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Com帮思科?

(2006-12-04 16:50:43)
分类: 网界评论
    泄完愤,有件事情就是整个收购事件让人有琢磨不透的地方。特别是我看过了《圈子圈套》之后,总爱多想。
 
3Com杀鸡取卵?
 
    老实讲,我觉得3Com在杀鸡取卵。也许买了华三能够暂时的让财务报表上好看些,华为3Com成立的这几年,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增长,我估计今年又可以再增长个百分之三四十。而且有了华三,补齐产品线,重回企业网高端领域,还可以有比思科、北电、Juniper、Extreme、Foundry等一系列竞争对手都低得研发成本。
    但是,有一点很关键,就是是否会失去中国的优势。
3Com帮思科?
    “都是美国兄弟,还不得互相帮忙。”我觉得我在胡说。不过到是此事发布之后,有个朋友说,林正刚真是好运气,估计林听到此消息后就祈祷“上帝,你终于听见我的声音了,站在我这边了!”
    这无疑是玩笑话。况且我觉得林正刚和他的老板们,比如亚太区总裁陈仕炜、钱伯斯,他们是率先变招的人。
    看看最近发生的这些事情:
  •     在去年思科和中兴成为了战略的合作伙伴,中兴和思科一起在3G和IP NGN领域里打拼,虽然交换机和中低端路由上双方有重叠,但是在高端路由领域却是产品技术与本地销售能力的良好结合。(思科和UT也有这样的合作)
  •     另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是,中国电信推出的商业领航服务中,思科成为了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这个合作中,中国电信将成为思科的产品分销商,一个大渠道。这样的合作如果在国外很普遍,而在国内中国网通cnc connected(与商务领航非常类似的服务),思科也是重要的合作伙伴。
  •     思科今年在中国开设服务公司。
  •     特别是思科今年在国内开设的租赁服务公司,为客户提供融资、经营性租赁服务。也就是说,不论你是运营商、企业、政府,在建设网络的时候,可以有租赁网络设备的选择,而非都要买。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东西也许是国外的招,对中国没用。或者说是思科亚太和中国区新老板给钱伯斯讲得新故事,毕竟要有新的招术才能得到老板的信任。也许这些招数短时不会带来多大的变化,但是我相信,这些新的招术会带来国内网络市场,特别是企业级市场的震动。

思科改变国内网络市场新玩法

    什么算是网络产品的优质客户?电信运营商、政府、学校、大企业是大客户,还有那些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客户。
    电信运营商、政府、学校、金融、能源等大企业客户,这些客户优质因为他们够大,而且资金雄厚。现在很多公司都关注中小企业,其实我觉得应该调整为潜在高速增长的企业,比如零售、制造……而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关注。在中国这些现在小的企业未来则可能成为五百强之一,谁知道哪个企业会变成明日的国美、沃尔玛……这样的客户优质体现在潜力上,还有发展好的,资金也雄厚。思科的变招就是冲着这些市场来的。
    在运营商市场,中兴有着对客户很强的影响力,而且是一个健康成长的有着全套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如果思科和中兴有很好的合作,将对本地销售,对其他竞争对手又很强的制约作用。
    成立租赁公司、依靠运营商销售产品,变买卖为租赁是这些举措中最关键、出彩的一笔。这种新销售模式,对于未来中国网络市场的影响将是极为深远的。虽然在销售过程中,返点腐败都会影响得失,但是这种新的销售模式将成功关键是适应了主流趋势,所以一个两个单子的失误并不足惜。什么是主流呢?就是近些年,中国企业界、乃至政府对现在企业架构、组织架构的不懈追求。老实讲,现在让我开个自行车店我还想到纳斯达克上市融笔钱。“花别人的钱,走自己的路!”在政府、老国企、乃至互联网新锐向国际先进的企业管理、运营方式靠拢过程中,技术是小,而采用现代财务制度、融资方式、投资方式、人员架构是关键。而且愿意迈出这一步的用户,愿意跟上潮流的用户,都是具备优质客户潜质的群体。所以,不论是租赁公司提供的融资租赁、经营性租赁,还是联合运营商提供设备租赁和服务都是适应国内优质客户发展趋势的举措。谁更早拿出来,谁运作得更好,将直接影响到未来。更何况租赁公司对于电信运营商自身来说也是一个日常运营的良好融资方式。租赁公司引入中国,是思科最最关键的举措。
    还有服务外包也是必然的趋势,原因也是一位中国的优质客户对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的追求。
    这些举措代表着思科更重视中国市场,他们没有简单的重复走投资研发中心、设厂的老路。而是采用新的措施进入中国市场。也许类似的事情在IBM、HP们身上已经发生过,但是,在网络市场这是新举措。而且IBM、HP那两家公司的竞争压力其实并不来自本地厂商。
    思科的新举措代表着,在中国的网络市场,不论是运营商还是企业级市场上,一个公司不再是靠有全线产品,有很强的直销或者分销伙伴就基本上一切ok了。要想成为领导级厂商,那些是基础,领先厂商要具备在融资等用户企业运营核心级层面给予用户帮助的能力,说白了最根本是得够大、够有钱。
 
3Com能接招?
 
    华为3Com的确在中国市场上保持了高速增长,强势增长。但是要在国内企业市场上能够做得更出色,应对思科的新攻势,在没有租赁公司的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依靠电信运营商和资金雄厚的产品分销商。不论前者还是后者都是需要强强对话的,强强合作的。强不仅是产品技术强,很大程度是资金强。
    我相信华为可以,毕竟在运营商市场领域,涉及投融资,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华为就已经涉足运营商的投融资领域,比如买方信贷,而且近来为了3G的发展,华为入股3G运营商的事情也是屡见报端。如果说华为不在国内成立类似思科的融资租赁部门,但是至少华为可以和运营商一起合作,为企业用户提供设备租赁的服务。问题只是华为是否愿意做。
    但是3Com行吗?3Com够大吗?我坚决地表示怀疑。
    如果3Com只是收购一家产品销售公司,不做更多本地投入,在貌似华为3Com强势增长的市场上,只能得到短期的成功。
    3Com收购华为3Com,我看不是帮了自己,而是帮了思科、华为和中兴。特别是已经具备现代企业的合理融资渠道,资金雄厚,和电信运营商有着良好关系,且增长稳健的中兴通信,让他有机会成为中国网络市场的新领军厂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