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谈新中国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宋拓印本与校碑补论

(2013-10-15 09:29:52)
标签:

碑帖

印本

欧阳通

道因法师碑

唐碑

分类: 藏之法书

道因情形与玄秘塔极为类似,两碑石质极佳且长期保存于碑林中,除考据字外至今碑面无大损变,文字面貌至近拓中尚得到一定程度保存。也正因为如此,校碑自古便常是囫囵而断,称得上宋拓考据之处繁多,各记载参差不一,缺乏碑面损泐变化的详细描述,亟待重整。

本次整理之法为:首先,罗列以往各类著述题跋中宋拓本之考据差异(共百多项),然后一一与各时期拓本核查,剔除其中差异极微者、记录不确(言异而非异)者、可疑(各种纸损与填描)者以及明拓中未损者,仍余数十余项。过去所谓宋拓考据实际上包含两大类:一类是宋与元明之差别,一类是在宋中(即南北宋间)即发生的变化,今特将两类彻底厘清。由于整体结构上北宋拓样本多,而南宋拓样本仅上图翁闿运本孤例,暂且以此为分界。最后,再于每类数十项中各选六项有代表性之考据点,择其宋拓完好者、同类多发者、变化特征显著易于扑捉者。

 

据以上整理过程,所得第一台阶(南北宋间)的有效考据我见有以下:

 

属行 属句 考据字 北宋拓特征 南宋拓特征
三行 “道秘琼箱” 完好 首部下横损
六行 “殊姿独貌” 姿 完好 女部中损
七行 “嗌粒绝浆” 完好 末勾笔上两处小损
十五行 “闢妙门之重键” 完好 门部右竖笔泐粗
二八行 “衔哀追送” 完好 竖勾笔损
三三行 “慧义资演” 完好 田部右上损


与三行“道”字类似的损处还有十五行“導玄流于已绝”之“導”字、三一行“妙道斯存”之“道”字;与六行“姿”字类似的损处还有十九行“习道安居”之“安”字;与十五行“闢”字类似的损处还有十八行“教阐沉犀之壤”之“阐”字,可并参。

第二台阶(宋拓本)的有效考据有:

 

属行 属句 考据字 宋拓特征 晚拓特征
四行 “法师讳道因” 勾笔完好 勾笔已损
十一行 “涣乎冰释” 完好 整字漫漶
十二行 “深厌嚣滓” 完好 氵部损
十三行 “咸谓善逝之力” 完好 整字漫漶
十五行 “毕先招迓” 完好 末笔损
二四行 “旷士通儒” 笔画光涓无损 笔画边缘漫漶

 

总体观,道因之宋拓本笔划光涓细锐,字口极好,南宋本虽比北宋本多损,但并无明显漫漶情形。明以后碑字逐渐漫漶,近世经洗挖,虽看似字口回复些锋芒,但笔画多增粗变拙。

新中国已出版印本:

1、明内府本:北宋拓。最好的印本空缺,较好的是上海书画出版社21世纪“中国碑帖经典”的大16开黑白印本,原大,翻印自北平故宫博物院的民国珂罗印本(原书名《宋拓道因碑》)。日本清雅堂也有黑白翻印本。其他翻印本颇多,包括武汉古籍书店80年代12开、上海书店80年代12开、四川人民出版社70年代24开(缩小)等黑白印本。

 

小谈新中国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宋拓印本与校碑补论

此本现藏处不详,然世存误解两种:一种以为在北京故宫(源于《善本碑帖录》云:“原故宫藏一本,宋装王虚舟长跋,有印本,后故宫又收……”,实此本为原民国北平故宫所藏,早散出,后北京故宫又收新本);一种以为在台北故宫(源于《增补校碑随笔》云:“宋拓王良常跋本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曾影印……”,实此本为原民国北平故宫所影印,与台北故宫无干。现台北故宫所藏为谭延闿旧藏一明拓本,非宋拓),皆望文生义。此本去台最早见载是于文物珂罗本中,云:“原本已被劫往台湾”。至于是否现在台北其他藏处,有待进一步确认。

2、现藏上海图书馆的潘宁本:北宋拓,内有一开缺失。唯见上海古籍出版社21世纪“翰墨瑰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第二辑)”的大8开册页装彩色印本,原大收录齐全。此本内多有细笔填描,工极精,所以看似略强于诸北宋本,实一般上下。

 

小谈新中国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宋拓印本与校碑补论

3、现藏日本三井的王懿荣本:北宋拓。最好的印本为二玄80-90年代“中国法书选”的大16开黑白印本,略缩小,其次是各种国内翻印本,以下不计。

 

