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评话文本串烧第十六弹:聊斋(上)

标签:
娱乐评书聊斋陈士和固桐晟 |
分类: 藏之说古 |
(旧版2015-11-5发布,2018-7-13依新体例重编)
聊斋其实是无所谓“串烧”的,本来就都是小段儿,“聊”作梳理吧。
说起来,聊斋算是新中国评书评话文本整理出版的龙头,其中“梦狼”是最早公开发表的评书文本(1954年7月),而《王者》则是最早发行单行本的评书(1955年5月)。恰是50年代,聊斋这样的题材有些生不逢时,其精彩处自然在于神怪与民俗内容,然这些又多不容于那个时代,因此整理中大幅删减在所难免,缩半为正常,最极端的“席方平”由口述16万字缩至3万,“阿宝”由13万字缩至4万,剩了个零头儿。然而今天,即使是这些残存的文字,对于我们的文化传承,仍是无法估量的财富。
新中国说评书聊斋以“通天教主”陈士和一脉最盛,传世文本也主要出于此系统。50年代是抢救性记录整理,结果陈先生仅录了13段半就过世,出版了12段半,另一段“小翠”的原稿据说在文革中散失,80年代后才由其弟子们续出了另一些段子。
评书聊斋比较成体系的出版有:天津50年代出13册,每册一段,全是陈先生的遗作;百花80年代出6册《评书聊斋志异》合集,前2册即陈先生的13段,后面4册是其弟子们的作品,其中部分又出过盲文版;曲艺80年代出6册,有收单段的,也有多段的,流派各异。
因为不需串接,没有长篇情节,这回我们采取与前不同的列目方式:先将不同版本的段子列目,然后再列书目。

陈派已出版的段子计有:
-“王者”,陈士和述:收于《王者》;修订版收于《中国曲艺作品选集第二辑》;再次修订版收于《天津演唱》杂志1981年第2-4期(修订删去了故事发生地:湖南),再版收于《天津三十年曲艺选集(中)》;三次修订版收于《评书聊斋志异2》
-“劳山道士”,陈士和述:收于《劳山道士》;修订版收于《评书聊斋志异1》
-“画皮”,陈士和述:收于《画皮》;修订版收于《评书聊斋志异1》
-“向臬”,陈士和述:收于《向臬》;修订版收于《评书聊斋志异1》
-“考弊司”,陈士和述:收于《考弊司》;修订版收于《评书聊斋志异1》,再版收于《中国评书精华神怪卷》
-“梦狼”,陈士和述:(这段重点说说:它是陈士和最早录音的片段,存于中科院语言研究所,前后两次整理人物、故事、语言均差异极大,几乎等于两部不同的书,第一次整理基本忠实于口述,第二次整理则大刀阔斧改编,甚至完全删去了丁某这个人物)
第一次整理人为金受申、邢秋萍、姚锦、汪曾祺,收于《说说唱唱》杂志1954年第7-10期;再版收于《梦狼》(宝文堂版)、《兰亭流芳》
第二次整理人为何迟,收于《梦狼》(天津版);修订版收于《评书聊斋志异2》(首版时注明记录人为张奇墀,修订版时更正为中科院语言研究所记录)
-“阿宝”,陈士和述:收于《阿宝》;修订版收于《评书聊斋志异1》
-“瑞云”,陈士和述:收于《瑞云》;修订版收于《评书聊斋志异2》
-“云翠仙”,陈士和述:收于《云翠仙》;修订版收于《评书聊斋志异1》(修订版前增一段)
-“续黄粱”,陈士和述:收于《续黄粱》;修订版收于《评书聊斋志异1》
-“席方平”,陈士和述:收于《席方平》;修订版收于《评书聊斋志异2》
-“毛大福”,陈士和述:收于《毛大福》;修订版收于《评书传统作品选》;再次修订版收于《评书聊斋志异2》
-“崔猛”,陈士和、张健声述:收于《崔猛》;修订版收于《评书聊斋志异2》(陈士和述四分之一,余由张健声补述)
-“折狱”,张健声述:收于《评书聊斋志异3》
-“张鸿渐”,张健声述:收于《评书聊斋志异3》
-“红玉”,张健声述:收于《评书聊斋志异3》
-“聂小倩”,张健声述:收于《评书聊斋志异3》
-“商三官”,张健声述:收于《评书聊斋志异4》
-“纫针”,张健声述:收于《评书聊斋志异4》
