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sip携号转网it |
分类: 网界评论 |
其实我们手机上的电话簿也是以人为标识的,如果一个人有多个号码,一般有个默认优先的号码可以拨出。其实跟SIP等软交换体系在用户侧是类似的,因为用户其实关键是针对人关心那个人,其次才是选择号码。做法区别是,手机先做了人和号码的翻译,而软交换则是在系统上做翻译,可以理解为一个是发出信令前,一个是发出信令后做的。
按说,用户最发愁的就是自己在转网的时候号码会变,会被别人记不住或者丢失。
我觉得技术上是可以做一个虚拟运营商,他们提供实际的号码的解释服务的,用户可以在网上设置一个账户,设置他的几个网电话,比如手机、座机、单位电话。别人可以呼叫他而不关心是呼叫那个电话。比如有个运营商和新浪、sohu、msn、QQ合作,给他们提供接口。比如我在微博上看见了丁磊,我也不知道他是用天翼189还是全球通139,我就点击一下,然后虚拟服务商的呼叫服务器收到信令,根据丁磊的设置,要不两个电话都振铃,要不就一个电话振铃。丁磊选择性的接电话。
我估计国外类似的业务如果有至少应该有个4-5年了。技术已经很早前就成熟了。问题的核心是政策。
但是我觉得其实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做法,也符合趋势。
第一、互联网进入应用和微件时代。门户网站其实不排斥有其他人给他们提供新的应用,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第二、这样的服务对所有的运营商都有好处,不用强制携号转网,有可能几个都共存,都共赢。就像处理好的一家人,大老婆、二老婆、三老婆相安无事,轮流那啥一样。
第三、虚拟服务商最合适做这个事情,雨露均分嘛,且让谁哪个运营商来做,哪个网站来做其实都不合适。同时虚拟服务商不会抢任何人的风头,毕竟能够提供这样的服务还是在一些特定场合和特定人群身上。即使是特定人群,也不可能随时都使用这个服务,毕竟他们很少会去拨一个邮件地址的。SIP的IP电话系统也是在点击呼叫的时候才这样用。很多情况下还是拨打分机号码。而对于很多用户来说更不会用这个服务,还是更忠心于他们的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