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新中国《礼器碑》明拓印本与校碑补论

标签:
碑帖印本汉碑礼器碑隶书 |
分类: 藏之法书 |
(原发于“中国书法江湖”论坛)
谈汉碑是纯凑数,也就是把手边平时的笔记整理一下,错讹在所难免,欢迎大力补充指正。
礼器碑在汉碑中著录最多,拓本亦多。最早即传明拓,所载明初拓本偶未见印本,不敢妄言。一般以十行“绝思”间石泐痕不连上下笔划为明中叶拓本;后有泐痕连上不连下笔划者(首行“古”字下仍为旗状,十二行“牟”字石花未连及笔划,十五行“百”字间存黑块如豆大,其他考据近明末拓,然首行“追”字、四行“于”字、十行“卓”字、十一行“通”字均较明末拓少损),为明中晚期拓中较早者;再后泐痕上下皆连笔划(但与右侧石泐间尚有一条黑块未泐并);更后泐痕与右侧石泐间的黑块已消失,完全泐并(“古”字下已为鸡心形,“牟”字左石泐已连及下横,“百”字间黑块小如米),则为明末拓。
建国后所见印本时代最早者为明中叶拓本,尽管两本皆有填墨可疑,但十行“卓”字中左不损(下左似填墨)、十五行“百”字右竖尚存可证:
- 上海书店印上海古籍书店藏张玮本:原大,黑白凹版,尚可,配碑阴。此本该多记两笔,首先可确认的是本中有填墨,尽管个别特征似合明早拓,但均极可疑。
-
日本同朋舍“中国石刻大观”印北京文物商店藏潘康保本:原大,黑白胶印,佳,配碑阴碑侧。此本“古”、“绝思”、“牟”、(十四行)“百”等字大面积填墨,不可为据。
- 上海古籍出版社“翰墨瑰宝”印上海图书馆藏陶洙本:原大,原色胶版,摄印俱佳,原本配清初拓碑阴碑侧。
-
日本二玄社“中国法书选”印三井藏沈仲复本:原大,黑白胶版,摄印俱佳,配碑阴碑侧。此本另有二玄社“精选扩大法帖”原色选印,微距摄影,值得参考。
- 文物大16开灰皮“历代碑帖法书选”印孟宪章藏本:略缩小,原色胶版,较佳,配碑阴碑侧。此本另有人美“中国碑刻全集”印。
-
商务印书馆、上海科技“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名碑十品》印故宫藏张伯英本,比上三本略晚:略缩小,原色胶版,较佳,碑阴碑侧缩小印;故宫出版社“历代法书碑帖经典”原色印,碑阳碑阴均略放大,摄影不太稳定。
- 上海书画“历代法书萃英”印沈树镛本:原大,黑白凹版,尚可,配碑阴。此本又有上海书画“书法自学丛帖-篆隶”印。
-
文物16开“历代碑帖法书选”翻艺苑真赏社印故宫藏古鉴阁本(原书名《汉韩敕造立孔庙礼器碑》,后更名《汉礼器碑》,多处考据填描):原大,黑白凹版/胶版,无层次效果差,配碑阴碑侧。
明末拓有:
-
日本清雅堂印书道博物馆藏本:原大,黑白珂罗版,较佳,配碑阴碑侧(吴云藏本);此本另有日本省心书房复刻版《书菀》五卷四号特辑“汉孔庙礼器碑号”、书艺文化院“书道名品大系”第一期第二卷黑白印
-
上海书画“中国碑帖名品”印朵云轩藏本:原大,原色胶版,佳,配碑阴碑侧;此本另有上海书画“书法经典放大.铭刻”原色选印,微距摄影,值得参考。
嘉德2018秋拍安思远藏本,约明中晚期拓前本,图录印拓本九开;《海外所见善本碑帖录》载翁同龢本,仅印拓本两开,约明中晚期拓前本;《中国书法名品展》载另一北京市文物局藏明末拓本,仅印两面;《善本碑帖过眼录(续编)》载上海图书馆藏二明末拓(用龢先生旧藏本,印一开;徐郙旧藏本,无图版);《上海图书馆善本碑帖综录》载上海图书馆藏莫棠旧藏本,明末拓,印八开;以上未见全拓,姑此备记。
对了,要说明一下,新版《增补校碑随笔》中礼器一条错别字极多,尤其是左、右、石三字反复倒错(估计抄稿时不小心所致),极易误解,看时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