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评话王少堂水浒“武十回”文本出版概述

标签:
文化扬州评话王少堂武松王派水浒 |
分类: 藏之说古 |
(2014年9月27日初稿原发于“中国评书论坛”,2019年12月8日最新修订)
2006年曾经做过扬州评话水浒文本的总目(见“评书话文本串烧第二弹”),但当时手边资料有限,很多比对工作不够细致,收入选段既不完整还有重复,信息错讹也屡屡存在。
时日飞过,一直想将其中最精华的部分——王少堂先生口述本做个彻底的研究,为此又积累资料数年,如今虽仍不能称完善,但至少已可管中窥豹。
王少堂先生的《武松》一书几乎是评书评话爱好者必读之经典。
此书的记录、整理、出版作为建国初期整理抢救扬州评话工作的重中之重,由当时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与江苏省文化局发起,南京市文化局协助,扬州市文化处、文联等主持。
首先于1953年在南京夫子庙面临秦淮河的魁光阁上,请王少堂先生演说并记录了武、宋两个十回,次年又移师新街口红楼书场演、记了石、卢两个十回(除“石十回”末了几段之外)。经一年多的工作,南京市文化局进行了初步记录并将记录稿转交扬州。其后,王先生逐字校改一过。作为向建国十周年献礼的文化项目,1959年2月起扬州评话研究小组委孙佳讯、孙龙父与王先生一道对全书进行最终整理,其中仅为前三回定调就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并多次经由报刊、单行本等出版实验性选段整理稿以收集反馈意见,并由扬州市十周年庆筹委会办公室印行未定稿的全书油印本,最后至7月完工。

最终整理本的《武松》(上、下二册)由江苏文艺出版社于1959年9月正式出版。此书历经多次加印与更版,但历次印量标注均极混乱,版权信息失实。我经多年之积累,进行了大致的估算,即使非100%准确,亦去之不远矣。
第一版为繁体字版,文革前插图为工笔设色彩图、彩底水墨图与彩底线描图,初版时共25幅,61年开始其中“斗杀西门庆”和“栽赃冤盗”两幅由彩底线描图改为工笔设色彩图,另“挑帘裁衣”一幅删除,改为24幅;文革后印次无插图:
(1)一版一印1959年9月(标注江苏文艺出版社一版一印),实际印精装两种约2000册
精装:

(2)一版二印1959年10月到1959年11月(标注江苏文艺出版社一版二印),实际印简装约50000册,精装两种约700册
简装:

精装:

(3)一版三印1961年11月(简装标注江苏人民出版社一版二印,精装标注江苏文艺出版社一版三印),实际印简装约30000册,精装三种约800册
简装:

精装:


(4)一版四印1962年8月(标注江苏人民出版社一版四印),实际印简装约15000册
简装:

(5)一版五印1979年1月(标注江苏人民出版社一版五印),实际印简装与精装共约50000册(精装极少)
简装:

精装:

(6)一版六印1979年10月(标注江苏人民出版社一版六印),实际印简装约250000册
简装:

一版实际共印简装约395000(-)册,精装约3500(+)册,共约398500册
第二版为简体字版,减数重绘黑白线描插图,共10幅,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出版,印量简装115400册,精装5000册
简装:

精装:

二版实际共印简装、精装共120400册
其他不同版本的选段与出版物包括(重复转载者仅录其最早印行版本):
-《武松打虎(改写本)》,1956年6月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按:由萧亦五改写,依口述骨架,参照《水浒》原著及其他民间戏曲说唱,进行较大改动(此段之前南京师范学院中国语文系曾印过,至于是油印还是铅字排字尚不清)。

-《武松打虎(整理本)》,1956年8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按:孔幼评记录、肖亦五整理。基本依照口述、仅作略约增删。

