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莎拉蒂100周年中意大拉力之旅——与俄罗斯人战斗在一起(下)

标签:
自驾游玛莎拉蒂旅游郭涛俄罗斯 |
文/图 郭涛
今天的行程非常艰苦,从彼尔姆前往喀山需要730公里,虽然这段的路况尚好,但对于一个大车队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从彼尔姆一路往西我们会跨越两个时区,也就是说现在8点出发,实际上是目的地的6点,这偷来的两小时太宝贵了。
文字版:
今天的行程非常艰苦,从彼尔姆前往喀山需要730公里,虽然这段的路况尚好,但对于一个大车队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从彼尔姆一路往西我们会跨越两个时区,也就是说现在8点出发,实际上是目的地的6点,这偷来的两小时太宝贵了。
我今天驾驶的仍然是Ghibli,和总裁相比Ghibli更加运动活跃,也更适合年轻一些的车主,Ghibli的后备箱空间不错,一只最大号的行李箱、两个摄影双肩背包、随车的工具包和车衣、还有几袋子吃的喝的,完全不成问题。
早上7:59,室外的温度只有11摄氏度,赶紧把前后窗除雾打开,准备出发了,天气虽好但是气温偏凉,行驶在路上可能会有大雾出现呢。
不知道我这个算不算是乌鸦嘴呢,没走多一会,就看到前面的“雾墙”,心中一凉暗叫不好,看来今天又不能准点儿到达了。
“雾”入歧途,所有车都打开了雾灯,虽然整体的速度不快,但还好没有太多的影响进度,中午时分,随着一餐美食天气也烟消云散,我们又可以恢复了。
今天的沙拉略微的豪华了一些,明显是个高配的,青椒、橄榄和奶酪一应俱全,在国外吃沙拉几乎是每餐唯一摄入蔬菜的机会,换句话说老外真的很不会烹饪时蔬,所以一定要吃掉。
大列巴是俄罗斯餐饮的主食来源,列巴是俄语面包的音译,由俄罗斯传来,现为哈尔滨一绝。大列巴是以面粉、酒花、食盐为主要原料,按俄罗斯传统工艺精制而成。
每餐期待的硬菜又适时的出现了,在俄罗斯吃了几次烤串,但都是猪肉,虽然味道也很好,可少了羊肉的那股子鲜味。很多欧洲的饭馆菜量极小,吃不饱,来了俄罗斯可不用担心这点。
你需要担心的是怎么把它吃完,看看大家,有拍照发微博的、有奋发图强埋头苦干的,当然也有看着大串儿发愁的,实在太大了!
吃饱喝足准备继续赶路,看看路边的拉达吉普,想当年也是国内的神车,如今在北京的街头已经完全见不到了他们的踪迹,可在俄罗斯还是满地的活蹦乱跳。
我们一路都是沿着俄罗斯的E22号公里向西行驶,路两侧的植被极其茂盛,树林中长着很多蘑菇,很多周围的农户都以采蘑菇为生,图里的俄罗斯大妈也是采蘑菇的,看到中国车队非常兴奋。
照片不白拍,我们的小伙伴获赠大蘑菇三枚,看看晚饭有没有机会让后厨给炖了!再来只小鸡儿。
在公路的两旁会一直有这种卖东西的摊贩,一路走来基本商品分为三种,蜂蜜和蘑菇是前两种必需品,剩下的一样根据沿途的特点会有不同,有的可能是奶制品、有的可能是毛线围脖和手套,还有的可能是靠近湖边的鱼干等等等等。
俄罗斯的公路通常都是双向单车道,所以超车这件事情是在自驾游中必须解决的,作为战斗民族中的一员,我们的行车风格也必须保持一致,该超的时候绝不脚软。
而在不该超车的时候,俄罗斯司机绝对是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典范,所以一路下来很少看到交通事故,而网上的那些视频真的有很大的误导作用。
但作为战斗民族的成员多少还是会保留一些彪悍的气息,这主要体现在超车回位,在俄罗斯超车,不超则已,一超惊人,能超过5辆车绝不超4辆,什么时候对面来车了,才会打右转向灯并回行车道,而且不管你后面有没有车,生切!我喜欢用这个词形容!
