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谈碑帖出版物之十一: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碑帖名品”系列(Q)

(2015-12-10 07:51:33)
标签:

中国碑帖名品

碑帖

印本

不跳舞

上海书画出版社

分类: 藏之法书

(原发于书法江湖论坛)

 

算起来有好久没正经写过书评了,如果校碑的帖不算、观展的帖不算、看图无话的帖不算…………几乎有整整半年不曾说过书页里的那些是与非。

这半年,修身齐家之余,徜徉于唱片、电影、评书、散文、集邮、插图,种种“不务正业”。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每个圈子的朋友都觉得我是“不务正业”,至于和书法圈朋友聊到连环画、和连环画圈朋友聊到评书、和评书圈朋友聊到音乐、又和音乐圈朋友聊到书法,则更是让人时兴穿越之叹。好在,咱这穿越小说有始有终,这不回来了么。

别不多言,书归正传。

--------------------------------------------正业与非正业的分割线----------------------------------------------

出版业讲究格局,要用选题去创格局,用材料去拼格局,用质量去成就格局。从读者的角度,格局是慢慢如拼图般呈现的,在茫茫书海中挑属于自己的那几本帖子,雀屏中选的原因总是方方面面,有时甚至是极个人原因或者干脆就出于巧合。

上书画社从70年代以“历代法书萃英”惊世之后屡屡有大系列面世,进入新世纪更推出“中国碑帖经典”与“中国书法宝库”,但碑拓选品因未能采用一手原料,总觉分量不够。作为新的镇社之宝,俗称“大红袍”的“中国碑帖名品”(碑拓部分)重拾以一手材料制版的方针,可算大胆之极,就冲这一点,史上一定有它的一笔。

名品眼看进入第五个年头的收官阶段,当初选入的几件众所周知的“老大难”——孟法师、信行、化度、神策军等,不是各馆顶尖孤本,就是存世有数的珍本,曾经让我为它捏着一把汗,武功修来不易,怕得是一朝尽废。给一个系列定调子,开始固然是基础,收官则更为重要。及至一个个尘埃落定,这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难点采用的全是一手材料,我非要点个赞不行!

名品能成此规模,不仅因为背靠朵云轩与上图两棵大树,更因为兼收民间甚至是海外藏本,集各方之力拼出一幅书法史的洋洋图卷。组稿约稿能力是考验编辑业务的第一准绳,冯编在背后付出的心血都开成了花儿,再加上一直坚持以整拓+剪裱的体例,丰富详尽的注释,都让名品在一众只看量不看质的翻印风中仍能稳站中流。

碑拓部分咱们是全讲过的,这最后一批仅余四册,待一一数来。

《金文名品》

 

闲谈碑帖出版物之十一: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碑帖名品”系列(Q)

金文出版是近年的热点之一,虽同为拓本,但金文幅面尺寸相差极大,单张体量小,因此以合集呈现居多。

名品所选是原王春渠旧藏《古器物文》册。此册拓工多精,保存亦佳,只是限于开本,各种横、纵、缩、放,翻看起来有些费神。注释量巨大,可做工具书用。

评分:

选材特色:4星
拓本质量:4星半
摄影表现:4星

 

详目一览

 

闲谈碑帖出版物之十一: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碑帖名品”系列(Q)

题签

 

闲谈碑帖出版物之十一: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碑帖名品”系列(Q)

大的拓件都是先来缩览图再原大全图,只是书中未能明白标注比例,略遗憾。

缩览页:

 

闲谈碑帖出版物之十一: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碑帖名品”系列(Q)

原大页

 

闲谈碑帖出版物之十一: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碑帖名品”系列(Q)

微距局部

 

闲谈碑帖出版物之十一: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碑帖名品”系列(Q)

各种版式,有点小小眼花缭乱

 

闲谈碑帖出版物之十一: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碑帖名品”系列(Q)

闲谈碑帖出版物之十一: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碑帖名品”系列(Q)

闲谈碑帖出版物之十一: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碑帖名品”系列(Q)

闲谈碑帖出版物之十一: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碑帖名品”系列(Q)

闲谈碑帖出版物之十一: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碑帖名品”系列(Q)

原大图是侧向跨页的

 

闲谈碑帖出版物之十一: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碑帖名品”系列(Q)

闲谈碑帖出版物之十一: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碑帖名品”系列(Q)

闲谈碑帖出版物之十一: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碑帖名品”系列(Q)

闲谈碑帖出版物之十一: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碑帖名品”系列(Q)

闲谈碑帖出版物之十一: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碑帖名品”系列(Q)

《柳公权神策军碑》

 

闲谈碑帖出版物之十一: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碑帖名品”系列(Q)

神策军碑绝对算得名品,不仅因为它存世孤本的地位,还有流传过程中的曲折故事。出版也是极夥,几乎每套碑帖丛刊都落不下他,但这么大量的印本中,真正原色(人工上色、套色版不算)的迄今只有两册,其中又以名品性价比为高。

图版信息量很丰富,但各开间稳定性有所欠缺,锐度、对比度都有浮动。除“今貌”外,后面也有附赠品。总体而言,还是瑕不掩瑜。

评分:

选材特色:5星
拓本质量:4星
摄影表现:4星

 

题签

 

闲谈碑帖出版物之十一: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碑帖名品”系列(Q)

主拓

 

闲谈碑帖出版物之十一: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碑帖名品”系列(Q)

局部

 

闲谈碑帖出版物之十一: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碑帖名品”系列(Q)

闲谈碑帖出版物之十一: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碑帖名品”系列(Q)

闲谈碑帖出版物之十一: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碑帖名品”系列(Q)

闲谈碑帖出版物之十一: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碑帖名品”系列(Q)

跋文,感觉图版比主帖要差一些,这种情形在早期的虞恭公等本中也出现过

 

闲谈碑帖出版物之十一: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碑帖名品”系列(Q)

最后是附赠品了,这回送的是早年谭敬私印本中的谭氏自跋,处理成了彩色版

 

闲谈碑帖出版物之十一: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碑帖名品”系列(Q)

不清楚的是:到底此跋原在册中,被后藏者撤掉了;还是原仅为私印本所写,从未装入册中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