-“武松打虎”选段,载于2006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之《扬州评话探讨》一书。按:易德波整理自1961年广播录音(另载于2018年12月广陵书社出版之《说书:扬州评话的口传艺术》)。
-“游街寻兄”选段,载于1958年第1期《人民文学》杂志。按:记录者马光芹,1957年初夏为扬州代表队参加江苏省第一届曲艺观摩演出大会扬州会演区而整理(此段1957年10月曾有内部刊行油印本,名为《武松跨马游街寻兄见嫂》)。
-“武松代陈信平债”选段,连载于1959年5月22日至5月28日《江苏文化革命报》。按:虽未言记录整理人,但应是扬州评话研究小组的整理实验稿,更接近未整理前的面貌。
-“陈宏代武松写状”选段,连载于1959年5月29日至6月8日《江苏文化革命报》(其中6月1日无连载)。按:虽未言记录整理人,但应是扬州评话研究小组的整理实验稿,更接近未整理前的面貌。
-“斗杀西门庆”选段,载于1959年第2、3期《曲艺》杂志。按:虽未言记录整理人,但应是扬州评话研究小组的整理实验稿,更接近未整理前的面貌,略有删节。
-“武松斗杀西门庆”选段,载于1981年9月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之《扬州说书选(传统作品)》。按:依《武松》全书删改而成。
-“陈洪辩罪”选段,载于1959年第5、6期《曲艺》杂志。按:虽未言记录整理人,但应是扬州评话研究小组的整理实验稿,更接近未整理前的面貌。
-“武松力举千斤石”选段,载于1959年第12期《萌芽》杂志。按:署扬州市文联整理,应是扬州评话研究小组的整理实验稿,更接近未整理前的面貌。
-《武松醉打蒋门神》,1959年4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按:虽未言记录整理人,但应是扬州评话研究小组的整理实验稿,更接近未整理前的面貌。《武松》一书后记中所言《江苏文化革命报》刊载“武松醉打蒋门神”,应为误记。

-“松林别友,大闹飞云浦”选段,载于1959年8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之《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作品选集.下册》。按:根据1958年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大会江苏省代表团现场表演整理。
-“白虎镇”选段,载于1957年第3期《曲艺》杂志。按:萧亦五整理(另载于1958年1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之《评书传统作品选》)。
1953-54年记录的王少堂先生共四个水浒十回(武、宋、石、卢),准备一一整理出版,可惜文革前仅只进行了“宋十回”的整理(由孙龙父、陈达祚执笔,1961年始,1963年底完稿。期间又请王先生部分进行了补记和再创作),而出版未能再向前走一步,动luan之时文稿被查抄、散失、焚毁,文革后也仅寻回“宋十回”的两部整理文稿(一部完整稿得自孙龙父亲属家,属初整;一部残稿发现于扬州市图书馆古籍部的破旧稿件中,是精整),经重整合并由江苏人民出版社续出了上、中、下三册《宋江》,选段有数种,另有收入其他选书的“石十回”一折“探奸遭陷”和“卢十回”一折“收关胜”而已。四个传统十回完整王派水浒文本的面世一直要等到90年代王丽堂先生口述本的出版方了夙愿。
另附:原书中所注印量,可见相互矛盾之处,仅供参考:
江苏文艺版:
1959年9月一版一印,印量1-52,000,其中精装1-2,000
1959年10月一版二印,印量2,701-52,700,其中精装1-2,700
1959年11月一版二印,印量2,001-6,700
1961年11月一版三印,印量52,001-82,000,其中精装2,001-2,800
江苏人民版:
1961年11月一版二印,印量52,001-82,000,其中精装2,001-4,000
1962年8月一版四印,印量82,701-97,700,其中精装2,701-3,500
1979年1月一版五印,印量79,700-129,700
1979年1月一版六印,印量129,701-379,700
1984年11月二版一印,印量1-115,400(简装)
1984年11月二版一印,印量1-5,000(精装)
再附:各版本定价:
文革前各印次定价统一,平装4元,纸面精装4.7元,漆面精装5.9元
文革后一版各印次定价平装与精装均为3元;二版定价平装5元,精装6.8元
2006年曾经做过扬州评话水浒文本的总目(见“评书话文本串烧第二弹”),但当时手边资料有限,很多比对工作不够细致,收入选段既不完整还有重复,信息错讹也屡屡存在。
时日飞过,一直想将其中最精华的部分——王少堂先生口述本做个彻底的研究,为此又积累资料数年,如今虽仍不能称完善,但至少已可管中窥豹。
王少堂先生的《武松》一书几乎是评书评话爱好者必读之经典。
此书的记录、整理、出版作为建国初期整理抢救扬州评话工作的重中之重,由当时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与江苏省文化局发起,南京市文化局协助,扬州市文化处、文联等主持。
首先于1953年在南京夫子庙面临秦淮河的魁光阁上,请王少堂先生演说并记录了武、宋两个十回,次年又移师新街口红楼书场演、记了石、卢两个十回(除“石十回”末了几段之外)。经一年多的工作,南京市文化局进行了初步记录并将记录稿转交扬州。其后,王先生逐字校改一过。作为向建国十周年献礼的文化项目,1959年2月起扬州评话研究小组委孙佳讯、孙龙父与王先生一道对全书进行最终整理,其中仅为前三回定调就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并多次经由报刊、单行本等出版实验性选段整理稿以收集反馈意见,并由扬州市十周年庆筹委会办公室印行未定稿的全书油印本,最后至7月完工。

