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三辑(褚遂良墨迹评述上)

(2011-02-04 11:38:48)
标签:

台北故宫

法书

书法

碑帖

印本

故宫法书

褚遂良

墨迹

倪宽赞

文化

分类: 藏之法书

(发于“中国书法江湖”论坛)

 

新出三册的封套色彩与第一批略有小异,较浅灰亮一些: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三辑(褚遂良墨迹评述上)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三辑(褚遂良墨迹评述上)

收录的三帖与老版故宫法书相同,绢本褚摹《兰亭》未能增入,不得不令人担心兰千山馆的寄存品是否都无缘得入,抑或也会单出一个新系列?

此册技术方面的标准与制作风格与第一批一脉相承,就不再复述。总体走温润细腻路线,墨色表现是最大亮点。三帖均从未出版过彩色精印本,得见真颜,才发现很多过去的理解只是猜想而已,真相首度披露。

 

大家最关心的自然是倪宽赞的表现,为了找参照系,我们拉来了原珂罗的故宫法书与解放前民国老珂罗较好的一个翻印本(因为手边没有民国版,只好先将就下啦http://www.sf108.com/bbs/images/smilies/default/smile.gif )权作比较: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三辑(褚遂良墨迹评述上)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三辑(褚遂良墨迹评述上)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三辑(褚遂良墨迹评述上)

故宫法书:

此册褚墨迹在整套故宫法书中算是水准之作,三帖的摄制印刷没有什么大失误,墨色表现本身就是这册的强项,比之第一册的王羲之已经有了很大进境,各页也没有再搞成大小不齐,全保持了原大,因此即使与后来的彩印新编比,依然不致阵地全失。尤其是印足了每帖前的手卷外签,这个倒是新编忽略了。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三辑(褚遂良墨迹评述上)

本卷的制印尚可,墨色变化略有表现。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三辑(褚遂良墨迹评述上)

这是摄影最佳的一页,其余也只是略逊而已。注意笔划中的细节: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三辑(褚遂良墨迹评述上)

再看看老珂罗的翻印,其中页序乱得一塌糊涂,照片乱拼。可左手这条题签却是别本所无: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三辑(褚遂良墨迹评述上)

这个跋也消失于后来故宫的记载中: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三辑(褚遂良墨迹评述上)

老珂罗的锐度真是可堪一赞,但事极必反,墨色明显偏黑,墨感焦枯,笔划断裂。老照片的时代弊病也无可避免。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三辑(褚遂良墨迹评述上)

再来看看新编如何表现。之前我们谈过“真相”,到底要寻找什么样的真相?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三辑(褚遂良墨迹评述上)

第一件是之前心中就有的疑问:到底倪宽赞是浓墨还是淡墨?如果看老珂罗,浓墨且枯;看故宫法书,墨色中又似隐有玄妙;直到新编的面世,这个真相才揭开。

其实此作是墨色极淡且墨色变化极丰富的作品,其精妙之处有史以来第一次作为印本揭开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三辑(褚遂良墨迹评述上)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三辑(褚遂良墨迹评述上)

第二个真相是期待之外的,在细观此帖后,发现本帖的前后部分呈现不同的墨感,后部明显更为精神,而这点由于之前印本的还原度不足,根本无从谈起。来个后面的局部图,其润泽的墨感令人叫绝,注意搭笔、回锋和小涨墨处,真是纤毫毕现!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三辑(褚遂良墨迹评述上)

图片也仅能表现个大略,我敢说,如以后部的效果而论,水平在此之上的楷书印本绝对不会超过5个。

奥秘大概在这里,大家看右手这两行中间的接纸缝:

 

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法书新编”第三辑(褚遂良墨迹评述上)

这最后一纸着墨性似乎与前皆不同,行笔明显流畅,整体表现力也更强。因此帖曾为册页装裱,所以也有可能是前数开保存不佳所致之差别。

跋文的表现也值得肯定,墨色还是突出的特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