所以一切在国内行车中留存下来的陋习,都有可能在国外自驾游中酿成大错,这点大家必须重视起来。
目的地离我们越来越近,“喀山”是一个很特殊的城市,它是俄罗斯国家里的少数民族城市,类似于中国的新疆。今天的喀山,是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的首都,在过去一千年中积淀下来的历史遗产,使喀山与莫斯科、圣彼得堡并列为全国仅有的三座“A”级历史文化城市。
进入了喀山城区,车子变多了起来,乌里扬诺夫斯克UAZ-452是我最爱的苏联车,其实每个国家都有一辆“神VAN”,UAZ-452采用54
kW四缸水冷汽油发动机、4前进挡1倒挡机械变速箱、二速分动箱、机械转向装置、液压制动系统、纵置半椭圆非独立悬挂。最高车速95
km/h,最大爬坡度57%,涉水深度0.55 m。
忍不住再放几张神车,UAZ-452于1966年由乌里杨诺夫斯克汽车制造厂开始生产,开始用于民用目的,后来该车及其变型车大量用于军用目的,主要作为救护车、轻型工作车和指挥车。
乌里扬诺夫斯克州是俄罗斯最大的汽车制造中心之一,乌里扬诺夫斯克汽车厂始建于1941年,该厂生产的“乌阿斯”UAZ汽车享誉俄罗斯。除了UAZ-452,UAZ-469也很厉害。
经过12小时的奔袭,我们终于在天黑之前抵达了喀山的酒店,明早我们将一同看看喀山的克林姆林宫,还要品尝当地的特色甜品。
今天已经是这段行程的第五天,我们在游览完喀山的克林姆林宫之后会继续往西,前往目的地下诺夫哥罗德。在交换了座驾之后,我今天要驾驶的是玛莎拉蒂GT,因为空间的原因我们的行李被转移到了保障车中,看看这些备胎,或许要派上用场了……
车队中的玛莎拉蒂一共有6台,1台GT、2台Ghibli和3台总裁,GT本身无与伦比的声浪让它在车队中特别显眼,每到一处也都成为合影的最佳对象,在我看来它的Sport模式更像是防瞌睡系统,只要打开就睡意全无了。
在俄语中,“克里姆林”一词的意思是“内城堡”,是指高大的钟楼与宫墙连接而成的建筑形式。因此,在俄罗斯的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克里姆林宫”,而其中,以莫斯科和喀山的两座最令人叹为观止,而这两处克里姆林宫,也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文化遗产。
在中世纪,克里姆林宫的城墙是用橡树条搭建起来,而里面的建筑物所使用的建筑原料则是木材和石头。16世纪中叶喀山被伊凡雷帝征服,许多入口和商业区的城堡都未能免遭劫难,成为铁蹄下的废墟;而幸存下来的部分是在1556-58年间,即在克里姆林宫的再建工程中得以重建。
喀山克里姆林宫是一处华丽的建筑群遗址,它凝聚着几个世纪的建筑精华。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建筑物是苏尤姆别卡红色尖塔,共计有7层高58米,造型颇具特色,从各个方向都清晰可见,并且与位于克里姆林宫另一端的斯帕斯基城堡构成了和谐的统一体。
在喀山,你可以看到世界上其他地方看不到的两大宗教和睦共存的景象,在这里,有27座东正教教堂和31座伊斯兰教清真寺。站在克里姆林宫内,一边是典型东正教风格的,有400多年历史的布拉格维申斯克大教堂,而另一边则是宏伟的库尔·沙里夫清真寺。
在克里姆林宫内,一些头围围巾的女士便是伊斯兰教徒,他们形态类似中东地区的人们。很多人来到这里会产生一种错觉,这里仿佛是中东国家的区域,当然图片中的姑娘们只是我们同行的小伙伴。
雨下的实在太大了,我们不得不结束参观的计划,今天还要有395公里才能到下诺夫哥罗德,在这样的天气下行车实在不是好兆头,克林姆林宫中,俄罗斯大叔冒着大雨开着洒水车给松树浇水,是雨下的还不够大吗!?
