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家排行榜与本土化“政治正确”

(2007-05-17 16:53:13)
 

作家排行榜与本土化“政治正确”

文/魏英杰

世界读书日期间,贝塔斯曼书友会等机构,联合举办了“当代读者最喜爱的100位华语作家”评选活动。侯选名单上,2000多年前的圣贤孔子与当下畅销书作家韩寒紧挨着不说,郭敬明、安妮宝贝等人的得票“居然”领先于李清照、钱钟书等大家。此何人哉!竟敢如此“辱没”先人?于是乎,质疑、谩骂声不绝于耳。

说实在的,这怪不得上榜的诸位新生代作家。这一活动设计本身就不合理。古人今人放一锅里烩,投票标准势必混乱,令人无所适从。再者,这不过是一场商业策划活动,主事者无非借活动打广告,上榜作家也不至于拿此当“个人成就奖”。还有,既然选的是当代读者最喜爱的作家,参与投票的想必又都是些年青人,因此投给自己最“亲近的”作家,导致“文学巨匠难敌青春写手”的结果,也没什么可值得意外的。

一句话,信这玩意儿,就是没事找罪受。大伙儿姑且评之,旁人姑且看之,何乐而不为?而在我看来,这场活动所引起的种种社会反应,更值得关注。无论是媒体的报道,评论人士的质疑,还是出来自我澄清的作家,似乎都默认一个前提:古代圣贤与文学巨匠,当然得排在前面,后生小子焉能忝列其中?言下之意,无论投票标准如何,韩寒、安妮宝贝之流,也得靠边站。

这就有点“政治正确”的意味了。当然,这里指的是被误读的、本土化的所谓“政治正确”。这一名词,本源自美国一场意在避免种族、性别等歧视的语言净化运动,后来泛指公民对美国主流价值体系的信奉和服从。但在不同的语境下,“政治正确”的内涵则游移不定甚而背道而驰。按道理,美国人所谓的政治正确,指的是不可背离宪政(包括自由、民主、平等、多元化等)要义,而我们现在使用这个词,却偏离甚远。

拿这次评选活动来说,如果按照真正定义的“政治正确”的原则,投票者具有多元化倾向,古人与今人在“具体条件”下并列其上,也无不可。但按本土化“政治正确”原则,无论在何种条件下,新生代作家都不能擅越文坛“论资排辈”的雷池。否则,就是政治不正确。或者,如有人所说的,就是“中国文学的悲哀”。所以,这个本土化“政治正确”的背后,并非自由与平等,也不是开放和多元化,而是权威的、家长式的传统价值观在起作用。

事实上,从目前投票结果,也不难看出“政治正确”的阴影。前10名作家(鲁迅、曹雪芹、巴金、金庸、李白、三毛、孔子、冰心、余秋雨、老舍)中,古代的占30%,现代的占40%,当代的占30%。只在前20人名单,才出现韩寒、郭敬明、几米、安妮宝贝等畅销书作者。以这样的排名,对比活动给定的宽泛标准(“当代读者最喜爱的”),以及活动参与主体的身份(较有积极性的应为十几岁至四十岁左右的群体),只能说,这个排名够“政治正确”的了。

我倒希望,这份榜单能够反映投票者的真实意愿。即使排在第一位的是哪个“青春写手”,那又怎么样呢?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阅读记忆,在我们眼里觉得“轻”的,在他们眼里觉得“重”,并不意味着传统缺失,更不说明经典作家被遗忘。因为,一味讲求“政治正确”,只会迫使公民“无条件的服从”。(2007年5月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