-“云萝公主”,张健声述:收于《评书聊斋志异5》(在张健声口述基础上重编写而成)
-“辛十四娘”,刘健麟述:收于《评书聊斋志异4》
-“吕无病”,刘健麟述:收于《评书聊斋志异6》
-“西湖主”,刘健卿述:收于《西湖主》,再版收于《谈狐说怪》;节本收于《曲艺》杂志1981年第6期
-“小谢”,刘健卿述:收于《小谢》,再版收于《谈狐说怪》
-“珊瑚”,刘健卿述:收于《珊瑚》,再版收于《谈狐说怪》
-“田七郎”,刘健卿述:收于《辛十四娘》,再版收于《谈狐说怪》
-“红玉”,刘健卿述:收于《红玉》,再版收于《谈狐说怪》
-“嫦娥”,刘健卿述:收于《红玉》,再版收于《谈狐说怪》
-“二班”,固桐晟述:收于《吉林曲艺史料》
-“张诚”,刘立福述:收于《评书聊斋志异4》
-“伍秋月”,刘立福述:收于《评书聊斋志异5》
-“青凤”,刘立福述:收于《天津演唱》杂志1980年第10、11期
-“罗刹海市”,杨立恒述:收于《评书聊斋志异4》
-“婴宁”,杨立恒述:收于《评书聊斋志异5》
-“连琐”,杨立恒述:收于《评书聊斋志异6》
-“夜叉国”,杨立恒述:收于《评书聊斋志异6》
其他出版的评书评话聊斋段子:
-“促织”,顾存德述:收于《曲艺》杂志1982年第1期,再版收于《辛十四娘》、《谈狐说怪》
-“陈锡九”,顾存德述:收于《说古唱今》杂志第6期
-“鸦头”,齐信英述:收于《红玉》,再版收于《谈狐说怪》
-“婴宁”,齐信英述:收于《婴宁》,再版收于《谈狐说怪》
-“辛十四娘”,齐信英述:收于《辛十四娘》,再版收于《谈狐说怪》
-“佟客”,张剑平改编:收于《评书聊斋志异5》
-“促织”,孙安道编著:收于《促织(评话)》
-“陈锡九”,湛引铭著:收于《讲演聊斋》
-“细侯”,湛引铭著:收于《讲演聊斋》
-“青蛙神”,湛引铭著:收于《讲演聊斋》
-“云翠仙”,湛引铭著:收于《讲演聊斋》
-“夜叉国”,湛引铭著:收于《讲演聊斋》
-“曾友于”,尹箴明著:收于《评讲聊斋》
-“花姑子”,尹箴明著:收于《评讲聊斋》
-“婴宁”,尹箴明著:收于《评讲聊斋》
-“胭脂”,尹箴明著:收于《评讲聊斋》
-“凤仙”,尹箴明著:收于《评讲聊斋》
(待续)
聊斋其实是无所谓“串烧”的,本来就都是小段儿,“聊”作梳理吧。
说起来,聊斋算是新中国评书评话文本整理出版的龙头,其中“梦狼”是最早公开发表的评书文本(1954年7月),而《王者》则是最早发行单行本的评书(1955年5月)。恰是50年代,聊斋这样的题材有些生不逢时,其精彩处自然在于神怪与民俗内容,然这些又多不容于那个时代,因此整理中大幅删减在所难免,缩半为正常,最极端的“席方平”由口述16万字缩至3万,“阿宝”由13万字缩至4万,剩了个零头儿。然而今天,即使是这些残存的文字,对于我们的文化传承,仍是无法估量的财富。
新中国说评书聊斋以“通天教主”陈士和一脉最盛,传世文本也主要出于此系统。50年代是抢救性记录整理,结果陈先生仅录了13段半就过世,出版了12段半,另一段“小翠”的原稿据说在文革中散失,80年代后才由其弟子们续出了另一些段子。
评书聊斋比较成体系的出版有:天津50年代出13册,每册一段,全是陈先生的遗作;百花80年代出6册《评书聊斋志异》合集,前2册即陈先生的13段,后面4册是其弟子们的作品,其中部分又出过盲文版;曲艺80年代出6册,有收单段的,也有多段的,流派各异。
因为不需串接,没有长篇情节,这回我们采取与前不同的列目方式:先将不同版本的段子列目,然后再列书目。

陈派已出版的段子计有:
-“王者”,陈士和述:收于《王者》;修订版收于《中国曲艺作品选集第二辑》;再次修订版收于《天津演唱》杂志1981年第2-4期(修订删去了故事发生地:湖南),再版收于《天津三十年曲艺选集(中)》;三次修订版收于《评书聊斋志异2》
-“劳山道士”,陈士和述:收于《劳山道士》;修订版收于《评书聊斋志异1》