最终整理本的《武松》(上、下二册)由江苏文艺出版社于1959年9月正式出版。此书历经多次加印与更版,但历次印量标注均极混乱,版权信息失实。我经多年之积累,进行了大致的估算,即使非100%准确,亦去之不远矣。
第一版为繁体字版,文革前插图为工笔设色彩图、彩底水墨图与彩底线描图,初版时共25幅,61年开始其中“斗杀西门庆”和“栽赃冤盗”两幅由彩底线描图改为工笔设色彩图,另“挑帘裁衣”一幅删除,改为24幅;文革后印次无插图:
(1)一版一印1959年9月(标注江苏文艺出版社一版一印),实际印精装两种约2000册
精装:


(2)一版二印1959年10月到1959年11月(标注江苏文艺出版社一版二印),实际印简装约50000册,精装两种约700册
简装:

精装:


(3)一版三印1961年11月(简装标注江苏人民出版社一版二印,精装标注江苏文艺出版社一版三印),实际印简装约30000册,精装三种约800册
简装:

精装:



(4)一版四印1962年8月(标注江苏人民出版社一版四印),实际印简装约15000册
简装:

(5)一版五印1979年1月(标注江苏人民出版社一版五印),实际印简装与精装共约50000册(精装极少)
简装:

精装:

(6)一版六印1979年10月(标注江苏人民出版社一版六印),实际印简装约250000册
简装:

一版实际共印简装约395000(-)册,精装约3500(+)册,共约398500册
第二版为简体字版,减数重绘黑白线描插图,共10幅,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出版,印量简装115400册,精装5000册
简装:

精装:

二版实际共印简装、精装共120400册
其他不同版本的选段与出版物包括(重复转载者仅录其最早印行版本):
-《武松打虎(改写本)》,1956年6月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按:由萧亦五改写,依口述骨架,参照《水浒》原著及其他民间戏曲说唱,进行较大改动(此段之前南京师范学院中国语文系曾印过,至于是油印还是铅字排字尚不清)。

-《武松打虎(整理本)》,1956年8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按:孔幼评记录、肖亦五整理。基本依照口述、仅作略约增删。

