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碑帖出版物之六:单项提名奖(D)

标签:
书法法书印本字帖碑帖玄秘塔碑上海书画出版社小楷湖南美术出版社 |
分类: 藏之法书 |
(2011-2-19至2011-10-4日发于“中国书法江湖”论坛)
最接近原貌放大系列奖——湖南美术出版社“中国历代法书墨迹珍品原色放大系列”
首先,我想应该颁给此系列一个“最长名称奖”,编辑太有才了,真是很少见这么长的…………为了增加效率,后面通通简称“原色放大”。关于放大本的话题谈了很久,从学书人临帖角度来说,理论上放大可以让人看得更清楚些,但往往尺寸大了牺牲的反倒是细节,颗粒、网点、变形都算是通病,还有的干脆染成实黑,成了双勾放大摹本;从出版社角度来说,放大本不仅码洋高、定价贵,而且往往可以偷工减料、降低成本(群众要求不高嘛),经济动力是充足DI。然偶尔也有一两个系列能出一两个好本,让书友友邦惊诧一下,比如之前湖南(真是有放大传统啊http://www.sf108.com/bbs/images/smilies/default/titter.gif
)那个经折系列中的黄山谷《廉颇蔺相如列传》,再如前些日上海辞书超8开系列中的徽宗真书千字文。现在终于有人认真拿放大本当回事了:成本投入方面,“原色放大”全部是翻印自二玄的复制品,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此系列用8开全幅出血版,把内页空间算是用足了,翻印得还像模像样,甚至继承了复制品偏黑、枯的墨色属性(当然放大后清晰度会自然下降,这个是不用说的)。各书只收作品主帖,有释文,除篇幅特别长的分册外,大多采用无书脊处理,这样可以完全180度平摊于桌面。版的分割精度不错,不在一印张上的相邻两页对齐也没有问题,观看起来还是很有气势的。用纸不反光,不用60度斜着找光源去http://www.sf108.com/bbs/images/smilies/default/sweat.gif
~~~~~~~~分别是黄州寒食、闲居赋与祝允明草书诗,其中祝的是原大,另两本由于原件尺寸超规格,所以这样的开本还是未能完全装载,略微有一点点缩小,不过已经是这三件国内印本历史上最接近原貌的了。我认为就冲这三本,也值得一看。




尤其黄州和祝的那本,比较精神。祝那个原帖介绍的尺寸有问题,二玄复制品标注的尺寸是36.8cm,还是比较可信的。我现在都用玺印尺寸来做衡量标准,这本的尺寸是对的。
其实系列里还有些国内从未出过彩印本的,如徽宗的秾芳诗、鲜于的行草,只是可惜放大了。
最平衡碑帖系列奖——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书法宝库”
上海书画一直很明白一件事:晚清民国那些老本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而且………………没人找你来要版权费。很多童鞋非要去翻印二玄的东东,结果常常要往放大、缩小上靠,怕尺寸对了事情就不对了(新近的中法全翻本还不在这个范畴,那算纯盗版)。
从70年代开始,翻印老珂罗成了上书画历代主打系列的招牌菜,历代法书萃英、历代名帖自学选本、书法自学丛帖、中国墨迹经典、中国碑帖经典、书法品珍~~~~~哪个不是震动一时、影响深远?现在,这接力棒又交到了“中国书法宝库”手中,继续承载使命(鼓掌http://www.sf108.com/bbs/images/smilies/default/ll.gif ………………)
从70年代开始,翻印老珂罗成了上书画历代主打系列的招牌菜,历代法书萃英、历代名帖自学选本、书法自学丛帖、中国墨迹经典、中国碑帖经典、书法品珍~~~~~哪个不是震动一时、影响深远?现在,这接力棒又交到了“中国书法宝库”手中,继续承载使命(鼓掌http://www.sf108.com/bbs/images/smilies/default/ll.gif ………………)


“宝库”到底哪里好NI?
