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批评 |
娱乐圈不能是一个“生死场”
文/孤云
音乐人窦唯因不满某报对他的负面报道,一怒之下冲进报社砸电脑、烧汽车,这两天来成为娱乐圈一大事件。我认为,对这一事件的反思,不应仅仅停留于具体纠纷之中,更应该借此思考内地娱乐圈与新闻媒体二者的关系,使之成为进一步规范内地娱乐新闻报道的契机。
窦唯做出这样的过激行为,无疑将受到法律的惩处。因为无论媒体报道是否失实,窦唯也不能将愤怒情绪诉诸个人暴力。更何况,窦唯既然作为一名娱乐明星,个人生活在某种程度上便要作出“牺牲”,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采取这样的过激行为,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也无助于澄清事实真相。
另一方面,我相信窦唯之所以有如此过激的行为,并非专门冲着该报的几篇相关报道而来。主要还是因为最近以来,关于他个人生活的负面报道多得让他承受不了,一会是婚变,一会儿又说他生活拮据,任何正常人面对这样的媒体报道,不可能不牢骚满腹。从这个角度来说,某报无非是窦唯发泄内心郁闷的一个出口。
话说回来,各种消息的“源头”还在于窦唯本人。窦唯个人生活上出现的风波,才是相关新闻报道的“风暴眼”。有人说窦唯是被媒体害的,从这一点来看,窦唯何尝不是被自己害的?人生跌宕起伏可谓平常事,我真诚地期待窦唯能够从此坚强起来,走出自己的人生低谷。这才是彻底摆脱媒体“负面”报道的善策。
与此同时,窦唯的过激行为是对内地娱乐新闻报道的一个提醒。内地娱乐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由此奠定了娱乐报道在新闻媒体中的重要地位。为了抢眼球、抢独家,势必就会出现过度炒作乃至弄虚作假等侵犯娱乐明星合法权益的现象。娱乐明星作为公众人物,有必要让渡部分隐私权固然没错,但并非因此就没有任何个人隐私。更重要的是,新闻报道应该客观真实,不能有臆断、虚假成分,否则便有可能侵犯明星的名誉权。浏览近来关于窦唯的一些报道,其中的确不乏带有主观倾向或用词不严谨的地方。也许正是这些“细节”伤害了窦唯。因此,内地娱乐报道从业人员,有必要借此机会反思和规范自己的采访和写作。
这几年来娱乐明星和新闻媒体的矛盾越来越激化,不时有明星和记者冲突的报道。比如大量明星家庭电话及隐私档案被人传上网而引起的争论,以及导演冯小刚辱骂记者的事件,等等。这说明,一方面,内地娱乐明星在如何对待和定位自己身份问题上,尚有模糊之处;另一方面也说明,娱乐新闻报道尚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在这方面,香港、台湾等地娱乐业的状况和经验尤值得借鉴。
众所周知,香港和台湾娱乐业十分发达,娱乐报道也是无孔不入,但其狗仔队式的报道操作方式,已经使娱乐明星和新闻记者处于严重紧张状态。前一段,台湾艺人伊能静就曾召开记者会,声泪俱下,要求媒体尊重其家人的隐私权;而无法容忍“狗仔”疯狂跟踪、偷拍的香港艺人,最近更是集体呼吁立法禁止室内偷拍。香港和台湾恶化的娱乐业生态,值得尚处于发展和规范之中的内地娱乐业未雨绸缪。
娱乐明星和娱记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娱记既不能成为明星的传声筒,却也不能置客观真实立场于不顾,或者大肆追逐明星隐私生活并以此为热点;明星对于一些可能不利于自己的新闻报道,应该认清自己作为公众人物的身份,不必要大发雷霆或者采取过激行为,更不能利用权势打压报复媒体。如此,娱乐圈和新闻媒体之间才不会演化成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生死场”。
2006年5月11日,5月12日深圳商报
后一篇:从《达·芬奇密码》看“文化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