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的销售和研究文化
(2011-10-14 11:34:10)
标签:
行业研究国金证券股票 |
分类: 行业观察 |
根据10/12在国金证券研究所专题会议上的讲演整理。演讲人 赵国栋
会议某环节要求大家分组讨论研究所业务在代际之交大背景下,销售应该如何转型,研究本质在哪里?销售和研究如何有效合作等问题。我自己在IT圈混迹多年,现在处于由行业专家向投资专业人士转变的过程中。因此我的讲演有合理成份,就是股票的与IT解决方案的研究和销售,非常类似,把这两者结合,是我在神州数码时,每天都要思考和处理的事情。不合理的成份是对股票本身(不是公司)的运作特性和资本市场的规律,还没有足够的领悟。因此,尽管讲演获得一致好评,但基本上还是难逃自娱自乐的范畴。
研究所得工作有两条主线,销售和研究。其中“打架”、“脱节”等种种现象和大多数的机构一样。亘古有之的问题。有些小组通过小品,哑剧等形式,把其中的矛盾、冲突、委屈、无奈演绎的淋漓尽致(多才多艺啊)。总体来看,销售和研究都还不错,否则也不可能在新财富屡有斩获,就个人而言很多人都是值得学习和效仿。有同事甚至为此十分感叹。
销售卖研究员的报告(结论),季末拿派点。研究员跑公司调研,和销售一起路演。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客户其实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不管是路演还是派点,我们都是要他来听,要他来给。而事实上,客户也有一些主动的研究和问题,但得不到我们及时有效的响应和答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和其他研究机构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
如何让客户主动参与,研究如何引领行业还原本质,销售如何探寻、推动整个工作的进展?答案就是问题导向的销售和研究。核心是提前抓住客户潜在的需求,形成研究主题,会同客户投研总监、我方研究员一起形成工作计划,销售则不断的推动计划的执行,最后形成有针对性的研究报告等成果。注意,这个工作计划不是我们的工作计划,而是包括了客户、我们甚至是竞争对手在内的工作计划。靠它来协调各方,一同努力,成果共享。当然了,我们要居于主导地位,这就得靠研究员的功力了。一是能hold住投研总监,二是能力把握研究方向,合作时至中和,广度上纳百川,深度上尽精微。销售在整个过程中,相当于项目经理角色,反复不断的沟通、协调,推动整个主题研究的进展。
在这个客户、销售、研究员合作的大流程中,有四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第一,早到。这也是销售的一个基本原则。其理论基础是尽早挖掘客户潜在的需求,而不是仅仅响应其明确的要求。(关于客户需求的挖掘,其本身就是完整的理论。需求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采取的措施都不同,有的需引导,有的需拒绝,有的需转换,有的需拖延。这里不做过多解释。如果有兴趣,我就试着再写一篇专门的文章来说明)。客户明确的要求,一般是很难拒绝,但是可能又不在研究员当前关注的领域中,大家在满负荷运转,无暇顾及。结果,要不就不了了之,要不就敷衍了事,要不就把研究员累个半死。客户也不是很满意。为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销售和研究员一起,来引导客户潜在的需求,了解其关注的问题,遇到的困惑。把其中符合我们研究方向,且对市场有重大影响的问题,提炼出来。形成研究主题。
第二,广泛合作。主题一旦确定,有人担心如果被公开的话,是否会造成市场的跟风?我认为不必担心,反而要欢迎这种跟风,把其中有观点有资料的一些人,主动的吸纳进来,会增强我们的行业地位。当然,这个前提是研究员必须能把握研究的方向、制高点。看的要比别人广一点,做的要比别人深一点。否则就会为人做嫁衣。7月份,我发布第一篇用友软件的研报时,有人立刻跟了一篇,而且页码还超出10页。竞争可谓激烈。但我随后采取什么措施呢,公开了后续两篇报告的标题和主要内容。两个月以来,卖方没有人写这篇命题作文。以竞争的心态来看,他写也不是,不写也不是。如果跟风写,就掉入我的逻辑,亦步亦趋,不可能有突破。如果不写,只能眼睁睁看着市场跟着我的指挥棒转,解释权旁落了。以合作的心态来看,其实大家可以配合,能够获得更好的市场影响力。这个例子,其实说明我们不用怕公开,应广泛合作追求最大的市场影响力。
第三,计划。这个东东很重要。不是狭义的进度表,而是协调客户、研究员、销售等关键资源的最重要的工具。对销售而言,工作方式变了。以前就是卖现成的观点。现在则是客户的顾问,帮助客户不断的澄清问题,推动进展,并管理客户对最终结果的预期。在这个过程中,双方由买卖关系,过渡到伙伴关系。对客户而言,这是他的事情,我们都在帮他做、一起做。客户和研究员不再是简单的给派点买答案的关系,而是战友和同事;对研究员而言,则开拓了视野,转换视角,获得前所未有的资源和关注。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派点不过是这个过程的自然而然的结果,水到渠成。这也有许多科学的成份在,也有成熟的最佳实践。值得单独讨论。
第四,行业本质。如果抓不住行业的本质,去做前面的三件事,基本属于瞎忙。上文所说无非是指导思想、工作方法和流程。哪些东西别人也容易学(当然,在一个体系内推广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行业本质实在是安身立命的东西。抓不住行业本质,只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有点苦劳基本上也是为别人做嫁衣。有一新股,我看许多研究员也写了大报告,问他们也都说是好公司。但报告内容很少超出招股说明书的范围。我就问了一个数据,结果许多人答不上来。研究员反问我说,这个数据可能上市公司自己也没有,甚至没有意识到。如果研究员调查多个同业公司,有可能形成自己对这个数据的感觉,进而提炼出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能够反映这个行业的本质。所谓行业常数。如果找到这个行业常数,恭喜大家,跟他们董事长喷一喷行业未来,也是有可能的。处于敏感性,我具体的问题和这个新股就不提了。行业本质说起来很玄乎,但要抓住也不难,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需要多花一些“笨”功夫。
上面讲的内容有两个基石,一个是解决方案的顾问式销售理论,另外一个则是“还原研究本质,贴近事实真相”的研究文化。没有这两个基石,前面提到的流程、原则、要点什么的都是浮云。整篇东西我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所谓知易行难,涉及到销售模式的变革和研究文化的重塑。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谢谢大家。
(有加工和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