-“画皮”,陈士和述:收于《画皮》;修订版收于《评书聊斋志异1》
-“向臬”,陈士和述:收于《向臬》;修订版收于《评书聊斋志异1》
-“考弊司”,陈士和述:收于《考弊司》;修订版收于《评书聊斋志异1》,再版收于《中国评书精华神怪卷》
-“梦狼”,陈士和述:(这段重点说说:它是陈士和最早录音的片段,存于中科院语言研究所,前后两次整理人物、故事、语言均差异极大,几乎等于两部不同的书,第一次整理基本忠实于口述,第二次整理则大刀阔斧改编,甚至完全删去了丁某这个人物)
-“阿宝”,陈士和述:收于《阿宝》;修订版收于《评书聊斋志异1》
-“瑞云”,陈士和述:收于《瑞云》;修订版收于《评书聊斋志异2》
-“云翠仙”,陈士和述:收于《云翠仙》;修订版收于《评书聊斋志异1》(修订版前增一段)
-“续黄粱”,陈士和述:收于《续黄粱》;修订版收于《评书聊斋志异1》
-“席方平”,陈士和述:收于《席方平》;修订版收于《评书聊斋志异2》
-“毛大福”,陈士和述:收于《毛大福》;修订版收于《评书传统作品选》;再次修订版收于《评书聊斋志异2》
-“崔猛”,陈士和、张健声述:收于《崔猛》;修订版收于《评书聊斋志异2》(陈士和述四分之一,余由张健声补述)
-“折狱”,张健声述:收于《评书聊斋志异3》
-“张鸿渐”,张健声述:收于《评书聊斋志异3》
-“红玉”,张健声述:收于《评书聊斋志异3》
-“聂小倩”,张健声述:收于《评书聊斋志异3》
-“商三官”,张健声述:收于《评书聊斋志异4》
-“纫针”,张健声述:收于《评书聊斋志异4》
-“云萝公主”,张健声述:收于《评书聊斋志异5》(在张健声口述基础上重编写而成)
-“辛十四娘”,刘健麟述:收于《评书聊斋志异4》
-“吕无病”,刘健麟述:收于《评书聊斋志异6》
-“西湖主”,刘健卿述:收于《西湖主》,再版收于《谈狐说怪》;节本收于《曲艺》杂志1981年第6期
-“小谢”,刘健卿述:收于《小谢》,再版收于《谈狐说怪》
-“珊瑚”,刘健卿述:收于《珊瑚》,再版收于《谈狐说怪》
-“田七郎”,刘健卿述:收于《辛十四娘》,再版收于《谈狐说怪》
-“红玉”,刘健卿述:收于《红玉》,再版收于《谈狐说怪》
-“嫦娥”,刘健卿述:收于《红玉》,再版收于《谈狐说怪》
-“二班”,固桐晟述:收于《吉林曲艺史料》
-“张诚”,刘立福述:收于《评书聊斋志异4》
-“伍秋月”,刘立福述:收于《评书聊斋志异5》
-“青凤”,刘立福述:收于《天津演唱》杂志1980年第10、11期
-“罗刹海市”,杨立恒述:收于《评书聊斋志异4》
-“婴宁”,杨立恒述:收于《评书聊斋志异5》
-“连琐”,杨立恒述:收于《评书聊斋志异6》
-“夜叉国”,杨立恒述:收于《评书聊斋志异6》
其他出版的评书评话聊斋段子:
-“促织”,顾存德述:收于《曲艺》杂志1982年第1期,再版收于《辛十四娘》、《谈狐说怪》
-“陈锡九”,顾存德述:收于《说古唱今》杂志第6期
-“鸦头”,齐信英述:收于《红玉》,再版收于《谈狐说怪》
-“婴宁”,齐信英述:收于《婴宁》,再版收于《谈狐说怪》
-“辛十四娘”,齐信英述:收于《辛十四娘》,再版收于《谈狐说怪》
-“佟客”,张剑平改编:收于《评书聊斋志异5》
-“促织”,孙安道编著:收于《促织(评话)》
-“陈锡九”,湛引铭著:收于《讲演聊斋》
-“细侯”,湛引铭著:收于《讲演聊斋》
-“青蛙神”,湛引铭著:收于《讲演聊斋》
-“云翠仙”,湛引铭著:收于《讲演聊斋》
-“夜叉国”,湛引铭著:收于《讲演聊斋》
-“曾友于”,尹箴明著:收于《评讲聊斋》
-“花姑子”,尹箴明著:收于《评讲聊斋》
-“婴宁”,尹箴明著:收于《评讲聊斋》
-“胭脂”,尹箴明著:收于《评讲聊斋》
-“凤仙”,尹箴明著:收于《评讲聊斋》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