-“武松打虎”选段,载于2006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之《扬州评话探讨》一书。按:易德波整理自1961年广播录音(另载于2018年12月广陵书社出版之《说书:扬州评话的口传艺术》)。
-“游街寻兄”选段,载于1958年第1期《人民文学》杂志。按:记录者马光芹,1957年初夏为扬州代表队参加江苏省第一届曲艺观摩演出大会扬州会演区而整理(此段1957年10月曾有内部刊行油印本,名为《武松跨马游街寻兄见嫂》)。
-“武松代陈信平债”选段,连载于1959年5月22日至5月28日《江苏文化革命报》。按:虽未言记录整理人,但应是扬州评话研究小组的整理实验稿,更接近未整理前的面貌。
-“陈宏代武松写状”选段,连载于1959年5月29日至6月8日《江苏文化革命报》(其中6月1日无连载)。按:虽未言记录整理人,但应是扬州评话研究小组的整理实验稿,更接近未整理前的面貌。
-“斗杀西门庆”选段,载于1959年第2、3期《曲艺》杂志。按:虽未言记录整理人,但应是扬州评话研究小组的整理实验稿,更接近未整理前的面貌,略有删节。
-“武松斗杀西门庆”选段,载于1981年9月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之《扬州说书选(传统作品)》。按:依《武松》全书删改而成。
-“陈洪辩罪”选段,载于1959年第5、6期《曲艺》杂志。按:虽未言记录整理人,但应是扬州评话研究小组的整理实验稿,更接近未整理前的面貌。
-“武松力举千斤石”选段,载于1959年第12期《萌芽》杂志。按:署扬州市文联整理,应是扬州评话研究小组的整理实验稿,更接近未整理前的面貌。
-《武松醉打蒋门神》,1959年4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按:虽未言记录整理人,但应是扬州评话研究小组的整理实验稿,更接近未整理前的面貌。《武松》一书后记中所言《江苏文化革命报》刊载“武松醉打蒋门神”,应为误记。

-“松林别友,大闹飞云浦”选段,载于1959年8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之《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作品选集.下册》。按:根据1958年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大会江苏省代表团现场表演整理。
-“白虎镇”选段,载于1957年第3期《曲艺》杂志。按:萧亦五整理(另载于1958年1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之《评书传统作品选》)。
1953-54年记录的王少堂先生共四个水浒十回(武、宋、石、卢),准备一一整理出版,可惜文革前仅只进行了“宋十回”的整理(由孙龙父、陈达祚执笔,1961年始,1963年底完稿。期间又请王先生部分进行了补记和再创作),而出版未能再向前走一步,动luan之时文稿被查抄、散失、焚毁,文革后也仅寻回“宋十回”的两部整理文稿(一部完整稿得自孙龙父亲属家,属初整;一部残稿发现于扬州市图书馆古籍部的破旧稿件中,是精整),经重整合并由江苏人民出版社续出了上、中、下三册《宋江》,选段有数种,另有收入其他选书的“石十回”一折“探奸遭陷”和“卢十回”一折“收关胜”而已。四个传统十回完整王派水浒文本的面世一直要等到90年代王丽堂先生口述本的出版方了夙愿。
另附:原书中所注印量,可见相互矛盾之处,仅供参考:
江苏文艺版:
1959年9月一版一印,印量1-52,000,其中精装1-2,000
1959年10月一版二印,印量2,701-52,700,其中精装1-2,700
1959年11月一版二印,印量2,001-6,700
1961年11月一版三印,印量52,001-82,000,其中精装2,001-2,800
江苏人民版:
1961年11月一版二印,印量52,001-82,000,其中精装2,001-4,000
1962年8月一版四印,印量82,701-97,700,其中精装2,701-3,500
1979年1月一版五印,印量79,700-129,700
1979年1月一版六印,印量129,701-379,700
1984年11月二版一印,印量1-115,400(简装)
1984年11月二版一印,印量1-5,000(精装)
再附:各版本定价:
文革前各印次定价统一,平装4元,纸面精装4.7元,漆面精装5.9元
文革后一版各印次定价平装与精装均为3元;二版定价平装5元,精装6.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