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假如港湾做好了,现在的销售额会有多少

(2006-06-08 15:53:34)
分类: 网界评论
2005年根据一些调查公司比如我们公司的计世资讯的调查报告看,整个中国网络市场的总销售额在180亿人民币。并且保持了每年15%左右的增长速度。
其中,在整个网络行业保持高速增长的行业是政府、教育、制造、能源、交通、流通和医疗卫生行业。电信行业在2005年和2003年是两个增长高速的时期。虽然金融行业也保持了比较高速的增长,但是从银行业,路由交换的增长速率并不高,而证券行业则一直比较低迷,相对比较高速增长的是保险行业。
通常情况下在网络市场中,电信行业所占的比例在50%上下。
思科在整个中国市场的增长比较缓慢,在2000年前后达到10亿美元之后,基本上在这个数值上徘徊。
我们按照这样的比例进行一个粗略的计算。每年中国的网络市场会增加15多亿元的规模。如此倒推,2004年是156亿人民币,2003年是136亿元人民币,2002年是118亿元人民币,2001年是112亿人民币,2000年差不多在89亿元人民币。
2001年港湾开始大规模进入市场。2003年做到12亿,之后每年的增长速度在几个亿的数量级。而2003年的大幅度增长很大程度还要依赖在DSLAM市场的成功。我估计其在电信网的销售要高于60%的销售额。虽然其靠以太网交换出身,但是其交换机的出货量并非第一,曾经有芯片厂商说,港湾的研发速度很快,追着芯片厂商跑,但是出货量却与其地位并不匹配。而企业网在高速增长的政府、教育等行业,从2001年到今天交换机和路由器仍旧是最大的采购份额。
在这个高速增长的市场上,思科没有太大增长。而一些老牌的国外厂商的增长速度从2002年开始明显减缓,Foundry、Extreme、Enterasys、3Com公司陆续退出,安乃特发展的也不理想,唯一逆风增长的是Alcatel但是Alcatel并不是说销售很大幅度的增长而是由于公司自身的财务状况良好,保持了比较好的市场影响力。而北电基本上维持在原有的市场。而在政府、教育、电力等高要求市场上,老牌的博达、迈普由于自己研发水平的限制,不可能成为主流厂商,当时的瑞捷和台湾的Dlink、SMC也很难有很强的作为。唯一有很强作为的是瑞捷,但是由于产品线难以实现全面解决方案,更多在教育市场有所作为。TP-link、D-link、SMC公司则更多关注低端市场,如果高速增长也都是由于这些家用和低端市场上获得增长。
个人觉得低端市场的增长速度比不上大行业和大企业网的增长速度。那么这块高速增长的市场就是应该留给华为、港湾、思科公司的。
显然由于有些特殊原因,思科不是这个领域里增长的主角。那么机会就是港湾和华为的。
这块市场有多大,如果按照50%的比例计算,2001年51亿,2002年59亿,2003年68亿,2004年78亿,2005年在90亿左右。我差不多刨去了10亿美元,作为特殊产品和低端市场。需要指出的是在低端的AP router、交换机,瑞捷和华三都有涉猎,在电子市场的柜台都可以看到,但是港湾较少。
那么在这个市场上留给华三和港湾的机会在40%到50%的空间,我们假设思科等厂商占据50%多的市场,粗略估计也差不多。
也就是说,从2000年开始,分别是13亿、16亿、19亿、23亿、27亿,32亿(按照40%)。如果能够在国内企业网市场,港湾成为第一的供应商,也就是说在留给港湾和华为的市场中超过50%的市场份额,到2005年,仅仅靠国内企业网市场的销售,带来的销售额就应该逼近20亿人民币。以此类推,从2001年开始分别是(51%)8亿,10亿、13亿,16亿左右。
反观华为3com公司在2005年实现的销售额7个多亿美元合同销售额,总计为56亿人民币,其中50%来自华为,则余下28亿多由自己完成销售,估计其在国内企业网的销售水平应该在2/3左右,接近18亿人民币的水平。如此估算来看应该比较靠铺。
假如说,港湾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的帮忙让自己在国内电信网的销售水平达到企业网销售额的50%左右(如果依赖别人销售,不可能有太高期望值),则国内销售额则有可能达到24或亿人民币的水平,国内销售额应该从2001年开始达到:12亿,15亿,17亿,20亿,最终在2005年达到24亿人民币的水平。如果在海外靠西门子、日系厂商提供oem服务,总量在2005年达到30亿人民币的水平应该可以达到。按照我们的计算,假如海外市场和国内电信市场成绩在2005年持平的话,总销售额应该在32亿人民币水平上下。
假设在2004年之前把海外销售忽略不计,则总体水平应该为从2001年看,12亿、15亿、17亿、20亿的水平。
也就是说不考虑后来加入的光传输产品线,电信语音产品线和DSLAM产品线,仅仅依赖交换机和路由器,不在电信这一华为重点市场上与之比拼,港湾的盈利前景就有可能比现在的水平高很多。
而且,从2001年开始,华为的企业网销售能力也不强,况且有传闻,港湾建立时,华为将企业数据网销售队伍作为李一男二次创业的基础划规港湾,而且,港湾当时是华为最大的分销商之一。倾己之力与华为弱项相竞争,完全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另外,在一些大行业的销售上采用直销和分销结合的方式,再加上本地厂商可能得到的青睐,港湾完全可以取得竞争的优势,不论是针对华为还是思科。假如能够占到企业市场的25%份额,单单企业网市场就可以拿到近20亿人民币的市场份额,假设在电信和海外市场收入在8亿人民币不变,则总销售额可以达到36亿人民币的水平。
我上面的估算我个人认为比较保守,另外也没有算低端市场的份额。而如果更多精力投入到防火墙和安全产品的研发上,在2004年全面进入安全市场,情况可能更有不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