小谈新中国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宋拓印本与校碑补论

4、现藏北京故宫的翁方纲本:北宋拓。最好的黑白印本为文物出版社60年代的8开线装珂罗本,略缩小,其次是80年代文物“历代碑帖法书选”的16开印本(故宫藏、文物出,这是我们很多人当初习书的范本选择办法,怀念ING…………),以下众多海内外翻印版本。彩色印本唯见人民美术出版社二十一世纪“中国碑刻全集”第五册的大16开印本,但效果不佳。

 

小谈新中国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宋拓印本与校碑补论

5、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蒯若木本:北宋拓。印本见二:日本柳原书店90年代“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法书大观”大8开黑白印,摄制佳,原大,其中一页略缩小;安徽美术出版社21世纪“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大12开原色印,亦佳,全册略缩小。

 

小谈新中国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宋拓印本与校碑补论

6、现藏个人处的李宗翰本:北宋晚拓,“演”字田部右上已损(末行“遽嗟分岸”上之“光”字左上点尚在,实为填描)。唯见《书法丛刊》2016年4月刊原大加缩小所印全本51页,其中原大11页。


小谈新中国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宋拓印本与校碑补论

7、现藏上海图书馆的翁闿运本:南宋拓。唯见上海书画出版社21世纪“中国碑帖名品”的大12开彩色印本,原大。

 

小谈新中国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宋拓印本与校碑补论

关于1至5这几本北宋拓排序,多以印本断明内府本早于翁方纲本,这里试探讨一二。


在之前的论断中主要存疑之处包括:二行“而劳生蠢蠢”第一个“蠢”字捺笔、三行“拯横流于五浊”的“横”字右上、“暨乎鹤林税轸”的“鹤”字、五行“奠川而分绪”的“绪”字糹部左点、十八行“协时揆事”的“协”字左点等,初步呈现状态为:


明内府本“蠢”字捺笔未泐,其余各本皆泐;明内府本与潘宁本“横”字右上完好,其余各本皆泐;潘宁本“鹤”字完好,其余各本均已小泐;“绪”字明内府本、翁方纲本、潘宁本糹部左点完好,但潘宁本点画形状与前二本不同,其余各本皆泐;明内府本“协”字左点完好,其余各本点上有石花几乎相连。


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了,我们要一层层用排除法和概率论抽丝剥茧:


(1)首先是潘宁本涂描最多且痕迹明显(仲威先生据原拓本而非印本判断,应可信无疑),那么就可解释为何“鹤”字独其完好,同样其他几个胜出之处同时失效,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绪”字点画形状与它本不同。加上内缺一开,将此本定位5本最末(严谨地说,现有证据仅能说明它时代上不优于其它本,并不能说明它就晚于其它本);


(2)“鹤”字明内府本、王懿荣本、蒯若木本均已小泐,但横笔仍算纤挺,南宋本已泐粗如今,翁方纲本看似泐粗,但应是逢纸或碑面不平所致,实际与其它三本相当。此字作为区分北宋拓早晚的考据点并无实际价值,可以退出历史舞台;


(3)明内府本“协”字左点经与同碑大量其它忄部写法比较,起笔形式与行笔方向显然不符,可以断定为填描,孤例失效,此字作为区分北宋拓早晚的考据点也可以退出历史舞台。同时证明明内府本也存在相当的涂描现象;


(4)宋拓填描是极大概率事件,由于明内府本有上述填描实例,因此其它孤例的胜出之处同时变为存疑,包括“蠢”字和“横”字(从侧面证据看,填描点的选择一般呈现较大几率重合,因此潘宁本“横”字的确定填描同样可以印证明内府本此处填描的可能性;而“蠢”字捺笔正好处于碑面一道左上至右下的裂纹上,其它几拓笔画有损是非常正常的,明内府本裂纹显现与其它本相同,唯有笔画无稍损,同样疑点颇多);


(5)经过排除,最后具较充足样本量的考据差异仅余“绪”字,潘宁本除外后,泐与不泐各是两本。一个可能是的确明内府本和翁方纲本胜出,一个可能是优胜的两本皆有填描,至少目前掌握的证据并不足以动摇此字作为区分北宋拓早晚的考据价值。


综上所述,暂定北宋本排序为:


明内府本与翁方纲本为第一方阵,王懿荣本、蒯若木本为第二方阵,潘宁本为第三方阵。


北京故宫另藏有朱文钧残本(原懋勤殿旧藏)一件,亦宋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