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碑帖出版物之十九:故宫出版社“欧斋石墨系列”(中)

标签:
碑帖不跳舞故宫出版社欧斋天发神谶碑 |
分类: 藏之法书 |
(原发于书法江湖论坛)
本来一直在等第二批,谁知连第三批一起盼来了。十个本子摊开一一细赏,这回终于摸到了欧斋系列的脉。
可以说这个系列是故宫近年来少有的概念式套书,不仅都来自于欧斋展的展品,在编辑上更是走了一步大胆的棋——以研究者为主要目标群。
选本上,不仅择名碑名拓,更为同一碑刻选取不同时期的藏本以为对照,这在中外碑帖出版史上都是极罕见的。版式上采用仿蝴蝶装册页,从布套、册封、内前题后跋都以图像展示原貌,每开拓本除拓芯外,裱边均予保留,边题与印章皆可见,这种完整程度,近年印本中也只有翰墨瑰宝能够做到。
以期待值很高的这册世存最早本天发神谶为例,明早拓(说宋拓是过誉了,实未见此碑宋拓本),一级甲等文物,“天玺双碑馆”号由此而来。原文物黑白珂罗与凹版后,仅出过《中国碑刻全集》一次原色,但模拟片老旧,已赶不上时代。此次可以确定所有十本均为重新拍摄的新数码片,除个别稳定性问题(如天发的第一开、李思训的第一开)外,素质基本是过关的,从这本中一些朱释的清晰程度可见。
制版方面,看得出是依原拓本比对校色的,反映了旧拓的陈古劲儿,但这种取向在市场中显然讨不了好,恐将被骂暗哑。尽管我一直推崇还原度高的印本,但对于旧拓,适当稍做处理以便让拓本中信息更加突出也是应该的。
取了裱边,而外面又没像翰墨瑰宝一样加填空白凑齐开本,这就来问题了,各种不同尺寸的原拓怎么能装在统一开本的幅面内呢?欧斋系列的问题就在于简介中“接近原大”四字,翻译一下,就是用缩小处理让他们取齐的。
鉴于每本一开始已标明原大尺寸,对研究者来说所需信息已齐备,但对于欣赏者与临习者就别扭了,没有原大,看着学着都会走样,所以我说欧斋系列是专为研究者而出版的。
本系列非常注重跋文的呈现,尤其是欧斋的自跋,更是处于“明星”地位。印制效果非常舒服,点一下赞。
《明拓天发神谶碑》
一个以比较为重点的系列,自然不能不拿来比较一番。
欧斋系列其实是分三批出版的:第一批只一件宋拓九成;第二批主要是早拓本:宋拓天发、宋拓李思训、南宋拓九成、明拓鲁峻;第三批是略晚拓:明拓天发、明拓李思训、明拓九成、清拓鲁骏和禅国山。第一本九成是雅昌印的,色彩处理得较新亮;第二批换了印厂,用纸略增厚,色彩比较旧气;第三批虽还是同一印厂,但可能吸取第二批的反馈意见,色彩还是返回了新亮调子。另外早拓本多装本巨大,印成同样开本后缩小的比例较多,而晚拓皆与原大尺寸相差不多,也算各有取处。
早晚拓相比,除去损字外,拓工特点的比较也是趣味之一。此为晚明拓,墨浓而枯,并无填底,对石面状况的反映很真实,纸色新,又经处理调整(可与前本相比,印色饱和度增益不少)显得更是精神。
晚拓往往可享配件齐全之利,此本三题皆在,可补旧本之憾。
一:胡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