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象来了——“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系列(上)

(2013-12-05 10:32:37)
标签:

碑帖

汉碑

印本

大象出版社

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

分类: 藏之法书

如果不出意外,这将是13年最后一套集中评述的系列。

回首2013,就印本而言可说是丰收的一年,也是偶这个书评人忙碌的一年。三大人气系列“故宫法书新编”、“翰墨瑰宝”、“中国碑帖名品”均有续作,国内微距放大本也终于姗姗而来,合作自印本风生水起中,但是全年给我最大冲击的却是悄然登场的这两个系列。不夸张地说,他们改变了百年来书画印本的传统。

大象来啦!没错,这两个系列均为大象出版社(原河南教育出版社,有些朋友解为河南美术出版社,实误)的新品,而其登场可谓一鸣惊人。我敢预言,这第一步足可让整个碑帖书画出版界震动,许多固有的“约定俗成”已被从此打破。

--------------------------------------------------------------------------------------------------

先谈谈“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

老实说,我们已经习惯了看碑拓的剪裱印本,甚至许多初学者很长时间都以为原碑就是几个字一行的,不是有这样的笑话嘛:在西安碑林,某仁兄指着翻刻的横石版九成宫说:“这才是真的欧阳询啊~~~”。

当然,剪裱拓本利于宝藏,出版上也较少受开本限制(很多印本其实都是用照片或电子方式割裱的),实用性强,亦是无奈的选择。在这样的无奈和习惯动力下,碑学越来越被人误解,学碑成了学字,基本所有的学碑指南都是反复谈笔划、结构,最多也就学会了写单个的字,想串起来就得去看帖,因为所谓章法、行气在割裱印本中基本看不到!再反过来想,为什么这些字被书者这样安排、腾让、缩放、倾侧?其实都跟整体和字间关系密切联系着,如果割裂这些可见与不可见的牵带,单个字被神化,将被人怎样误解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去看整拓。

也有一些出版人在想替代的办法,比如河南美术“中国历代名碑名帖精选”就借着大开本选取了一些整拓本,采用不割裱而是分局部拍摄的办法。但展现的也只是局部而已,与动不动两三米高的碑制相比实杯水车薪,且这样人工截取后,连通读都成了问题,文字的意义都退化了。

那么,百年来风云翻涌代代出版英豪印过多少原大的整碑拓呢?很惭愧,我的记忆中只有文物社珂罗陕本圣教和天津人美北大藏皇甫诞,汉碑则一件都没有(当然,墓志由于尺寸小,整拓出版不少,但说到碑就稀了)。

现在大象呈现的不仅是一碑,而是一次性十种代表性汉碑,而汉碑亦只是第一辑,其后唐碑想来是不会少的,如能再有魏碑,则洋洋大观矣。游戏从此不同。

再看看装帧形式,猛一眼就是一个纸盒,像本书一样,没搞任何奇怪的开本(现在很多横幅啊原大什么的都折成不伦不类的尺寸,柜子里根本放不下),这个要赞!

打开来里面只有必需品:拓本整幅和一张纸的解题,拓本方面根据各碑不同状况,以再现全貌为宗旨,有碑阴者收碑阴,有碑侧者录碑侧,有碑额者补碑额,可谓用心。所以各册定价相差悬殊,盖因内容物数量不同。

拓本采用可上机的特制宣纸拼接而成,拼口工艺尚好。由于采用宣纸,所以网点也就不明显了、反光也避免了(大家在照片中看到的“反光”实是我在强光下拍摄的副产品,灯下都是不反光的)。整幅应是扫描制版,图像稳定,锐度适中,原色印,细节力不错。

另一个要说的重点:很多朋友关心选本的问题,以已出的汉碑看,基本用的是清中后到民国时的稍旧拓,拓工除礼器湮墨较重外都比较精神。但是(很想像村上一样在这两个字下面加点),这个系列并不适合校碑之用,因为“参以部分初拓残片及海内外藏善本,对底本漫漶过甚处进行了精心修复补充”(引自出版说明)。目的很明白,这是为了观赏、研习而出版的,请忽略其文物价值。我仔细看了几件,电脑填字的痕迹有的明显些(如史晨),有的基本看不出,填字处的石花会产生局部不对应的情况,所以总体建议大家不要较真。

大象并不是专业的美术出版社,但也许正是这样才有不同的思维、打破格局的勇气。如以书论,实心希望不要做那些电脑填补,不如还旧拓本来面目,想看那些损字的自可以去找早拓的剪裱印本。这样书的价值才会更纯粹。

第一辑汉碑目录:

- 《三老讳字忌日记》刻于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
- 《景君碑》刻于汉安二年(公元143年)
- 《石门颂》刻于建和二年(公元148年)
- 《乙瑛碑》刻于永兴元年(公元153年)
- 《礼器碑》刻于永寿二年(公元156年)
- 《孔宙碑》刻于延熹七年(公元164年)
- 《史晨碑》刻于建宁二年(公元169年)
- 《西狭颂》刻于建宁四年(公元171年)
- 《曹全碑》刻于中平二年(公元185年)
- 《张迁碑》刻于中平三年(公元186年)

 

《史晨碑》

 

大象来了——“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系列(上)

一般大16开尺寸的盒子,摆放视觉舒服

 

大象来了——“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系列(上)

内容一览无余:前碑、后碑、解题册

 

大象来了——“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系列(上)

前碑全景

 

大象来了——“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系列(上)

局部

 

大象来了——“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系列(上)

大象来了——“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系列(上)

接缝质量基本过关


大象来了——“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系列(上)

大象来了——“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系列(上)

后碑全景

 

大象来了——“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系列(上)

来一张我拍的原石照

 

大象来了——“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系列(上)

局部

 

大象来了——“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系列(上)

大象来了——“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系列(上)  
大象来了——“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系列(上)  
《乙瑛碑》

 

大象来了——“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系列(上)

内容一览,乙瑛碑阴无字

 

大象来了——“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系列(上)

全景

 

大象来了——“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系列(上)

自己拍的原石照

 

大象来了——“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系列(上)

局部

 

大象来了——“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系列(上)

大象来了——“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系列(上) 
大象来了——“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系列(上) 
《曹全碑》

 

大象来了——“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系列(上)

内容:碑阴、碑阳

 

大象来了——“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系列(上)

碑阳全景

 

大象来了——“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系列(上)

 

局部

 

大象来了——“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系列(上)

大象来了——“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系列(上) 
大象来了——“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系列(上)

曹全碑阴整幅的确比较少见

 

大象来了——“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系列(上)

局部

 

大象来了——“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系列(上)

大象来了——“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系列(上)

大象来了——“中国历代碑刻整拓珍本”系列(上)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