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恨李一男(第一篇:华为收购港湾真正原因)

(2006-06-07 21:25:42)
分类: 网界评论

在听说了华为收购港湾的消息后,我就在大骂李一男,以至于最后把msn的名字改成了对他的大骂之词,为什么?因为他在港湾的失败将毁灭,很多中国最有可能在IT业创新人们的梦想。

华为为什么收购港湾?

    首先说说华为为什么收购港湾?说白了就是杀鸡骇猴。

    这个问题我也百思不得其解,但是看过网上传出的任老板和华为管理层和李一男等港湾高层在杭州的谈话,直接证明了这一点,他要告诉华为的员工们,不要去想靠着风险投资和自己的知识能力,创造美国硅谷式的创业童话!

    华为收购港湾如果说为了产品和市场,无疑在2003年末更合适,那时候华为在数通领域除了BRAS以外几乎全面落后于港湾产品的开发速度、创新水平。此时收购一个在2005年研发和新品发布几乎有些停滞的公司并不合适。况且,现在不论是标志性的核心交换机路由器、边缘路由器产品,到全面中低端产品上,华为不仅不落后港湾,甚至很多地方已经有所超越。

    那么为什么要收购港湾 呢?为了告诉华为内部的员工,以及在外面的华为系员工,不要想重复硅谷的创业神化,不要听信那些风投的蛊惑,老老实实在华为内部贡献智慧,把华为做大作 强。特别是那些年富力强,有开发、组织、执行、市场、销售丰富实际操作经验的人,特别是具备多种能力的年龄从278岁到40岁的人,踏踏实实在华为干吧。再有就是虽然华为很大,但是现在华为在改变,现在的华为给你们发挥的更多空间(这点后面再讲)。

    我个人认为在中国华为的工程师队伍在国内是最优秀的,华为的销售和市场队伍是最优秀的,如果说有人可以匹敌那就只有中兴了。

     首先说工程师,在软件方面华为是中国最最优秀的软件公司,其软件的质量、特别是开发中的流程控制、管理都足以让那些什么用友、金蝶之流汗颜。再说硬件的设计,不论是板卡设计的水平、IC的 设计水平都是国内一流的。我记得我的一位先在华为后去港湾的朋友说过,假如华为打算开发交换机芯片和核心路由器芯片,只要能够保证有足够大的市场,达到最 好的成本效益比,没有丝毫的难度,华为在光、程控交换、接入网时代都积累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在总体设计上、产品的设计集成能力的能力也无人能敌。可以举个 例子,中国开发路由器的人最早可以上溯到上个世纪90年 代,最早产品化的公司有博达、迈普、比威,但是当从单处理器向多处理器的大型路由系统演进的过程中,直到今天几乎都无所建树,仍在原地踏步。比威如果算是 有建树,但是如果不是靠着吴老板,那东西能有多少销售额和装机量。而华为和港湾没拿国家多少钱,一旦决定做,不论是机箱交换机还是大路由器,一年左右的时 间就拿出产品。

     事实也是这样的。在市 场销售方面,这个狼性出名的公司,不仅仅具备单兵层面需要的任性、耐心和技巧,更具备大项目乃至战略层面的智慧和眼光。而在,市场方面,华为造势、创造概 念的能力非常强,记得当年第五代核心路由器概念的抛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的华为核心路由器和世界领先厂商的差距还很大,但是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好像用Intel性能并不很好NP构建的路由器至少是设计理念上远远领先JuniperCisco。设计理念上都领先了,还不够先进吗?当时IntelNP还不能到10GbpsTM系列当时就能实现10G转发了。况且JuniperCisco核心路由器芯片的设计团队,可是整个CPU设计领域的大师级人物呀。

     如果说想在网络、通信领域有所产品和技术创新,华为和中兴的队伍是最有希望的一代。

     而他们也是对华为有着最大威胁的人,他们富于激情和经验,谙熟快速制胜等等华为的成功之道。由他们组建的小公司,比较起那些在电信领域行动缓慢,管理松懈的巨鳄来说,更具威胁性和侵略性。

    30岁左右是一个最最不稳定的时期,事业有成的并不多,但是知识新、实际操作和管理都有一定经验,在向中庸的方向发展,趋于理智的同时又不乏激情,不安于现状。正是蠢蠢欲动,希望干出一番自己事业的人。

    而看看港湾,以及在2000年前后涌现的一批所谓华为系的公司,诸如格林奈特等等,大多数都是由这样的人组成,搭班子的模式也非常类似。港湾是最好的例子,李一男,30多 岁,在整个华为都是旗帜性的人物,经历上看在一线工作时有着传奇式的经历和突出贡献,带过大队伍,知道如果管理下属。不单单带过队伍,按华为系员工的说法 是打过“仗”,而且战绩辉煌不论是程控交换、接入网还是后来的光通信,可以说几乎华为最最赚钱的几个核心业务块都可以算到李一男的战绩上(可能电源不 算)。而港湾的几个副总也都是在研发或者销售方面有着类似经历的人。