想让前浪痛快死在沙滩上,后浪总得拿出些新招儿,“宝库”所能提供的就是“平衡”二字:
1、性与价的平衡:大多在10元以内的定价,尽管是黑白版,但全部重新翻制。基本改正了以往历次翻拍时摄影质量坐过山车的毛病,稳定传神,个别本还真翻出点珂罗的“润”味儿来(见玄秘塔、蜀素等),灰度表现可圈可点,效果比之许多20-30元的“翻来又翻”本仍可笑傲。用纸虽非贵族,但不反光、基本不透印,韧性也不错,不像普通的平价字帖翻起来哗啦哗啦的。帖中图章均未涂改,页侧有释文。
2、碑与墨的平衡:二者在30册中比例约为6:4,从先秦到元,想看啥的都有些。
3、熟与生的平衡:“宝库”刚面世的时候,很多朋友来打听是不是“中国碑帖经典”的简装。这就是上书画聪明的地方,前后两套同题材选本却多不相同,让你一直新鲜着,保持购买力。
说起来“宝库”的体例其实最接近80年代“历代名帖自学选本”,从编制目的上看,完全是指导临习的架势,每本只收主帖,尽管有简介但几乎没有什么选本说明(意思是说:此书非供研究之用),后面个个倒都附了临习要点。
简单推荐几本:
故宫王栋题签明拓本,这个本子前有额,建国后除了上书画的宣纸珂罗,还从未能印好过。这回终得翻出,尤显珍贵。
这套总体水平已经相当对得起原来的老印本,如果硬说不好的,也就《石鼓文》、《阴符经》等几册较弱,原因还是所选老印本不佳,并非翻印的用心不够。
除去墨迹,系列中几件拓本粗校如下(摘自原来逛书店的笔记):
- 石鼓文,后劲本用先锋本配补
- 石门颂,童衍方藏本
- 曹全碑,王懿荣本
- 乙瑛碑,(同中国碑帖经典)明拓
- 张迁碑,故宫本
- 王羲之十七帖,上图本
- 集王羲之圣教序,陕博本
- 张猛龙碑,狄平子跋本
- 崔敬邕墓志,费念慈本,王懿荣、戚叔玉旧藏
-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临川四宝本
- 欧阳询九成宫碑,李祺本
- 褚遂良圣教,故宫王栋题签本
- 颜真卿多宝塔碑,王虚舟题签本,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本
- 柳公权玄秘塔碑,故宫王存善本
- 石鼓文,后劲本用先锋本配补
- 石门颂,童衍方藏本
- 曹全碑,王懿荣本
- 乙瑛碑,(同中国碑帖经典)明拓
- 张迁碑,故宫本
- 王羲之十七帖,上图本
- 集王羲之圣教序,陕博本
- 张猛龙碑,狄平子跋本
- 崔敬邕墓志,费念慈本,王懿荣、戚叔玉旧藏
-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临川四宝本
- 欧阳询九成宫碑,李祺本
- 褚遂良圣教,故宫王栋题签本
- 颜真卿多宝塔碑,王虚舟题签本,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本
- 柳公权玄秘塔碑,故宫王存善本
“在路上”小楷系列奖——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小楷名作选刊”
小楷是所有书体类别中好印本最少的一种,尽管天下小楷迷多多,但无论拓帖抑或墨迹,就是难寻良本为伴,奈何奈何?
且不说丛刊中的小楷作品,就是专题的小楷系列,都常找不出一本佳品,拓得么黑白分明毫无细节,墨得么边缘发焦如遭雷击。翻来翻去,上书画的这个系列终于经过“矬子中拔将军”之海选过程站在了这里。
且不说丛刊中的小楷作品,就是专题的小楷系列,都常找不出一本佳品,拓得么黑白分明毫无细节,墨得么边缘发焦如遭雷击。翻来翻去,上书画的这个系列终于经过“矬子中拔将军”之海选过程站在了这里。

全系采用12开本,用纸完全不反光,更强过“中国碑帖名品”,说明与释文齐全。尽管不少分册由于种种原因依然是翻印,但已可看到编者在选底本和翻制上(最大限度)的诚意。比如文征明落花诗翻自翰墨轩“中国名家法书全集”,赵孟頫的老子翻自“翰墨风神”,灵飞经翻自“艺苑掇英”………………
然而,翻印毕竟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大力开发版权来源才是做出精品的真正通路。所以,这个系列努力了,但依然“在路上”。
系列中目前最佳的一册是《姜夔王献之保母志跋》,此一册应是原件摄影,文字清落,印制素雅,调子接近二玄之原色法帖,只略缩小,是彩色小楷印本中的精品,在此推荐一下。
然而,翻印毕竟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大力开发版权来源才是做出精品的真正通路。所以,这个系列努力了,但依然“在路上”。
系列中目前最佳的一册是《姜夔王献之保母志跋》,此一册应是原件摄影,文字清落,印制素雅,调子接近二玄之原色法帖,只略缩小,是彩色小楷印本中的精品,在此推荐一下。
前一篇:祝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