开始就容易尿频。
临床上治症的时候,病人只要有水病,压三阴交就有痛点,就是病人的身体在告诉你信息。
针灸下针的深浅怎么定?比如说现在我们要治水,水在的地方很深,若针下的很浅,就一点用都没有。一定要下的很深,但也不要太过了,不是用一针就从阴陵泉透到阳陵泉,大概一寸半就够了。
倪师在美国治疗病人腿水肿的很大,就用三寸针下,小孩子腿很小,用一寸针下就够了。因为美国人喝牛奶喝的腿很粗!倪师一直很反对喝牛奶。人断奶后就不需要喝人奶了,也不要喝牛奶。因为喝了以后,脚会跟牛一样,脚变得很粗。
所以针灸时要看深浅,一下去要够深才能达到水的位置。如果是皮肤表面的病,针就不要下很深,一定下在皮表上面。病在中间的地方,就下中间的地方。所以我们的深浅是按病人的需要决定的,这是第一个观念。第二个观念是治病的时候,病人是骨头的问题,我们下针也要下很深,下到骨头。这是一样的观念。如果是内脏的问题,治肝病,治气喘,也是要深针,因为脏是收藏,是在看不到的地方。那腑是宣泄,所以肠胃系统,不用下很深,这是深浅的一般概念。
血海穴
血海穴这个穴道要如何找?用手按在犊鼻,手掌正好把整个膝盖骨盖住,盖住以后,大拇指尖到处是血海穴。
但有些病人比较皮啊,会动来动去,那怎么找血海穴?很简单,手按上去以后,看肌肉最高点的地方就是穴。跟合谷一样,血海是全身最大的穴道。你找到最高点一压,会有一点点压痛感。
痛经三穴:血海 三阴交
中极
这个血海穴是妇科的名穴。所以说女人痛经,不管是滴漏不止或是月经不来,都可以在血海上治。中医是个中庸的医学,主要是让它平衡。你知道血海、三阴交、中极,世界上所有的痛经你都可以治了。
针灸还要注意时机。一个病人平时不痛,等月经来时才会痛,在她平时不痛的时候下针效果不明显。她月经来时正痛的时候帮她下针,效果就非常好。扎的很好,下次来月经就不痛了,如果下次还有痛,下次就再来扎一次。
倪师曾治疗一个病人,有二十五年的偏头痛,到后来一天要吃二十二颗西药,后来肝肾都快坏了才去找倪师。倪师让他痛时再来,等他头痛发作时针下去的时候,立竿见影,当场就去掉了。到了三天后痛又来,他说还有85%痛,再帮他扎第二次,之后他再没有头痛过。
我女朋友也有严重的偏头痛,也是等她痛发作的时候针胆经的穴道,立竿见影能缓解,不过因为自己手法还不熟练,目前还没有彻底去根,还有些偏头痛。
血海穴也是一样,在治疗妇科的时候,在痛时下针最好,是立竿见影的,这是针灸应该有的效果。没有做到是你扎错穴道。扎进血海以后,把针左右捻一捻,无所谓补泻。因血海里面深的地方有个筋在里面,所以血海我们不深针,扎很浅,用一寸针扎进去就可以了,不会用到一寸半,扎太深病人会跳起来,跳起来,表示你扎错穴道了。
经外奇穴-百虫窝
血海穴往下移动一寸有个奇穴叫百虫窝。这是我们诊断身体里面有没有蛔虫、寄生虫在身上用的。有时我们看病人大便正常,但肚子那么大,一看牙龈没有白点,眼睛又不给你看,那你就摸他的脚,按到百虫窝,病人有痛,就是有虫在里面,这是一种诊断的方式,表示里面有疣虫、蛔虫,也是告诉你给病人一针嘛!治疗到百虫窝没有痛了,就好了!速度就是那么快,这些穴道都可帮助我们诊断。
前一篇:足太阴脾经2:隐白穴至商丘穴
后一篇:足太阴脾经4:箕门穴至大包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