克林姆林宫门口的姑娘正在请大家免费品尝糕点,真是糕美人更美,不过这糕点竟然是萨琪玛,可能是因为当地盛产蜂蜜,味道特别棒。
再次被热心路人拽过来合影之后我们终于启程了,城里的雨势减小,趁机快走,现在的时间是下午2点15分,400公里的路程看来开夜车是免不了的了。
重新上路不久之后,雨变得极大,大到雨刷已经完全是摆设了,后车只能在雨刮滑动的瞬间看清前车的尾灯,还好车队队形保持的非常完整,没有出现任何状况。
经历了几个小时的大雨洗礼之后,天色变暗,长途自驾中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夜间行车,战斗民族的驾车习惯在晚上的杀伤指数直线升高,他们依然保持着白天超车的彪悍作风,而变差的路况也危机四伏。
终于在快到目的地的时候,因为和一辆对向超车的货车错车,玛莎拉蒂GT开进了路边完全看不到的一个“陷阱”,据我们判断有可能是切口很新的一个大坑,右前轮瞬间挂掉,虽然速度不慢但GT依然非常稳定,我们赶紧把车停在安全的地方。
还好我们的后勤保障车和技师都特别专业,而32条备胎的储备也真的是超级充分,如果是自己选择在俄罗斯自驾,这是必须要保证的。
当然,一起上了贼船的还不止我一个,我后面的6号车也光顾了同一个大坑,同样的右前轮也是瞬间失压。
最后还是来秀一下我们的储备吧,底气足就得是这样的,除了备胎足够,我们的备用轮毂也有很多,因为在俄罗斯爆胎很可能是连着轮毂一起报废的。
到达下诺夫哥罗德已是深夜,而我们明天的任务会轻松很多,200多公里的行程前往此次最美的俄罗斯城市苏兹达里。
又是一个雨天的清晨,车身上的泥土让车队看起来更加威武,特别有拉力的沧桑感,今天的路程有272公里,路况也相对好很多,我们今天的目的地——苏兹达里。
苏兹达里位于莫斯科东北方约220公里处,距离弗拉基米尔约30公里,曾经是苏兹达里大公国的首都所在,享有“童话城市”的美称。这是一座历史博物馆城市,多名胜古迹,被列为世界遗产。
这位摩旅的朋友与我们同路,你看给冻得,这个季节真的不是好选择。
苏兹达里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古城镇,面积则只有9平方公里。城内处处有盎然绿意和潺潺流水,晶莹剔透的像是个不问尘事的化外之地一般。
如此的美景下午餐也格外给力,瓦罐似乎是这里很常用的烹饪方式,尤其是盖着面包的这道瓦罐土豆烧牛肉,让小伙伴们大呼过瘾。
这座城市宗教的地位很高。城内拥有50多座教堂、5座修道院。当地的农民,僧侣、工匠根据俄罗斯童话中的描述,在田野上建造起第一批白色砖瓦建筑。
建于1222-1225年的基督诞生大教堂是城中几十座教堂是最古老的,教堂的绘画展厅里,陈列着苏兹达里各教堂集中到这里的几十幅圣像,每一幅圣像都以超凡的神态、流畅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向游人展示画匠精湛的艺术。
这些风格独具的农舍、宗教寺院为今天苏兹达里奇特的建筑奠定了基础。年复一年,一座座白色的房屋像一颗颗珍珠,构成了童话世界的风貌。每年12月底1月初的“俄罗斯之冬”节日期间,苏兹达里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来客,每年国内外游客可以达到100万人。
苏兹达里值得一看的,就是1968年所建的木造建筑博物馆。整个博物馆是露天的,有冬天教堂、夏天教堂,还有民宅及商店,一旁还有传统水井、水车、以及磨面粉用的风车,就像是几百年前的俄罗斯小镇重现眼前一样。
这就是木质的冬季教堂,所有的这些建筑原本都不属于这里,而是从各地收集而来,木质的这些建筑会在每一块木头上编号,拆除之后到这里再重新组装,很复杂的工程。小图中是每块木材之间的麻,用来填平缝隙。
苏兹达里的安静和友善会让人喜欢上这座小城市,这可能是在莫斯科、圣彼得堡之外最值得一来的地方。
留给苏兹达里的时间实在有些短暂,而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也即将迎来行程的最后一天,莫斯科在向我们招手。
从苏兹达里到莫斯科只有220公里,但是可千万不要小视,和莫斯科比起来,帝都的堵车简直不算什么。
离进城还有几十公里的地方就开始堵车了,这段距离至少会花上你2-3个小时的时间,而堵在路上的俄罗斯人也只能自己找点乐子,一群年轻人看到玛莎拉蒂GT后兴奋不已,一个劲儿的录影拍照,还时不时的要求展示一下迷人声浪。
途中路过的加油站,第一次看到了有人洗车,看来大城市还是讲究一些。
在经过了6个多小时的煎熬之后,我们总算是走完了这200公里的路程,看着这地上散落的轮毂盖,感情首都的路况也不是很好。
莫斯科市名来源于莫斯科河,克林姆林宫、红场、洋葱头(圣巴西尔教堂)都是这里的代名词,而我们也用了一周的时间,完成了从叶卡捷琳堡到莫斯科将近2000公里的长途跋涉。
在这段难得的经历中,最要感谢的就是我们的得力座驾和幕后的团队,6辆玛莎拉蒂在全段的线路中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可靠性,所有路上的人都认为开着这样一辆车穿过西伯利亚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故事还没有结束,我的同事将会接替我,从莫斯科继续拉力的进程,穿越白俄罗斯、波兰、捷克、德国,最终抵达我们的终点——意大利摩德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