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趙雨林一一教育观天下
趙雨林一一教育观天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109
  • 关注人气:6,9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子手记二:中国人为什么缺乏团队精神?

(2009-09-04 00:57:38)
标签:

家庭教育

育儿

杂谈

分类: 教子手记

昨天接孩子放学,班主任老师夸孩子今天助人为乐,孩子还有点不好意思。这个老师看起来很年轻,但却很老练,这点让我很心安。

今天放学的路上,孩子说起想当班干部,我问孩子:你怎么就能当上干部。应该是受老师表扬的激励吧,孩子说:我每天都要做一件好人好事。我又问:为什么做好人好事就能当干部啊?他说:好心有好报呗!我说:宝贝,爸爸得告诉你一件事情,好心不一定得好报,而且不能为了好报才施好心。但是,好报一定是因为有好心。所以,千万不能为了当干部才做好人好事啊。再说,当干部不仅要好心,还要好的能力啊。孩子说:爸爸我明白了。做好事是做好事,好报是好报。我说:对。老想好报肯定没好报!

又想起一件孩子的事情,让我对中国人为什么缺乏团队精神有了新认识!

开学第一天,我问孩子今天有没有老师问你问题,孩子说,老师没问我,我倒是举手问了老师一个问题。我诧异道:你问什么了?孩子说:今天我们分组了,我举手,老师叫我,我就说,老师能不能给每个小组都起个名字啊?爸爸,我都想好了我们小组的名字了,**组。孩子给我嘟嘟地说着,可惜我没有记很清楚名字,此时我更关心老师的看法,然后我问:那老师怎么说。孩子有点无聊地摇头说:老师好象也没有说什么。我也没有再说什么。

今天我再回味这个事情,我觉得这个主意其实是很好的。我记得新生家长会上,学校领导和老师都曾强调过:一年级的学生主要不是文化课的教育,而是规则的学习,对学校生活的适应,培养集体主义等。我觉得这些说的都非常对。

就说这集体主义和荣誉感,记得我小时候也是常被这样教化的。可为什么,中国人最缺乏集体感?从我儿子的遭遇上我突然发现原因了。

一个班级60多名学生,让小孩子认全并和这么多人结为默契很难,我儿子目前就能说清楚一个人的名字,我问他别人怎么称呼你,他说,小朋友们叫他兄弟,我不禁失笑。让一个人对一群其实不熟悉的人有归属感,我觉得很难。如果对周围的人,对小组的人都没有集体感,何谈对班集体、对学校啊;就好比一个人连自己的母亲和家庭都不热爱,怎么可能热爱自己的祖国。

所以,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要从身边的伙伴和所属的小组做起!怎么能有团队意识呢?一定要赋予这个团队灵魂,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起名字,起队呼。如果一个人触犯了纪律,那么这个小组的人都会连带。这样这个小组就会变得有凝聚力。而且可以让小组成员轮流做组长,这样大家都有机会做干部,都可以得到管理能力的锻炼。而在一个班级范围内,因为可能还有很多人做的不如他好,往往很容易找到自己可以不负责的理由,这样如何能培养好孩子的集体意识呢!

再者,人是需要交流的,需要伙伴的,在以自己主观意愿结合的团队往往就是小派,为了别的派争风,便想办法扩大力量,然后形成党派,这样为了某个小头目而不是大集体而形成的派系争斗很容易在孩子们出现,从小即如此,长大可想而知。因为团队精神、集体主义是要求个人的一种责任感和奉献。这是不同的两种结果。

很多管理培训课程都是通过建立小组来培养团队精神的。我们的学校老师也完全可以借鉴这样的方法,一般7到8个人一个组,一个班就7到8个组长,如此这样老师把这7、8个人管好了,一个班就好管了。而如果只是设立一个班长,这样一个人面对其余60个人,很容易被孤立,要么就不断打小报告给老师,让大家觉得班长=告密者;要么就是不闻不问,成为一个老师的传话筒一样的摆设,这都不利于班级管理。虽然也有小组长,但往往只是例行公事地做卫生等活动,这样的小组缺乏活力。所以,任何培养目标都要辅助以具体可操作的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同时,也可高效地实现我们的目标,减轻老师的工作强度啊。

当然,也许我是站着说话,因为老师自有安排,只是时机还不成熟。不过,不管怎么说,希望有机会和老师好好探讨一下。

教子手记二:中国人为什么缺乏团队精神?

另:更多育儿妙法请登录中国学习科学与家庭教育专业网:www.e100.com.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