     而围绕这些大佬身边,构成公司骨干的正是一批年纪在30岁 上下的老大们。和李一男这些公司的高层相比,他们更年轻,在华为扮演的角色离一线的开发、销售和市场工作更近一步,有时候还要亲自动手。在港湾等华为系企 业里,这些人一般都担任着大业务部门或者二级部门的直接领导,由他们带领更年轻的华为系员工或者社会招聘的新员工,组建起一个个研发、销售和市场团队。而 这些30上下的年轻人,也是公司的真正魂,他们扮演者李一男等人在华为里带队伍、打仗的老大角色。扮演者李一男等人在华为里带队伍、打仗的老大角色。他们是这些公司的绝对中间和骨干。我另一位大学同学所在的一个规模不大的IC设计公司,与港湾的架构和人员组成非常相仿。

     这些30多岁的人,也许他们不像李一男那么在业界引人瞩目,但是他们同样有着非常强烈的创业梦想和冲动。假如留在华为他们的收入待遇并不低,要知道在华为这种不让“雷锋吃亏”的公司里,业务骨干的待遇绝不可能比外企低。

     我恨李一男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李一男在港湾的失败,击碎了那些唯他马首是瞻的骨干们的创业梦想。要知道在创业初期,这个神奇小子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崇高,令人尊敬和崇拜,对他是充满信心。
    而华为收购港湾要传达的一个最最重要的信息就是告诉那些年轻的蠢蠢欲动的人,不要去抱什么创业梦想。在网上《任正非2006年5月10日杭州会见李一男的 讲话》对风险投资险恶用心,以致华为内部员工受蛊惑偷窃公司机密,外出创业的大段论述就是最好的例证。
   那段讲话要传递给大家的信息就是:
那些想创业的人,公司历来对员工都是很好很慷慨的,你们应该忠于你们的公司,爱你们的公司,你们从事的事业是伟大的有意义的,不要受那些坏人的挑唆,有什么非份的想法,作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假如非要搞,港湾等公司就是下场!
    华为收购港湾,更把这种信息放大到了极点。你们看看,最最风光的港湾,最出类拔萃的李一男的还不是以失败收场,更何况你们。你们有华平支持吗?你们有李一男牛吗?踏踏实实在公司里干吧。

那段文字:
"

你们开始创业时,只要不伤害华为,我们是支持和理解的。当然你们在风险投资的推动下,所做的事对华为造成了伤害,我们只好作出反击,而且矛头也不是对准你们的。2001年至02年华为处在内外交困、濒于崩溃的边缘。你们走的时候,华为是十分虚弱的,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包括内部许多人,仿效你们推动公司的分裂,偷盗技术及商业秘密。当然真正始作俑者是西方的基金,这些基金在美国的IT泡 沫破灭中惨败后,转向中国,以挖空华为,窃取华为积累的无形财富,来摆脱他们的困境。华为那时弥漫着一片歪风邪气,都高喊资本的早期是肮脏的口号,成群结 队地在风险投机的推动下,合手偷走公司的技术机密与商业机密,像很光荣的一样,真是风气云涌,使华为摇摇欲坠。竞争对手也利用你们来制约华为,我们面对了 基金、竞争对手更大的压力。头两年我们通过加强信息安全、交付件管理才逐步使研发稳定下来;加强市场体系的干部教育与管理,使市场崩溃之风停住了。开了干 部大会,稳定了整个组织,调整了士气,使公司从崩溃的边缘,又活回来。后来我们发现并不是和你们竞争,主要面对的是基金和竞争对手,如果没有基金强大的力 量,你们很难招架得住我们的竞争压力。我们敏感到基金的力量,与巨大的威胁,如果我们放弃竞争只有死路一条。如果基金这样做在中国获得全面胜利,那么对中 国的高科技是一场灾难,它涉及的就不只有华为一家了。因此,放任,对我们这种管理不善的公司是一个悲剧,我们没有退路,只有坚决和基金作斗争。当然也要面 对竞争对手的利用及挤压。因此,较大地挫伤了你们,为此表达我的歉意。这两年我们对你们的竞争力度是大了一些,对你们打击重了一些,这几年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我们自己活下去,不竞争也无路可走,这就对不起你们了,为此表达歉意,希望你们谅解。不过华为逐鹿中原,也是惨胜如败。但愿我们摈弃过去,面向未来, 取得双赢。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