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桌面虚拟化带来的网络新挑战
(2010-08-17 12:28:01)
今天和同事一起去看了思杰(Citrix)的北京论坛,重点看了看桌面虚拟化的一些应用。我们看看能否对架构公司未来的新业务和新的服务有些启发。但是毕竟思杰服务的是企业市场,而架构则有相当是在消费级市场,所以我就先把一些企业级的感受写出来,而消费级的嘛,是我们的商业机密。
前两天和我们的产品经理聊了聊企业IT未来的发展趋势。现在看有个趋势是明显的,就是业务丰富化,技术产品投入可能线性增长,而运维的投入则是。用个曲线来表现就是这样曲线是我们运营的投入,而斜线则是技术或硬件的投入。更多企业希望运营的成本缓慢增长,而不是如同新技术那样还有持续的增长。在新业务、新应用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情况下,企业要把有限的运营人员投入到更有价值的领域,而这也是和运营人员自己的职业规划是相匹配的。有多少有责任心上进心的企业IT人员甘心只做重复性的劳动呢?上升到“构建和谐社会”和“与时俱进”的高度看,这也是企业未来必然发展的方向。

我看到今天思杰大会上演示的桌面虚拟化的解决方案应该是个必然的潮流,开句玩笑话是符合构建和谐社会和与时俱进的,何况所有虚拟化厂商都在做类似的事情,包括微软公司。桌面虚拟化的核心就是,你很多桌面的应用其实是放在服务器端的,在一个服务器上虚拟了多个桌面运行环境,有的是完全虚拟出一个操作系统环境(就如同一个PC机),而有的则主要虚拟一些应用,比如office、比如某些软件。这样的好处是降低了运营的成本,请注意是运营的成本。其实看看他们展示的一些合作伙伴的硬件,仅仅一个小盒子没有硬盘、显示器,价格也要在1000多元,整体上算下来,并不比买PC特别是二手PC便宜。但是运营的成本下降了。
举个例子,所有使用PC的人现在都知道,随着PC和笔记本电脑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便宜,而机器的寿命在缩短,特别是硬盘不时会出现损坏的情况。对于个人应用来说,硬盘损坏并不是可怕的事情,而对于企业级应用,哪怕你是一个小企业主,硬盘损坏也是一个非常令人沮丧的事情。但是备份等工作其实是非常麻烦的事情。而采用桌面虚拟化,最好的结果是,数据在服务器上运行,我们可以对服务器上的数据进行保护和备份,比如用阵列或其他的成熟技术。而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数据损失的风险,同时在数据备份的时候降低了很多的成本。
其实桌面虚拟化对客户端的要求我认为也没那么高了,大量的计算还是在本地完成。而更多的要求是对网络的要求。桌面虚拟化要求随时随地都能够较高质量的接入网络,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保持网络的链接。虽然说有个工程师跟我们说,一般的应用对网络的带宽需求是10Kbps-100Kbps,但是相信一些复杂的应用还是对网络要求比较高,另外就是对设备的显示能力要求比较高。(思杰这样的公司会有相应的压缩技术节省带宽)但是我还是不太确定,我看现场做的一个AutoCAD的应用演示,在有线客户端和无线客户端,及iPAD和Android手机上演示,还是有区别。在有线客户端上非常流畅,而在iPAD和手机上则有些慢,会间歇性的刷屏,我不知道是手机和iPAD的CPU和显示系统处理能力不足,还是网络带宽不够,抑或设备内部的I/O能力不足。但是总之,桌面虚拟化多网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再谈谈我的感受。我现在非常希望在单位里使用手机去访问我的台式电脑,这样上下班不需要再背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比如说我用远程桌面等应用来操作电脑,我觉得大部分的应用都可以处理了。但是我现在面临几个问题。是不是随时随地都有高速的网络连接?再有最好有一个较为通用的软件中间件支持上层的多种应用。我现在用乐phone,感觉是找到了一个较好的移动终端。但是还没有找到好的中间件。另外移动电话还面临几个问题:
第一我没有用WCDMA,而GPRS还是太慢,而且资费较贵。而WCDMA就一定速度够快吗?特别是如果用WCDMA访问我的计算机或者服务器的时候可能面临多个速度瓶颈。第一接入端的速度,第二是从接入端到服务器或者PC侧,要多跳,每跳的链路质量都不可控,都会有衰减,这就会影响应用品质。而这种多跳的局面可能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需要商业模式创新或者监管体制调整的。
第二,WiFi覆盖不好,与移动终端进行认证的时候速度慢。我不知道是乐phone的问题还是别的问题。每次从黑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都会重新进行一次wifi的认证,认证时间比较长。而大部分的移动终端为了省电,在休眠阶段,都会把wifi网络终止掉。这个特点可能和移动电脑不一样。而移动电脑在启动后,很快就会完成wifi的认证工作,究竟什么原因我不知道,貌似iphone会快些,但也快得有限。
第三,是安全策略的问题,是否wifi的安全策略能支持手机、平板电脑的大范围移动应用。如果一个wifi网络是作为有线网络的附庸,遵从有线网已有的安全设置是否会存在应用黑洞的问题?如果一个企业部署比较完备复杂的无线局域网安全策略,通用的手机wifi程序是否能够很好的兼容?换句话说关键人使用的关键手机,可能接入不到企业的关键网络中去,访问不了关键的应用。特别是如果一些企业按照应用来划分其vlan,并在vlan之间用三层交换,并设置较为复杂的访问控制策略,可能就不灵活,不方便。比如说wifi在企业网里属于较为不安全的区域,在一个vlan中,而不能访问一些关键的应用。
第四,能耗的问题。
第五,漫游和切换的问题。
总之如果桌面虚拟化进行普及,还是会对网络带来一些挑战。抱歉,今天先写到这里,有事儿要处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